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美国大萧条》作者: [美]穆雷·N.罗斯巴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14 05:23:10   浏览次数:1  发布人:0b47****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内容简介:理论与历史,历久弥新,经典再版,引人深思新版加入视频(托马斯·伍兹讲座)&音频(菁城子主笔,张是之讲读)对此书进行解读,用手机扫一下书中二维码即可进行观看和收听。作者圆熟老练地运用了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和奥地利典型的主观主义理论,读者可以从纷乱的历史乱相中感受到理论 的力量和逻辑的缜密。这既是一本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生动有趣的历史书。罗斯巴德在1963







    内容简介:

    理论与历史,历久弥新,经典再版,引人深思

    新版加入视频(托马斯·伍兹讲座)&音频(菁城子主笔,张是之讲读)对此书进行解读,用手机扫一下书中二维码即可进行观看和收听。

    作者圆熟老练地运用了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和奥地利典型的主观主义理论,读者可以从纷乱的历史乱相中感受到理论 的力量和逻辑的缜密。

    这既是一本有深厚理论基础的经济学著作,更是一本史料丰富、详略得当、生动有趣的历史书。

    罗斯巴德在1963 年以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为出发点,提供了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那场影响全球的大萧条的解释,并轻易地推翻了传统的想法。

    他认为,华尔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么严酷,并不是因为充满了劫掠的资本主义体系没有得到限制,而是因为美联储始终通过扩张信贷,进行通货膨胀的方法使繁荣人为地延续下去。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实体经济直线下落,并不是因为干预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干预得太多。

    他认为,20 世纪20 年代的时代精神就是计划、干预、安排、刺激经济,到了30 年代更是如此。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残留下来的思想,而胡佛总统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成功地执行了救济计划才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他也因此在整个20 年代成为管理经济问题的高层官员,直到1929 年他正式入主白宫。胡佛是一个天生的计划者、干涉者、安排者和激励者。

    他认为,胡佛—罗斯福时期其实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新政中大多数的“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是在胡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强化,罗斯福政府相对于胡佛政府只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它在管理公共关系上更加成功,并花费了更多纳税人的金钱。在罗斯巴德的眼里,正是胡佛—罗斯福时期的政策才使经济衰退更加严峻,正是他们的政策使得经济萧条一直延续到30 年代末。

    在经济史著作中,很少有这样生动而贴近生活的作品,它极具说服力地为我们上了许多课,而这些对我们现今的生活仍然适用。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section1写得很精彩,基本上用奥地利古典学派的理论把凯恩斯主义、以强调计量的新古典主义、供给学派与Laffer Curve比较严密地反驳了个遍,也确实解答了我上学时对那些主流理论的很多疑惑点。

    #  拓展新思维了,以往历史教科书对美国大萧条的描述是资本主义内生的结构性矛盾,应对措施是凯恩斯主义和罗斯福新政。看了这本书才知道胡弗政府已经采取了干预主义和通货膨胀政策,而这种措施延缓了市场清算过程,将短痛变成长痛,大萧条被加剧并延长了。奥地利学派的自由放任主张,和老庄的无为而治主张非常相似。但对经历萧条痛苦过程的人来说,总希望做些什么缓解痛苦。如果政府什么都不做,让市场自己清算做了错误决策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会显得很冷酷或者无能,失业也加剧社会的不安定,所以政府有天然的倾向性去干预市场,这也是凯恩斯主义被政府接纳成为主流的原因。市场规律之外,还有政治、人性等复杂的因素影响着政府的政策安排。感觉现实中很难跳出货币扩张带来的不健康的繁荣和萧条的经济周期。以后打算把经济学四大流派的代表作都读一读。 

    #  五次再版序都提到了其最近发生的“萧条”,但奥派和凯恩斯主义,都是哪个受欢迎的时候就捡起来,过一阵就喷。08年连资本论都大卖了也是一样。政府干预的手段如此相似,满满即视感


    贰:

    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当年胡佛的政策现在又在重复了,并且几乎是完全一样的,披着人本主义、道德情操的外衣,赚取那些无知与廉价的欢呼与掌声,使中国文化再次陷入依赖与堕落的循环。一个的民族的价值就在于技术与文化,本以为这次危机中国人能觉醒,没想到……

