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师徒一路西行,来到西梁女国。女王听说唐僧是东土上邦唐王御弟,相貌堂堂,风姿英俊。遂心生爱怜,愿以一国之富招赘唐僧为夫、为王,生子生孙,永传帝业。
面对一国之富、倾国之貌,唐僧心动了吗?他真的像坊间某些传说那样凡心未泯吗?
为了寻找确切答案,我翻看原著,试图找点证据,可是找来找去,连一点蛛丝蚂迹也没找到。在整个故事里,我看到的是他对取经的矢志不渝、对金钱的漠视、对美色的无动于衷。
他表面上答应与女王成亲,迎合女王。实际上这是孙悟空与他订下的脱身之计,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就是为了哄着女王顺利地倒换关文,早日离开西梁国。
孙悟空为什么要订 “假亲脱网” 之计呢?这个问题说来话长,要从西梁女国的国情说起。
这个国家很特别,一国尽是女人,没有男子。国内有一条河,唤作“子母河”。这条看似寻常的河流,却有着不寻常的功能。喝了河里的水,人就会受孕怀胎、降生孩儿。国内的人要等过了二十岁才敢去喝那河里的水。
唐僧师徒不知道这个情况,走到这里恰好口渴,唐僧和八戒就喝了河水。不多时,二人腹痛难禁,渐渐地肚子大了,有身孕了!这可怎么办?
他们向当地一个村舍老婆婆求助,想买堕胎药。那婆婆告诉他们:吃堕胎药没有用。若要化解胎气,必须吃一口“落胎泉”的水。只是如今“落胎泉” 被如意真仙霸占了,不肯善赐与人。
孙悟空为了解救师难,花了好多力气与如意真仙斗智斗勇,才取回落胎泉水,为他二人排解了麻烦。
那婆婆见悟空会驾云,便认为他们是罗汉菩萨,跟他们说了一个惊人的实情:“还是你们有造化,来到我家!若到第二家,你们也不得囫囵了!我一家四五口,都是有几岁年纪的,把那风月事尽皆休了,故此不肯伤你。若还到第二家,老小众大,那年小之人哪个肯放你过去!就要与你交合。假如不从,就要害你性命,把你们身上肉都割了去,做香袋哩。”
唐僧师徒辞别了老婆婆,很快来到西梁国都城。街上做买做卖的不分老少,全是妇女。她们看见唐僧师徒又惊又喜,纷纷围上来观看,须臾间就塞满街道,搞得交通拥堵。
师徒们转弯抹角来到驿馆,向驿丞说明身份,请求验引放行。驿丞启奏国王。女王闻奏,满心欢喜,对众文武道:“东土男人,乃唐朝御弟。我国中自混沌开辟之时,累代帝王更不曾见个男人至此。幸今唐王御弟下降,想是天赐来的。寡人以一国之富,愿招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却不是今日之喜兆也?”
立即安排当驾太师做媒、驿丞主婚,先去驿中与御弟求亲,待他许可,女王再摆驾出城迎接。
唐僧师徒在驿馆内听说当驾太师来了,免不了心中惊疑:太师怎么会来呢?倒换关文、验引放行的事驿丞就能办,不需要烦劳太师。那么,太师来一定是有别的事,会是什么事呢?
经历了子母河事件,师徒们对西梁国的国情有所了解了,也亲眼目睹了那些妇女对男子的着迷程度。联系这些情况,他们对太师的来意猜出了十之八九。于是,师徒之间有了一段简短的讨论:
三藏道:“太师来却是何意?” 八戒道:“怕是女王请我们也。” 行者道:“不是相请,就是说亲。” 三藏道:“悟空,假如不放,强逼成亲,却怎么是好?” 行者道:“师父只管允他,老孙自有处治。”
果然不出师徒们所料。太师见了唐僧,备言求亲之事。唐僧不知悟空打算怎样处治,所以不方便说话,只好低头不语。
悟空在旁边替师父答应下来,他对太师说:“太师说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难,情愿留下师父,与你主为夫。快换关文,打发我们西去。待取经回来,好到此拜爷娘、讨盘缠,回大唐也。”
这一番话说得太师与驿丞欢天喜地,回奏女王去了。
她们离开后,师徒们说话就方便了。悟空分析了目前的形势,又把自己的计划详细地告诉了师父。原著上写道
却说唐长老一把扯住行者,骂道: “你这猴头,弄杀我也!怎么说出这 般话来,叫我在此招婚,你们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行者道:“师父放心,老孙岂不知你性情,但 只是到此地,遇此人,不得不 将计就 计。”
