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王继如:明天一定会更好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2-05 00:28:14   浏览次数:76  发布人:fe4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明天一定会来的,但不一定会更好。科技一定解决所有问题吗?未来都不能保证,科技能够保证?人类应该从长计议,不要倒毙在干渴的路上”。这是这个最杭州的秋天里,我接受的最有思辩意义的叩问;也是一册书名叫《电力考古史——“代际公平案”证据资料之科普展示》的30余万言巨著留下的最振耳发聩的拷问。《电力考古史》是法律专家王重阳先生编著的能源科普作品。书籍自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化石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后世子孙

    “明天一定会来的,但不一定会更好。科技一定解决所有问题吗?未来都不能保证,科技能够保证?人类应该从长计议,不要倒毙在干渴的路上”。这是这个最杭州的秋天里,我接受的最有思辩意义的叩问;也是一册书名叫《电力考古史——“代际公平案”证据资料之科普展示》的30余万言巨著留下的最振耳发聩的拷问。

    《电力考古史》是法律专家王重阳先生编著的能源科普作品。书籍自介: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化石能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后世子孙?富裕的能源时代还能持续多久?电气文明会不会昙花一现?这是第一本介绍电力能源大历史的专题书。本书倡导代际公平理念,回顾电力发展历程,从大众能源消费观念入手,推动实现人人相关的“低碳”目标。作者采用“后电力时代”叙述视角,以“代际公平案”为线索,以证据资料为载体,以“凡是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你们都是有罪的”开篇,追溯了电力(子)能源从“大爆炸”、生命起源、能量析用、工业革命、电气文明至今的全部历史,客观地展现了电力的重要性和能源枯竭的紧迫性,呼吁人们珍视电力、节约能源,保护地球和环境。

    在文字展延的字里行间,作者忧心如焚之情可圈可点,对于电力事业的拳拳之心更是跃然纸上。我没有见过作者,虽然他一直跟我们一起服务于浙江电力。在读他的这部作品之前,我甚至都没有读过他的其他文字。在朋友圈看到作协富强主席发布的新书讯,电力考古、科普,这两个关健词让我眼睛一亮,当时正在推进“华电检测杯”电力科普原创作品征集活动,于是按图索骥找到了我的老东家——行业协会的王重阳先生,索要了他的新书。打开这册有点厚重、装帧简朴的新书,序文题目让我第二次眼睛亮了:《异养的电气文明:富裕的时代,很快就要过去了》。

    这篇文章曾经在那里看到过的,记忆中的阅读印象是震惊:震惊于电气是一种文明,并且是异养的文明;更震惊于文章的未雨绸缪——能源富裕时代总将终结,习惯于电气文明的人们,你们将怎么办呢?在电力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能源开发高歌猛进、全球化欣欣向荣的背景下,发出这样的醒世警告,无疑是需要胆识、责任和学养的。

    记忆中的还有一个经历也与这篇文章具有异曲同工的执着。2020年初,应温州电力工程学会之约,报请学会理事长和公司相关领导同意,开始在总会和省科协之间勾连,申请主办“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能源分论坛。几经会商认证,确定了“未来能源”作为板块,进入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主题论坛,搭建探索全球能源未来发展解决方案的技术平台。意外的是后来的筹备工作始终与新冠疫情抢时间,赛能量,给自己带来很多挑战。未来能源论坛邀集能源领域顶级专家与青年学人面对面,这是峰会最具吸晴意义的学科之一:未来,未来与青年、未来与能源,正是全球化发展与竞争的重中之重。相比较于专家王重阳的专业前瞻,当时的我应该是属于瞎猫撞上了死耗子。

    这次读《电力考古史》是对电力发展史的一次全面检视,也是职业生涯终结后的一次再回顾。作者站在人类发展历史的高度,前瞻未来能源面临的危机,这种视域与穿透,才是这个时代最富有价值的理性思考。相比较而言,更多的人们或者是囿于利益的驱动,或者是限于专业认识的不足,要么是对能源技术发展过于肓信,要么是对能源新发现过于自信,当然还有是对市场化的过分迷信,总之就是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的危机感、紧迫感严重不足。

    《电力考古史》也是自己读得最辛苦的一部书。8月底来能源联合会上班,从家里带了两册书预备着要读的,即重阳的《电力考古史》和富强的《中国电力工业简史》。结果《电力考古史》断断续续读了一个半月,原因是自己的电力专业知识实在是单薄;另外的原因,在联合会接受的其中一项工作正是能源良渚论坛的筹备。俗话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此时一边读《电力考古史》,拿着电力史给的许多启示,一边把良渚论坛的议程架构和主题选择,引导至“能源结构转型”话题上,与各方专家达成初步共识,与时代发展达成共鸣,希望藉此把考古获取的能量应用好,开新花结硕果。

    “能源结构转型”与“提高能效、节约能源”都不是解决美好生活与能源保障的根本之策,充其量仅仅是个延缓之计,但是依目前的发展水平来说,有所作为总比不作为好,更比滥作为强。《电力考古史》倡导“代际公平”,即使可能也只能是相对均衡,所谓的“但存方寸地,留予子孙耕”,寅吃卯粮、透支未来,肯定不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而俄乌冲突引发的欧洲能源危机,从根本上看,就是能源短缺时代的预演,也是《电力考古史》预警的现实版。

    明天一定会来,明天不一定会更好。为了明天能比今天好,应该在今天就把明天规划好。

    ( 2022,10,18于万科中心)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fe4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