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魏文侯跟田子方在一块喝酒,作为贵族,喝酒的时候不能光喝酒,要有背景音乐。
魏文侯突然说:“这钟声不大一样呢,左边的声调有点高了。”
田子方听了,笑了笑没有说话。
魏文侯就问田子方:“您笑什么呢?”
田子方回应道:“我听说作为一个君主,只需要懂得任用乐官就好了,至于乐音大可不必太过明白。现在呢,您这么清晰明白乐音,臣唯恐您在管理乐官上不明理。”
魏文侯听了,赶忙说:“您说的对,确实是这么回事。”
作为管理者,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用于事无巨细的管理本该属于下属的工作内容,自然是会误了大局。也因为管理者干预了下属份内的事,导致他们做事谨小慎微,不能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
把握好人才的录用,并相应放权。让每个人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好本职的工作。
这就是优秀领导者带领出的团队力量
从这点来看,魏文侯显然深谙此道,田子方略一提起,他立刻就意识到自己的失误。而且从田子方有啥说啥直言不讳中,也能体会到魏文侯尊重贤能,平时没有架子,且知错就改,是个“仁君”。
子击出,遭田子方于道,下车伏谒。子方不为礼。
子击怒,谓子方曰:“富贵者骄人乎?贫贱者骄人乎?”
子方曰:“亦贫贱者骄人耳!富贵者安敢骄人!国君而骄人则失其国,大夫而骄人则失其家。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贫贱,言不用,行不合,则纳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贫贱哉!”
子击乃谢之。
子击:魏文侯的嫡长子,后来的魏武侯。
遭:遇到,遭于道,在路上遇到。
伏谒:谒,拜见。伏,趴。这里是指伏下身去行拜见之礼。
骄:骄傲、傲慢。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家:古代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谢:认错道歉。
魏国的太子子击外出,在路上遇见了田子方,子击下车行礼拜见。田子方没有还礼。
子击怒了,对田子方说:“是富贵的人有资本傲慢呢,还是贫贱的人有资格傲慢呢?”
田子方说:“贫贱的人有资本对人傲慢!富贵的人怎么敢对人傲慢呢?国君如果对人傲慢,那么就要失去国家;大夫如果对人傲慢,那么就将失去封地。失去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会用国君的礼仪对待他;失去封地的人,没有听说有人会用对大夫的礼遇对待他。那些贫贱的士人,如果谏言没有被采纳,行为不符合他们的要求,就穿上鞋子离去了,到哪里去得不到贫贱呢?”
子击于是向田子方道歉。
从这段来看, 子击被田子方激怒。他认为自己身份尊贵,但是给田子方行礼是表示自己知书识礼,礼节到位在旁人看来特别有贤德,已经是礼贤下士了,而不是真正的发自内心的尊敬。当田子方不回礼给他,他马上就怒了,觉得自己不受尊敬,受到了无视。
当子击问出这句话时,就可以看出这个富二代跟他爹在境界上有着巨大不同,自诩清高狂妄而不知,问这句话就意味着他认为,地位尊贵者,也就是他自己更有资格傲气。
富贵和贫贱不过是两种客观生存状态,富贵者可以骄傲、自大、嚣张,贫贱者就要低声下气、逢迎、委屈,这是自古以来大多数人的认知。
没有想到田子方借此机会好好给这个未来君主上了一课,告诉他“反倒是身份尊贵的人没有骄人的资本”。还好子击明辨是非,没有枉费田子方的一番良苦用心。田子方在这里应该会默默颔首内心感叹:孺子可教也。不知道如今某些恃权傲才的人,是否也有如此的慧根?
田子方,名无择,字子方,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人。田子方拜孔子的学生子贡为师,以道德和学问闻名于各诸侯。
魏文侯慕名聘请田子方为师,对他十分恭敬。当时魏文侯励精图治、礼贤下士,魏国国势日盛。但是周边列国虎视眈眈,实际上危机四伏。一旦魏国下一代国君不能有效地治理国家,国内稍有动荡,周边列国马上就会向魏国下手。
所以田子方这样对待子击,其实是用心良苦,是为了不断考察和锻炼他的品行,以确保魏国能够持续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