    读完才明白了为什么哈耶克要写《货币的非国家化》这样古怪的书,原来正是这本书体现的米塞斯商业周期理论的继承。

    读完了也才明白奥地利和芝加哥的主要差别,原来都是再说货币,差别仅仅在于芝加哥认为货币很重要,所以政府一定要管好,而奥地利认为货币很重要,所以政府不能管。


    叁:

    美国大萧条不仅仅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籍,作者通过美国大萧条这一经典案例,详细阐述了奥地利学派对宏观经济的理解。对于如此复杂的经济系统来说,通过实验和案例的方法进行解读或许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下面是作者的一些精彩观点: 

    大萧条的成因:信贷扩张及其导致的资源错配; 

    理论解决措施:通过减税等方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通过通货紧缩、工资调整等方式依靠市场的力量对繁荣时期的资源错配进行修正; 

    政策的失败:胡佛抵抗萧条政策的核心是强调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并推出了一系列的办法。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保护工人工资、通过联储向市场提供流动性、鼓励银行放贷、实行关税保护等。这一系列的政策表面上看似乎应对得当,但是由于忽略了根本的资源配置问题,反而阻碍了经济的自发调整,市场无法出清,导致了萧条的长期持续。 

    个人体会:创造性破坏是快速改变资源错配结束萧条的有效手段,对于市场下跌调整的抵抗终将失败。 


    肆:

    I am deeply skeptical of the "Austrian School" of economics so I felt it important to start reading a bit more about it, if for no other reason to help sharpen my arguments against it. In that role, this book largely succeeds. It is dated, and a serious adherent to the philosophy might point me elsewhere to catch up (and I'll be poking around), but it is still clear and relevant.

    The book, fairly succinctly, makes the case that it is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the markets, and only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at drives the boom-and-bust business cycle and economic depressions are purely a product of the (presumably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government action. Well, that is clearly nonsense, but if you are willing willing to prune through some of the arguments you can learn a lot that is, I think, true.

    Where the book fails to make its case is it never really considers the role of World War I in creating the global economic imbalances of the 1920s. It blows right by the possibility that most cataclysmic of events could have shaped the economic destiny of the ensuing decades, particularly in Europe where they struggled under the enormous load of war debts to America. The book also never hints at the role of fraud in the build-up of the stock market in the 1920s - everything is laid at the feet of the "easy money" policy of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at the rah-rah boosting of sentiment by government officials. Never mind that the easy money policy Rothbard so deplores was executed to support the gold standard he so strongly believes in! Neglecting these does serious harm to credibility of his thesis.

    His polemics against fractional reserve banking are border-line delusional. That is an institution that is never going away - indeed, without it, we simply could not finance the industrial society we live in today and life would collapse to the standards of the eighteenth century. We, as a civilization, have decided the occasional cost of bank runs is well worth the long-term benefit, thank you.

    The most amusing failure though is the assertion that economic theory cannot be judged by how well it matches data - it can only be judged by its logical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by how appealing its arguments are! While it is true that economic data is terrifically complex, and easy to misinterpret (and is often misinterpreted willfully to meet an agenda), you simply cannot assert your theories are exempt from the scrutiny of real data. Of course, Rothbard goes on to ignore this restriction and applies every economic statistic he can that could possibly support his thesis and either quietly ignores everything else or points to them as confounding features actually driven by other factors that he doesn't need to explain because they are too complex!

    All that said, the book is still worth reading both (a) to help to understand Austrian School adherents (who have a lot of sway today with the push for austerity) and (b) because he does make some good points with respect to government intervention in markets. He lists a series of devastating critiques of the Hoover administrations attempts at price-fixing and shows how often that backfires. He also convincingly demonstrates that "make-work" programs that don't add real economic value cannot succeed (so don't believe people when they tell you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people to dig holes and then fill them) and that propping up input costs (like labor) in the face of falling prices can have very negative consequences if business can no longer remain profitable.

    So - a good and important read that makes some excellent points, even if you find yourself laughing out loud occasionally.


