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着孩子又看了一遍86版《西游记》,在抖音上。
最开始看《西游记》我还只有几岁,我们村当时只有一台电视机。我是没什么印象的,据我爸说我和我弟在人家家里看电视不回家,他就就一胳膊一个把我们抱回家。后来,我家就有了电视机。
小时候,几乎每个暑假都会播放四大名著,最喜欢看的就是《西游记》。觉得很有意思,看着很“热闹”。喜欢孙悟空本领大,猪八戒憨憨的,不喜欢唐僧的唠唠叨叨。
长大了,才明白一部伟大的著作被称为经典,绝不只是看着“热闹”。
但今天我想说的不是著作的伟大,而是电视剧86版的匠心经典之作。
《西游记》最经典的就是最初的25集,后来有续集,同样的导演,同样的主演,也没能越过那25集去。至于其他版本的,更是一言难尽。
《西游记》那是80后的童年,我们珍之爱之的经典。不过,从抖音上看《西游记》,却看到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评论。
从抖音看《西游记》,会出现很多的弹幕。有人评论特效不好,有人评论一些场景的收音不好。感觉网友都好懂啊。
用现在的眼光与技术去评论当时的技术与条件,这怕是有点不合适吧。
抛开特效技术不说,收音就不好才是真实的吧。猪八戒在乌鸡国的井里说话有回音,不是很正常吗?深井里就会有一些回音吧,加上麦克风,回音大了点而已。
这样的实景打磨出来的影视剧,不比那些什么都靠绿幕,后期换场景好看?
现在很多的影视剧,美则美矣,但就像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产品一样,缺少匠心打磨的真情实感。技术太成熟,人就会变懒。
有人说“高翠兰”为什么会喊“妈”,不应该是“娘”么?有人说乌鸡国的王后“梓童”这个名字还挺好听。
文化知识这个事吧,多学点总还是好的。刀郎有首歌《花妖》,据说是根据《聊斋志异》得的灵感。满满的遗憾,两个有情人在同一个地方,却怎么也遇不到,因为投身在不同的时代。
歌里有一个地方:一会说是钱塘,一会说是临安,一会说是余杭,一会说杭城。其实,都是说的杭州,只是不同时代的叫法而已。
其实,“妈”字最早见于春秋时代,《广雅》中即有定义,表示母亲,并有与“爸”相对应的字。 “妈妈”一词的习惯在两宋时期广泛形成,尤其在南宋,文学作品中常见其称呼。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母、姥指代母亲,日常口语中则多用“妈”。
而“梓童”是古代皇帝对皇后的称呼,不是一个人的名字。
一部经典,很多细节,必然是经过考究的。这是很多批量生产的产品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