三藏道:“怎么叫做将计就计?” 行者道:“你若使住法不允他,他便 不肯倒换关文,不放我们走路。倘 或意恶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 做什么香袋啊,我等岂有善报?一 定要使出降魔荡怪的神通。你知我 们的手脚又重,器械又凶,但动动 手儿,这一国的人尽打杀了。他虽 然阻挡我等,却不是怪物妖精,还 是 一国人身;你又平素是个好善慈 悲的 人,在路上一灵不损;若打杀 无限的 平人,你心何忍!诚为不善了也。”
三藏听说,道:“悟空,此论最善。 但恐女主招我进去,要行夫妻之礼,我怎肯丧元阳,败坏了佛家德行; 走真精,堕落了本教人身。”
行者道:“今日允了亲事,他一 定以皇帝礼,摆驾出城接你;你更 不要推辞,就坐他凤辇龙车,登宝 殿,面南坐下,问女王取出御宝印 信来,宣我们兄弟进朝,把通关文 牒用了印,再请女王写个手字花押,签押了交付于我们。一壁厢教摆筵宴,就当与女王会喜,就与我们送行。待筵宴已毕,再叫排驾,只说 送我们三人出城,回来与女王配合。哄得他君臣欢悦,更无阻挡之心,亦不起毒恶之念,却待送出城外, 你下了龙车凤辇,教沙僧伺候左右,服侍你骑上白马,老孙却使个定身 法儿,教他君臣人等皆不能动,我们顺大路只管西行。行得一昼夜, 我却念个咒,解了术法,还教他君 臣们苏醒回城。一则不伤了他的性命,二来不损了你的元神。这叫做‘假亲脱网’之计。岂非一举两全之美也?”
三藏闻言,如醉方醒,似梦初觉, 乐以忘忧,称谢不尽,道:“深感 贤徒高见。”
悟空的计划兼顾了双方的利益,堪称完美。唐僧如同吃了定心丸,不再忐忑了。接下来,师徒们同心合意,依计而行。哄得女王非常高兴,当天就安排订婚筵、倒换关文。
筵罢,女王与唐僧一同送三个徒弟出城。来到城外,唐僧对女王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女王闻言,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御弟哥哥,我愿将一国之富招你为夫,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我愿为君之后,喜筵通皆吃了,如何却又变卦?”
沙僧把师父抢出人丛,服侍上马。
唉!“一国之富” 都留不住他!
唐僧一直在假意迎合;女王却是真情实意,指望和谐到老。从一开始,就是女王一厢情愿;从一开始,女王就抛出一片真心。
她不惜把国家拱手相让;安排媒人、主婚人上门提亲;又摆驾出城迎接,见了唐僧百分之百地满意;唐僧的要求,她一概应允:叫摆筵席就摆筵席,叫倒换关文就倒换关文,叫送徒弟出城就送徒弟出城。
可惜这一片真心终究错付了!错就错在她不够理智,没看清眼前这个人,就急着与之成亲。到头来伤害了自己。
唐僧师徒在西梁国都城待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女王与唐僧相处的时间更短,只有一顿筵席的工夫。她只知道他是唐王御弟、丰姿英俊。她对唐僧的了解太少太少。
唐僧是什么人?他是如来的二徒弟金蝉子转世,先天与佛有缘;自幼出家参悟佛法,是个渊博的高僧,做事有始有终。如果不是热爱佛法,如果不是执着于取经大业,他怎么能够通过重重考验走到这里?
你想让唐僧留下,让三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可是你想过吗?唐僧是观音菩萨选中的取经人。没有他,佛祖是不会传经给徒弟的。这一点他们师徒四人都清楚,因此唐僧不会留下。
唐僧受唐太宗派遣,肩负取经的神圣使命。他一直牢记使命。每次路过一个国家,都会向国王这样介绍自己:“贫僧唐三藏,从东土大唐而来,要往西天取经。”
这个自我介绍看似普通平常,却极有学问。他回答了三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他要去西天取经,不是出来寻找富贵温柔。取经不是儿戏,怎能半途而废?因此唐僧也不会留下。
你用“一国之富” 来打动他。可是你想过吗?如果他不贪图物质享受,那“一国之富” 还有什么分量?
出家人的生活是清苦的。忍受不了清苦的人,做不了和尚。唐僧自幼出家,不嫌生活清苦,这说明他是个“贫贱不能移” 的人。他安于清苦,以清苦为乐;他是个真僧,一心向佛,没有贪欲。所以财富打动不了他。
他们二人压根就是两条路上的人。一个走的是红尘世俗路,看重荣华富贵;一个走的是清修苦行路,追求颖悟圆觉。就像鸟儿在天上飞,鱼在水中游一样,注定走不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