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以科技之力筑牢电网安全运行的防护盾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4-06 12:54:54   浏览次数:2  发布人:ad9b****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小新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日,“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开展,深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攻关一线,共同见证中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高度、新成就。第八站走进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和国网江苏电力,感受电网运行背后的安全密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背后依靠的是什么高科技?电磁兼容实验室内部是怎么样的别有洞天?如何用人工智

    小新说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央企业作为“国家队”更要在国家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前沿领域中担当主力军。近日,“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活动持续开展,深入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攻关一线,共同见证中央企业发展的新变化、新高度、新成就。第八站走进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和国网江苏电力,感受电网运行背后的安全密码。

    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背后依靠的是什么高科技?

    电磁兼容实验室内部是怎么样的别有洞天?

    如何用人工智能代替

    传统高危、繁重的人工巡检作业……

    近日,

    “走进新国企·科技创新主力军”融媒体采访

    第八站走进国家电网旗下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和国网江苏电力,

    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

    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证券报、

    第一财经日报、国有资产管理、

    国资报告、中国电力报、人民网、

    央视网、央广网、中国网、

    环球网、知领、华商韬略的专家记者,

    一同探访电网科技发展新成就,

    感受电网运行背后的安全密码。

    ‌守牢电网安全生命线

    2023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考察调研时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

    作为国家电网所属的能源互联网领域高科技企业,经过50余年创新发展,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已成为我国能源电力及工业控制领域的领军企业。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位于江苏南京的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江宁基地园区

    87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7项,1376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主导发布IEC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98项……企业展示厅墙上的这一组组数字及诸多的成果,全面展示了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丰硕的创新成果。

    “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开发,未来会替代同步发电机成为电力系统电源的主导,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多挑战。以电网安全运行的第一道防线继电保护技术为例,它的作用是以最短时间和最小范围切除电力系统各类故障,阻止故障蔓延和扩大。在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的背景下,电网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传统继电保护方法难以适应新的要求。”国家电网首席科学家、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郑玉平说。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郑玉平(中)与团队成员探讨继电保护前沿技术问题

    郑玉平介绍,他的团队未雨绸缪、提前布局,初步构建了不依赖电源特性的继电保护新的技术体系,成功提出了系列保护原理的实用化技术,完成20个型号新型保护装置研制,并在江苏、福建、陕西等单位示范应用,涵盖海上风电送出、低频输电、大型新能源基地等新型电力系统典型场景。

    一件件“大网重器”从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走出”,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核心技术、装备的国际领先和自主可控,牢牢守护着我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生命线”。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工程师在IGBT封装测试生产线开展技术攻关

    不仅如此,在新能源电源大规模接入电网的背景下,构网型技术在近年备受业内关注。该技术可以对同步发电机的特性进行适当选取和模拟,使电力电子设备的功能类似于传统同步发电机,为电网提供惯量支撑。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持续引领构网型技术发展创新,攻克多种构网型控制策略和关键技术,并在成都、西藏等重点项目示范应用。据了解,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承担的首套电网侧带超容构网型SVG(静止无功发生器)在西藏整体建成投运,推动构网型技术装备创新应用。

    “2024年,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成功牵头完成面向多维不确定性的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防御关键技术及系统等5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参与了15项国家级科研任务,再创近年来最好水平。”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科技部(运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电网装备制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电磁兼容实验室,小新仰头看着长与宽均超20米、高达10余米的墙面及天花板,而这个10米法半电波暗室,是目前电力行业最大的电波暗室,主要用来模拟没有电磁污染的环境。

    四周墙壁及天花板上,密密麻麻布满了形如蜡笔、尖端向外的白色物体;偌大的实验室里,只有中间放着几个杆状实验器材……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科研人员在电磁兼容实验室开展试验检测

