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以“建设旅游强国,弘扬旅游企业家精神”为主题的首届中国旅游企业家年会在福建厦门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旅游协会主办,福建正佳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正佳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正佳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正佳白云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正佳科技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春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创始人王正华以“春秋人的创业故事与强国使命”为题作主旨演讲。现刊发视频及全文如下:
1981年,我在上海长宁区支起两平米铁皮亭子创办春秋旅行社,在四十四年后成长为拥有133架飞机的航旅公司。下面,我谈三点体会: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思考未来的长远眼光,肩担企业的家国情怀。
一、敢闯敢拼的奋斗精神
2024年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总书记将旅游业定义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幸福产业",这句话让我心潮澎湃。四十四年前,我们在两平米的铁皮亭子里,就是想打破旅游的门槛,让普通人也能享受"幸福产业"。
创业初期的艰辛至今历历在目。身无分文,白手起家的我,全凭回城知青的报名费、培训费,支起了一个两平方米的铁皮亭子。可是那个铁皮亭子冬冷夏热,冬天毛巾挂进去会结冰变硬,夏天亭内温度比外面还高三四度,在四十一二度的高温里,员工们被蚊叮虫咬得满身包,甚至连上个厕所都要横穿马路。当时选址在中山公园旁,人流量虽大,却都只集中在上下班高峰时间。旅游业务少得可怜,员工每月工资只有20元,连温饱都成问题。
在如此困苦的条件下,却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我与大家艰苦奋斗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国外旅游业。我坚信发达国家旅游业的今天,就是中国旅游的明天。一次偶然机会,我找到杭州大学教授编写的《世界旅游业及其哲学》教学大纲,书中提到旅游的"三有"条件——有闲钱,有闲时,有闲心,这个规律点醒了我。我们开始满上海找新店面,跑遍南京路、淮海路都无果,最后在九江路发现了转机。这里往来的多是筹备婚礼、采购商品的人群,既有消费能力又有出行需求。
租下石库门的房子后,因正门在弄堂里,改造耗时,我们干脆打开临街窗户,挂出旅游产品的招牌。员工踩着凳子,隔着窗户和路人讲解。当时这副简陋模样,被在上海的国中青旅行社和上海旅行社等老牌国企当成笑话,就连东方旅行社这样的民营企业,也扬言“下只角来格,打杀伊“。
但我们没有理会,推出杭州、苏州、无锡、黄山等热门旅游线路,一边做一边优化。没想到两个月后开始盈利,第二年更是收获颇丰。在大家普遍每月36元万岁的年代,我们给员工每月工资发到1000元,后来又涨到1300元,还发皮夹克等福利,激发了团队积极性。
同时,我们进军IT领域搭建"挪威网",从零售商转型全国批发商,再到开拓包机业务。当"挪威网"覆盖全国4000多个网点时,1994年荣获国内旅游全国第一。当年那个不起眼的铁皮亭子,真的把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二、思考未来的长远眼光
当员工们沉浸在“全行业第一”喜悦中时,我把眼光放在未来。研究中发现,同在一个地球村的英国托马斯·库克、德国途易旅游包机公司、路德会议展览公司及美国运通金融旅游公司等国际旅游巨头,业务规模已超几百亿、千亿元,春秋虽然全国第一只有4亿元,与这些巨无霸的营收差距悬殊。我向团队提出,要以全球视野对标世界顶尖企业。我们首次尝试聚焦会议旅游领域,与世界会议组织对接近一年,好不容易争取到与大学生医疗委员会的合作机会,却因国内会议以政府为主导,最终未获官方认可。这次失败让我们明白,业务拓展必须贴合中国国情。
在探索新方向时,我们发现托马斯·库克、途易等旅游包机公司是私营企业,进一步研究发现,竟然全球多数航空公司都是私营性质,这让我为之兴奋。两年多的研究论证,1997年春秋正式开启包机业务。7年间,我们累计执行约3万多个包机航次,创造了99.07%的惊人客座率。这让我坚定了成立航空公司的想法。
