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学习任务有点重,抽不出时间来写日记,今天难得有一点空档,补记几句。
图七八九是14号周二王家伦老师在相城区文化馆为我们公益讲座《平江路历史街区》。
王老师是苏州大学退休教授,深研苏州历史几十年,出版吴文化系列丛书六本,是我们走读苏州的指导书。
我更喜欢的是王老师的讲课,声如洪钟,激情澎湃,名人故居如数家珍,趣闻轶事绘声绘色,妙语连珠。
大儒巷宋德宜故居的楼板,都是长10米宽3米的巨型板材,真是不敢相信!我曾经多次走在大儒巷寻觅宋德宜故居,终是不得其门而入,王老师说现在前门堵掉了,只能从后门进,他是十几年前进去拍下照片的。
我听讲座时喜欢开动脑筋,用脑子中积累的故事补足内容;也习惯活动手指,查百度,看故事。苏州出过51位状元,62位宰相,宋德宜是宰相中的美男子,康熙皇帝喜欢他,带着他在草原打猎,晚上围炉闲聊,说起苏州人的生活,帅哥宋德宜说,苏州鱼米之乡,可惜赋税太重,老百姓日脚难过,康熙居然允诺为苏州人减赋并立即实施。⋯⋯
图一二三,是17号上午在定慧寺巷一喜书店讲座《俞平伯的诗书人生》,这个话题,以前做过一个小时的简单讲座,这次要讲两个半小时,讲义和ppt 都需要大大丰富。最主要的是我要抓住本次机会多读点书。
《红楼梦》是我钟爱的,从2024年初开始录音朗读《红楼梦》,每天读三回,到24年年底读了八遍,感觉之前几十年默读的三五遍红楼都是浮云,根本没有深入理解过,人物、故事,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栩栩如生。
为了准备本次讲座,我特地读了读蔡元培的《红楼梦索隐》,以前有点笑话蔡先生们的捕风捉影,细读,感觉还是有点道理的,初初读完,感觉有点被他带到沟里了。
于是开始读新红学经典著作,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微信读书上有,我利用一切时间听完了这本书,开车在路上时听,走路去取快递时听,甚至去院子里摘菜时也听,听完全书只用了五天。
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我是录音朗读的,一可以备课,二可以交“每天读一点苏州古籍”的作业。短短三天时间读完全书,录音六个90分钟,可以顶格打卡六天了。
另外又快速重读了《俞平伯的后半生》《旧时月色》等,16号下午老单位聚餐回家,补觉两小时后,从18:00开始完善ppt ,一直做到凌晨3:35,中午完成52张ppt 。
17号是战斗的一天,上午讲俞平伯,下午是文庙碑刻博物馆,结束后还去了书院巷的江苏巡抚衙门旧址(图四五六)。
多年前我刚退二线时,疯狂加入博物馆志愿者团队,当时碑刻博物馆正在整修不招人,等到他们整修完成招收志愿者时,我已经在三个志愿者团队里,时间不够用,错过了很可惜。
其实做志愿者是特别有收获的,这是绝好的学习机会,还有无数锻炼机会,每一次讲解之中总会发现自己没弄懂的一些新问题,回家后读书查资料,就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
17号回家狂补了五回《红楼梦》,还在线上听了吴文化博物馆的一个红楼梦版本的讲座,下单了一套《 杨振继藏本红楼梦》,还读了一个拿说。
今天18号,偷得浮生一日闲,中午与朋友聚餐,回家补觉三小时后进入备课状态,明天下午还有过年前最后一次走读课,年前最后一次室内课是下周五的“苏州年俗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