    伍:

    首先反对一点:回归金本位是肯定不可能的了,但要看到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几十年前提金本位并不稀奇,现在则属于开历史倒车。

    实际上按照这本书作者的意思,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其实是社会普遍性的预期错误。大家都习惯性的根据过往经验来进行判断,如果经济长期繁荣,那基本上所有人都会认为经济会继续繁荣,于是资金投向高级资本,以此获得高杠杆的收益。

    所谓资金流向高级资本,比如说中国这样的,房地产的资金不是流向建房子,而是流向囤积土地,然后再以土地套取信贷,进行所谓的盘活资产(当然,中间还需要很多资本运作),这就属于流向高级资本,实际上是种高杠杆操作。

    当有钱人(其实也包括有点儿闲钱的普通人,比如追涨股市)进行这样的高杠杆操作时,如果判断错误,自己承受损失,这是市场自己的调节功能。

    但是一两个人判断错了,栽了,其他人会警醒,会根据新的经验调整自己的预期,然后资金流向高级资本的速度减缓,甚至流出,经济会有些衰退,但并不严重。当储蓄和低级资本累积到一定程度,或者有了创新,产生了新的增长点后,经济又迎来繁荣。这就像一年四季一样,有春夏秋冬,属于正常情况。

    但是政府通常倾向于延长繁荣期,不管是因为公众舆论的压力,还是为了讨好人民,甚至仅仅是为了政府的面子。

    要延长繁荣期,只要提高货币供给就行了,但会带来物价的上升,通胀。即使像《美国大萧条》里提到的物价并未上升,但通胀依然存在,存在的原因是,本来生产力提高了,物价该下降的,但由于通胀的存在,物价表面上平稳,实际上商品产出增加了,人民对商品的消耗也增加了,甚至可以说是浪费增加了。

    这个繁荣,是通胀下的繁荣,人民的储蓄贬值了,当然,工资也提高了。但工资提高,人民储蓄的累积,是滞后于货币投放的。如果投放的货币大量流向高级资本,那这个滞后会更严重。消费的增加实际上是来源于人民的储蓄,储蓄在贬值。

    另一方面,人民也开始预期将来收入越来越多,因此消费也越来越高,因为反正储蓄也要贬值,另一方面工资逐步增长,将来赚的钱总会越来越多,所以存钱不如消费。这也是本书中提到的时间偏好的改变。

    因此,政府通过大量投放货币,维持了繁荣,导致全社会的预期和判断发生错误。

    这个繁荣,只要不断地投放更多的货币进去,就会一直维持下去,直到某个特殊的时间,比如国外的经济危机影响了国内的制造业,然后人们的预期发生改变,这时候通胀停止,人们发现自己高悬空中,于是恐慌性的崩溃就开始了。

    假如没有发生国外经济危机这类大事件呢?繁荣依然有个尽头,这个尽头就是储蓄耗尽。繁荣并非政府的货币投放直接获得的,而是货币投放刺激经济活动,经济活动获得更多产出;货币投放同时使人民的收入更多,刺激消费。但是这是建立在人民拥有储蓄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储蓄了,不管将来收入多高,消费都会减缓,以保障累积起一个应付突然情况的储蓄。这时候繁荣就无法继续了,紧缩开始。而这时候,泡沫已经太多,崩溃无法避免。

    当然,储蓄没了,还有个高招,就是超前消费。完善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可以让人民不需要应急储蓄。而持续增长的收入,可以获得信贷,消费将来的收入。但这依然有尽头,当信贷额累积的利息超过收入时,BOOM!所以,指望靠超前消费来延续繁荣,只是在累积更大的泡沫而已。

    理论上讲,政府可以正确地调整经济方向,但实际上,经济活动过于复杂,根本不肯能完全预测,更何况由于各种压力的原因,政府通常不会采取正确的方法,比如通过通胀延续繁荣,然后把问题丢给下一届管理者。因此,政府能做的最好的措施,就是让市场自己调节,政府只要保证经济萧条的时候社会的各项机能还在运转就行了,不要让社会的某个环节崩溃,比如说不要让物流因为经济萧条而停止。

    只要社会的各项机能还在,萧条过后总是能迅速恢复的。

    但政府往往不满足于此,特别是中央集权的政府。权力来源于民众“普遍认为管理者有这项权力”,权力需要经常使用,否则就会被人遗忘,然后就会失去。为了维持自身的权力,政府必须频繁地干预社会的运转,因此必须在经济开始衰退的时候做点儿什么。很明显,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延续繁荣,而不是支持衰退。因此,繁荣必然会走向通胀,短暂的衰退必然会被大规模的崩溃所替代。

    经济危机的根源不在于制度或者经济规律,而是来源于权力的本质。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0b47****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