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精读课文。该单元以“理想与信念”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两个语文要素。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后来,李星华又对父亲的一生做了回忆,写了整本回忆录《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本文收录于此书中,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本文特点之一是采用倒叙手法,以回忆录的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回忆录一般都有明显的时间节点和事件,作者对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及被害后的记忆历历在目。文中关于李大钊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含蓄耐嚼,细节描写突出,人物形象鲜明。“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一语文要素可以基于文本的文体特征得以落实。
本文特点之二是从女儿的视角回忆,塑造了身为革命者的父亲形象。文中多处表现了父亲对子女的爱,这一情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这不是一位普通的父亲,文中多处刻画了父亲作为革命者的坚贞与伟大。从父亲到革命者,从常人的情感到英雄的情怀,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了阶梯。在此基础上,通过查阅资料,与年代久远的历史人物、事件建立链接,理解人物形象,从而为学习革命文化题材类的文本积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