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46岁开始科研,71岁荣获大奖 | 张俐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03-29 08:25:25   浏览次数:4  发布人:192c****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编者按2011年3月29日,张俐娜获得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张俐娜,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其成果的原始创新性以及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在科学的殿堂里,年龄从来不是限制,梦想才是永恒的动力。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46岁才正式踏入科研领域,71岁登顶国际科学舞台,成为中国首位荣获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的科学家。

    编者按

    2011年3月29日,张俐娜获得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

    张俐娜,高分子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她致力于高分子物理与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其成果的原始创新性以及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在科学的殿堂里,年龄从来不是限制,梦想才是永恒的动力。有这样一位科学家,她46岁才正式踏入科研领域,71岁登顶国际科学舞台,成为中国首位荣获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的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张俐娜,一位用坚持和智慧书写“大器晚成”传奇的女院士。


    张俐娜在办公室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46岁的科研起点:从零开始的勇气

      1963年,张俐娜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开启了她职业生涯的第一站。

      十年后,命运的齿轮转动。她被调入武汉大学化学系高分子教研室,开启教师生涯。在著名高分子科学家钱人元先生的推荐下,她获得日本学术振兴协会奖学金,前往日本进行高分子溶液理论研究。

      1986年,张俐娜带着满腔热情回到祖国,此时,46岁的她第一次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科研方向,开始了可再生资源天然高分子新领域的研究。然而,迎接她的并非宽敞的实验室和先进的设备,而是一张简陋的桌子和一个实验台,甚至试管和烧瓶都需要自己去买。


    1988年,张俐娜(右)指导本科生做实验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但她没有退缩,克服了重重困难,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利用生物质资源,借助“绿色”技术制造环境友好的新材料研究工作中。

      46岁起步,看似“晚”了,但张俐娜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梦想,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开始。

    60岁的突破:国家重点项目的认可

      1993年,张俐娜在武汉大学创建了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科研组,播下了探索的种子。2000年,这颗种子发芽,她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资助,带领团队开始纤维素新溶剂及材料的研究。

      这一年,她60岁。许多同龄人已经退休,享受着悠闲的晚年生活,而她却选择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攀登。

      纤维素和甲壳素,这两种世界上最常见的可再生资源,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然而,它们在溶解和熔融加工方面困难重重,如何开发利用成了困扰科学界的难题。

      张俐娜决定攻克这个难题。她和团队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在12年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她们发现,纤维素和甲壳素可以在水、尿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里低温溶解。由此,张俐娜带领团队开创了一系列崭新的无毒、低成本“绿色”溶解技术,并初步实现绿色工艺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和甲壳素纤维的工业化。研究成果的原始创新性及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国际天然高分子领域著名研究团队。

      张俐娜说:“我的研究成果具有原始创新性,主要是用低温溶解纤维素、甲壳素,将农林、海产品废弃物,变成高附加值的材料,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的进步。”


    2019年8月,张俐娜(右一)指导研究生

    来源|武汉大学官网

      张俐娜用她的智慧和坚持,打破了年龄的界限,证明了梦想的力量。

    71岁的荣耀:双重荣誉加冕

      张俐娜的研究重点始终围绕天然高分子的绿色加工与利用。这些成果不仅环保,而且高效,在生物医学、能源储存、污水处理和纺织制造等方面极具应用前景。

      2011年3月,张俐娜凭借世界首创的一种神奇低温水溶剂“秘方”,获得美国化学会2011年安塞姆·佩恩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安塞姆·佩恩奖是国际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项,被誉为“纤维素领域的诺贝尔奖”。评委们认为:“张俐娜带领的研究队伍通过开发一种神奇而又简单的水溶剂体系,敲开了纤维素科学基础研究通往纤维素材料工业的大门。这是一个实验室基础研究到工业化试验的神话般故事。”

      同年12月,张俐娜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这份荣誉是对她多年科研工作的最高认可,也是对她为科学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肯定。

      这一年,张俐娜71岁高龄。她的科研不仅推动了纤维素科学的发展,也为中国科学界赢得了国际声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的贡献。

      46岁起步,60岁突破,71岁加冕,张俐娜用行动诠释了“大器晚成”的真正含义。科学无界,梦想无龄。无论何时踏上追梦的旅程,只要心怀热爱,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终将抵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张俐娜院士:七十二岁解决可再生能源领域世界难题[OL].中国科学院官网,2021-04-01.

      [2]张俐娜院士:有激情不怕年高[N].中国青年报,2015-11-03.

      [3]武大张俐娜教授获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OL].武汉大学官网,2011-04-01.

      [4]科技人物 | 46岁开始科研,71岁成为武大唯一女院士: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N].中国青年报,2022-09-07.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出品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192c****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