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展会,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86岁的他奔赴地震现场,只为获取第一手资料!丨胡聿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0-12 21:00:21   浏览次数:14  发布人:1368****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1970年1月,云南省通海县发生7.7级地震。地震的波动如同巨浪般席卷而来,房屋在震颤中轰然倒塌,扬起漫天尘土,曾经繁华的街巷只剩断壁残垣。在这危机四伏、生死一线的混乱之中,一个逆行的身影却走向了灾区一线。他,就是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小北洽海西向地裂缝群来源丨云南省地震局此时的胡聿贤已年近半百,面对危险,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震区工作。亲赴地


    1970年1月,云南省通海县发生7.7级地震。地震的波动如同巨浪般席卷而来,房屋在震颤中轰然倒塌,扬起漫天尘土,曾经繁华的街巷只剩断壁残垣。

    在这危机四伏、生死一线的混乱之中,一个逆行的身影却走向了灾区一线。他,就是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胡聿贤。


    小北洽海西向地裂缝群

    来源丨云南省地震局

    此时的胡聿贤已年近半百,面对危险,他没有退缩,没有畏惧,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震区工作。亲赴地震现场实地考察是他一贯的坚持,他坚信,科学理论绝非象牙塔里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实践来验证与完善。

    他深入村落,走访了6个县1390多个村寨,调查线路长达上万公里。在震区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胡聿贤收集了海量的第一手资料,发现了传统地震烈度指标评价地震现场破坏的不精确性,于是首次创造性地提出了“震害指数”的概念,为地震灾害的评估开启了新的篇章。


    胡聿贤在云南永善大关考察留影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那个年代,地震现场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当时的很多地方没有机场,不通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雨天要面对崎岖蜿蜒的山路——大雨导致河流水量激增的同时,山路海拔变化还会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每一步都充满了未知与危险。

    有一次,在通海地震现场工作时,胡聿贤在村寨调查后乘车返回途中突遇暴雨。暴雨冲毁路基,汽车直冲山下,最终勉强停在了距离云雾缭绕、深不见底的深渊仅不足半米的悬崖边。

    什么样的危险都打破不了胡聿贤亲赴地震现场实地考察的坚持。他不遗余力地踏遍每一处角落,不错过任何一个蕴含科研价值的震害实例。自1962年广东河源那场6.1级地震开始,广袤大地上的每一个破坏性地震现场,都能寻觅到胡聿贤那坚毅而执着的身影。

    2008年,胡聿贤仍然奔赴汶川地震的现场指导工作,那年,他已经是86岁高龄。


    来源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胡聿贤一生致力于地震学与工程学的结合,在我国开创了工程地震学。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以及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等荣誉。曾有人问他:成功的道路有什么秘诀?他说:“努力去做,就足够了。”

    参考文献:

    [1]闫秀杰.幸运喜——迎胡聿贤院士百岁寿辰有感[J].地震科学进展,2022,52(10):501-504.

    [2]李慧君. 地震工程学奠基人:院士胡聿贤[J]. 小康,2022(9):20-21.

    [3]黄涛 曾美.归国科学家丨胡聿贤:坚持奔赴地震现场第一线[OL].学习时报.2023.12.07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368****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