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经典: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渴,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驰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参考译文:
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没有顺从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阳气,如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由于寒,阳气应如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若起居猝急,扰动阳气,则易使神气外越。因于暑,则汗多烦躁,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像碳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
因于湿,头部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伤害大小诸筋,而出现短缩或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由于风,可致浮肿。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倾竭。
心得体会:在这一段文字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虽然我们都是一介俗人,但是心中总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能够向古圣先贤学习,从而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与能量层级。
在《黄帝内经》中反复出现圣人相关描写,首先就是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中提到了圣人的定义,那么什么是圣人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这就是圣人的境界。
其次在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也有提到圣人,“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紧接着在生气通天论篇第三中也一样提到圣人“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学习《黄帝内经》,应当以黄帝为榜样,学习圣人的养生之道、处事之学与修身之法。
这段文字说完圣人的养生之道之后,就告诉我们违反这个养生之道就会使身体的阳气削弱,然后是描述了阳气对身体至关重要,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因为寒、暑、湿、气等方面的交替影响,会使人体的阳气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