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人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始终把青年人才培养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创新政策、完善机制、搭建平台、强化激励,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年人才成长成才的政策和措施。其中,“青启计划”是青年人才职业起步阶段的“播种机”和“助推器”,旨在帮助青年学者心无旁骛、潜心研究、精于专业、勇攀高峰,成长为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栋梁人才。2024年“青启计划”启动以来,照亮了193名青年“学术新星”。他们在学术青春中书写理论华章,在田野画卷中描摹社会风光,在人生征途中笃行报国志向,身体力行讲述着社科青年的故事,一笔一画勾勒着社科青年的真实模样。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一群青年学者正怀揣梦想奋力前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着力打造的“青启计划”,犹如航行中的明灯,照亮着青年学者的漫漫科研路。2024年,全院193名青年学人获“青启计划”资助,他们继承前辈学者的学术传统,将个人研究旨趣与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术传承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着青春智慧与力量。近日,本报记者走访获得“青启计划”资助的青年学者,听他们讲述一年来的治学心得。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学部工作处负责同志说,“帮助青年人才成长成才,为他们提供持续稳定的支持很重要。院党组为青年人才提供的‘第一桶科研金’,帮助青年人才有条不紊地开展科研工作”。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宫小飞回忆起与“青启计划”的初次相遇——2023年10月,在新入院人员培训班上,他第一次接触到“青启计划”,也第一次了解到它的全貌。“得知该计划是与我们这届青年人几乎同时‘落户’于中国社科院时,会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有幸与这个新计划相识,也期盼着日后在‘青启计划’的引领下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宫小飞至今仍对当时的场景记忆犹新。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宫小飞
乘风破浪潮头立,扬帆起航正当时。“青启计划”是宫小飞入院后独立主持的第一项课题。从申报、立项到开题、实施,这一过程加速了宫小飞适应角色转变的过程,使他快速熟悉了院里的科研环境。他坦言,这对他的学术成长帮助极大。宫小飞的研究聚焦“美国内外经济政策重塑及其对华影响”问题,在“青启计划”资助下,他在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主题关涉美国供应链政策、制造业回流政策、半导体产业政策等方面,在美国经济外交主题下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咨政效果和学术影响。2024年,因学术成果突出,他被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这令他备受鼓舞,愈加坚定了学术报国的初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刘畅
想国家之所想,应国家之所需,服务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是每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的使命担当。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刘畅的“青启计划”研究围绕“乌克兰危机后美国中亚战略的调整及走向”展开。一年来,她密切关注乌克兰危机发展态势,聚焦欧亚区域大国博弈,完成了多篇高质量研究报告。在她看来,“青启计划”的实施,给年轻人安了心、鼓了劲、加了油,发挥了“扶上马送一程”的作用,让年轻学者在感受到院里拳拳爱护之情的同时,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学术共同体中的角色,更好承担起践行“三项共识”、服务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的职责使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
助理研究员 赵晓航
在“青启计划”资助下,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赵晓航也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学术答卷——他申报的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不仅与国家战略高度契合,也力图回应时代关切。2024年,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了两篇学术论文:一篇聚焦生育议题的论文发表在AMI权威期刊《人口研究》上,另一篇探讨就业问题的论文发表于SSCI一区期刊。赵晓航认为,这些成果不仅是对他科研工作的认可,也彰显了“青启计划”在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方面的显著成效。在推进“青启计划”研究过程中,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的内在联系,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与责任。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
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王慧芝
灼灼韶华,风禾尽起。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慧芝同样深知将科研与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如何迈出关键性的“第一步”,成为摆在她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正在踌躇之际,“青启计划”悄然而至,“院里鼓励我辈青年站在历史和时代的制高点做学问,使我能在继续研究兴趣的同时开拓新领域”。在过去一年里,她确立了契合自身学术兴趣且顺应国家社会需求的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戴杕
既要注重对于基础理论的探究与构建,又要注重研究成果的社会功用,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传统。法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戴杕表示,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不仅要关注理论研究,还要特别注重研究的实践价值,将理论研究与对策建议深度融合。这一理念始终贯彻在“青启计划”实施全流程中,为我们的日常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
一年来,在“青启计划”凝聚下,青年学者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归属感不断增强,胸怀远大理想、立志学术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不断增强,自觉投身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责任感不断增强。正如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杨彬彬所说,“青启计划”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为人才服好务、护好航的真实体现,为社科青年从“社科新人”到“社科传人”、从修学储能到学以致用、从角色转变到担当作为、从自我求索到治学报国,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支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新媒体编辑:宗敏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