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划重点
1月14日至15日,生态环境部在京召开2025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总结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研究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并讲话,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作工作报告。为更好地学习宣传贯彻会议精神,即日起,我们推出“划重点”系列,今日推出“战略篇”~
做好今年工作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是要树牢大局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要求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一定要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大局就好比森林,如果对大局不了解,就容易在森林里迷路,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劳无功。反过来说,如果对大局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就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我们要树牢大局观念,不能只埋头干事、不抬头看路,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想做好分内工作,也必须对分外工作和全局工作有比较透彻的了解。树牢大局观念,不只是自上而下布置任务,而是为了干好自己的工作主动去做,带着责任、带着兴趣、带着任务去做。树牢大局观念不是一句虚话,是有具体含义的。要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准确把握国情、省情、市情、县情,深入了解经济增长总量和结构情况,主要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传统和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能源和资源消耗情况,财政收支状况等等。其次,要着眼生态环境保护全局,精准掌握所在地区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对工业源、生活源、农业面源等不同来源的污染贡献,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制定政策措施就更加有的放矢。此外,我们还要关心关注国际形势变化,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斗争精神,积极参与引领全球环境治理,切实维护国家利益。
二是要增强法治意识
法律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现实中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和顽瘴痼疾,一旦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法治具有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境法律体系,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教导我们,领导干部要把对法治的尊崇、对法律的敬畏转化成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破解难题的意识和能力,主动从法律层面想办法找答案,切实发挥好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标准是对法律法规的支撑和延伸。在现行生态环境标准中,有些是多年前制定的。要认真进行梳理,有效的继续执行,明显陈旧且制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按要求抓紧修订。地方可以多做一些探索,形成一批务实管用的地方法规标准。
三是要提升科学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提升思维能力,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现代管理是科学的管理,现代管理者必须具备科学思维,作为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运用科学思维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先搞清楚我们治的到底是什么污?1927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开宗明义提出了革命的首要问题。治什么样的污,也是我们工作中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直截了当地说,我们要治理的主要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于纯自然因素造成的污染,更多的是顺其自然、趋利避害,否则就容易偏离工作的重心和方向。要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弄清楚污染问题形成的原因机理,科学制定污染治理措施。“三个治污”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方针,要全面准确落实。我的体会,具备了科学思维,做到了依法,精准也就在其中了。
四是要践行实干精神
我们党历来强调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反对坐而论道、纸上谈兵。邓小平同志强调,“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更是向全党发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警示。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工作,蓝天“造不出来”,恶臭也掩盖不住。我们要以实打实、不掺任何水分的成绩接受人民和历史的检验,决不能为了几个漂亮的数据搞“口号环保”“数字环保”,这样就背离了环保的初心,对上弄虚作假、对下掩盖真相,对自己更是自欺欺人。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要坚持干字当头、实干为要,把有限资源和力量集中到完成中心任务上来,进一步把工作抓实,把基础打实,把步子迈实,决不搞花架子、面子工程,坚决摒弃虚功、无用功。同时,要旗帜鲜明地为实干者撑腰、为干事者鼓劲,树立干事光荣、避事可耻的工作导向。
编辑 | 李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