一次出差去香港,我找到了《西南航空》这本书。通过对比全服务航空与美国西南航空等低成本航空模式,并结合中国地域辽阔、发展不均衡的国情,我决定借鉴低成本运营模式。可这个想法一经提出,遭到了各方质疑。在当时,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地位悬殊,一个旅行社要办航空,行业内外都觉得是天方夜谭。
转机藏在坚持里。2000年起,我公司每季度都会向民航局递交《简报》,分享包机业务成果,比如上海郊区某村庄近千人包机七趟的案例。但起初,民航局并不重视,甚至直接把我们的《简报》搁置。直到从欧洲办事处主任卸任回国的吴克旺司长,认真研读我们关于包机业务"三得利"模式(航空公司盈利、旅客得利、旅行社获利)的简报后,作出"要研究春秋现象"的批示,终于敲开了民航的大门。
更意外的是,2003年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当路透社记者问及中国会批准私营航空公司吗?时任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胸有成竹说:"我们会批的,例如上海有一家大型私营旅行社。”当天局长秘书就打来电话,要我们"抓紧准备筹建航空公司的报告。"
但质疑并未就此停止。例如韩国的韩亚航空中国区总经理白总找到我:"办航空?我们在韩国被本土航司大韩航空打压十年,砸了30多亿才勉强回本。中国航空市场巨头林立,你三四个亿的资金,后面加个零都不够!"可他不知道,那时春秋每天运营着二十多架满载游客的包机,就是我的底气。
事实证明,这些质疑都是多余。2005年春秋航空开航,第二年即盈利,缴纳近2000万元税收,并实现3000万元利润,印证了长远规划与坚定信念的重要性。
三、肩负企业的家国情怀
2013年,我与公司CEO出差北京,当时严重的雾霾使得天安门城楼在浓雾中模糊不清。虽然春秋只是一家小的民营企业,我们深知企业虽小,也有责任为改善环境尽一份力。经分析,发现污染源来自北京西北方向,于是主动联系河北省林业局,表达为减少风沙做贡献的意愿。
河北林业部门领导被我们的诚意打动,陪同考察时,我特意提出想去最缺水、种树难度最大的地方。随后他们带领我们前往海拔1500米的河北康保县,这个县年降雨量仅三四百毫升,蒸发量却高达一千三四百毫升,树木稀少。
回到公司后,我们决定就在康保县种树。没有申请国家资金,也不动用公司公款,我们自掏腰包启动种树计划。刚到当地,就被农民泼了冷水。他们说:“领导,我们这地方种树活不了!国家年年拨款种树,可是死的多活的少。他们还说,“我们这里种活一棵树,比养活一个儿子还难!”但越是别人认为不可能,我们越要尝试。
我们组建专业团队,包括抽调海南分公司总经理统筹,邀请退休的县林业局和乡、村干部,还请教了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林业专家。专家建议多样化种植,选杨树、槐树、樟子松等5种树木和灌木搭配。
靠着专业的指导与团队的坚持,这些年我们在康保成功种活28万棵树。如今四千多亩曾是荒漠的土地焕发生机,树林里不仅常有野鸡、野兔、斑翅、山鹑、猫头鹰、狐狸,甚至还有半人高的国家保护动物狍子。我们深切体会到,祖国每寸土地都是宝地,值得用心守护。后来,我们将公益版图拓展到云南红河、青海果洛等地,在教育、就业、产业扶贫等领域持续发力。
在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之际,针对"传统旅行社将会消亡"的疑问,春秋给出自己的答案:开发智能客服“阿秋”的同时,坚持面对面与游客沟通行程细节,持续深耕旅游主业。就像今年5月,春秋旅行社一次性接待1300人的入境旅游团,用实力证明传统旅行社依然充满活力。此外,我们还组织了成千上万的外国游客在上海、新疆、西藏等地体验中国文化,游客们的惊喜表情说明了旅游不仅是生意,更是向世界展示真实中国的窗口,这一意义比盈利更具价值。
想当年,我们从不被人看好的旅行社,到很多人觉得“异想天开”的航空公司,再到如今坚持生态公益和精准扶贫,春秋人一路都在挑战“不可能”。正是这份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让我们跨越重重阻碍,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令我欣慰的,是我的两个儿子接上了春秋的班。2016年把航空公司交给大儿子王煜,旅游公司交给小儿子王炜。实践证明这个交班是成功的,他们干得比我好。例如春秋航空2023年净利润22.57亿元,幸运的超过东航、南航、国航,成为中国航司第一名,2024年继续保持全行业第一名。
未来,我们也将带着这份信念,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