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和孩子们谈到故乡,我说我还有一个故乡,你们怎么办?孩子们说,故乡一点感觉也没有,她们倒觉得北京是故乡。
在北京上的幼儿园,上了二年半的小学,她们能够记得清晰的当然是北京。记得刚来时,她们已经说一口纯正的北京话,但现在,也消磨的差不多了,语音有点混杂。
但华语的文字阅读一直持续,所以,精神的故乡一直陪伴在侧。文字里的丰富,多元,中华文化的丰厚,一直是源源不断的滋养。她们和我一样喜欢金庸先生笔下故事,但她们对古典四大名著、唐宋诗词,没有多少兴趣。
我童年热爱的《西游记》,她们一点兴趣也没有,多少有点遗憾。遗憾归遗憾,我没有勉强,也许,她们有更多元的选择缘故,她们对《小王子》的喜欢,像我当年对《西游记》的痴迷。
我希望她们即使物理的故乡不能够拥有,但至少,精神上要有一个故乡。精神上的故乡就是华语文化,美丽的诗词世界,尤其是《诗经》和唐诗。还有我最爱的《红楼梦》,我希望她们有一天能够好好的读读,现在,她们是没有这个阅读能力消化。
当然,我的故乡是清晰具体的在那里,我最爱的人都在那里,我生命里很多记忆都留在那里。我的生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追随自己内心的召唤,漂泊的、流离的向一个未知的世界;另一部分植根乡土的,眷恋亲情温暖的,放不下的牵挂。
我让二者平衡的就是文字。我在文字里写出自己的心情,写下自己的思考,写下自己安抚自己的过程。我在文字里读到飘零,读到热泪,读到回望,读到坚定。
我在华语浩瀚的海里畅游,我的忧愁稀释的很快淡的看不见,我的悲伤很快化成虚无。我的欢乐在书页里像故乡田野的小花,单纯,洁净,没有目的,纯粹、简单的小美好。
我的故乡在我的生活里,在我的阅读的书页里,在我书写的笔尖,在我思考时某一个乍现的灵光一闪之上,在我厨房的刀口,在我餐桌某一个碟子里。
我的故乡在我电话的语音里,我的故乡在街头某一个乡音中,我的故乡在某一件衣衫的色系里。
我的故乡在某一种思维方式里存活,它已经和我分离很久,我们彼此相见都已在熟悉里陌生。我们在空间的靠近里,彼此都有点不适应。她已经不是她,我已经也不是我。
我是故乡巨大树冠上一片飘零的叶子,她的年轮中没有我的痕迹,我的每一根叶脉上都有她打下的烙印。
我是故乡长江里一滴化成云的水,长江记不得我曾经来过,但我记得曾经在滚滚的岁月里热烈的奔流过。
我是故乡热土上一粒尘埃,土地记不得我曾经是她的一部分,但我记得在她宽宏的博大里,何等的安宁。但我,终随风,远赴天涯海角,浪迹萍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