    工作人员介绍,这是一种“吸波材料”,主要用于吸收室内的电磁波,以帮助模拟没有电磁波的理想环境,从而评估电力设备运行时的抗干扰能力。

    无论是在电磁兼容实验室,还是在系统保护实验室,在电网运行风险防御技术与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类似的硬核设备还有很多,这也是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重视科研创新的一个缩影。“科技创新一直是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的基因和灵魂。我们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郑玉平说。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以实验室和电网装备生产为抓手,不断提升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电网装备制造水平,塑造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

    玻璃墙前放置的展台上,展示的是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自主创新的产品;玻璃墙后面的智能制造生产区,一台巨大的橘色“板件机器”像一只“大手臂”,不停抓取板件“奋力工作”……

    走进智能制造生产区,16条板件生产线、6条装置生产线正有序运行着。小新目光所到之处,抓取、贴装、焊接、检测……经过智慧化流水线多道工序,生产区平均每分钟就能生产1块板件。据了解,这些板件将应用于继电保护、稳定控制等关键设备中,发往全国各地工程项目现场挂网运行,默默守护电网安全。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智能制造生产区一角

    在这些科研和生产场地,以“传递压力、增强活力、加大吸引力、提高竞争力”为主题的海报格外醒目。其中,“传递压力”海报以柱状图形式显示着“2030年实现营业收入千亿的目标”。

    电网“泥腿子”坐在办公室巡检

    走进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无人机巡检智慧管控中心,“检测到现场人员未佩戴安全帽!”走到人工智能算法演示区时,一旁的大屏上立刻发出了实时告警,这是国网江苏电力自主研发的无人机安全监察智能识别算法的应用演示。

    长期以来,国网江苏电力按照“本体-挂载-装备”的研发路线,已形成20多种软硬件系列产品,多次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奖、中国专利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等荣誉,拥有52项发明专利,将无人机打造为电网领域的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全年,国网江苏电力共开展输配电无人机巡视杆塔216.5万余基次,飞行里程达到23.3万公里,相当于绕行赤道近6圈。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网江苏电力无人机搭载激光点云设备采集线路数据

    电网系统中有这样一群人,因为长期在户外跋山涉水,走线、巡线、检线,他们被称为电网里的“泥腿子”,这就是巡线人。

    一直以来,这群人有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坐在办公室就把输电线给“巡了”。如今,“无人机固定机场”在电网系统的加速落地,让他们的梦想不再遥远。

    所谓“无人机固定机场”巡检,就是指将电网巡检无人机安置在输配电线路一定范围内的固定位置,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在电网系统中,无人机自主巡检已广泛应用。但传统的无人机巡检只是解放了工作人员的双手,“泥腿子”们还是要到巡检现场。“无人机固定机场”智能巡检系统则解决了这个问题。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国网江苏电力新一代无人机固定机场

    工作人员只需在办公室点点鼠标,确定巡检任务,通过电脑远程发出巡检指令后不一会儿,设置在输配电线路附近的“无人机固定机场”就开始了自主巡检工作,并即时回传相关信息,全程无需人为干预。

    传统的“人工+无人机”的电网巡检模式存在着“巡检难”“识别难”和“决策难”三大问题。对此,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基于自身在电网领域的样本数据积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研发了多套人工智能算法模型,让AI为无人机“开挂”。

    以无人机巡检图像识别为例,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相关AI算法被直接部署在无人机上(边端),可以实时检测安全违章行为并上传到后台。针对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景,后台算法会对图片进行疑似缺陷识别,工作人员再对上述疑似缺陷进行二次确认并归置到样本库。“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样本归集+算法迭代’的良性循环,从而解决了‘识别难’的问题。”现场讲解人员说。

    据了解,国网江苏电力方天公司的多种优质算法模型已在江苏电网输电、安监、基建等10余个场景落地应用,输配电算法总体识别率达到85%,重点缺陷和隐患识别率超过90%,识别率行业领先,实现高效人工替代。

    ———— /END/ ————

    责任编辑丨苑洪涛

    校 对| 郎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ad9b****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