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目见耳闻可求知 借助外物更获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2-29 19:34:16   浏览次数:6  发布人:331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用这句话来批评李渤的浅陋,可也有一些迂腐之人,据此认为苏轼说的很正确,认为一切知识皆要目见耳闻才为真。孰不知这种认识太死板,目见耳闻自可求知,但借助外物更获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科技,如同为思想的飞跃插上了翅膀。目见耳闻固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朱熹才会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目见耳闻是我们获得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用这句话来批评李渤的浅陋,可也有一些迂腐之人,据此认为苏轼说的很正确,认为一切知识皆要目见耳闻才为真。孰不知这种认识太死板,目见耳闻自可求知,但借助外物更获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科技,如同为思想的飞跃插上了翅膀。

    目见耳闻固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朱熹才会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目见耳闻是我们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能让我们获取第一手资料必不可少的途径。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更是我们在与别人辩论时不可置疑的表达,但知识的获取,如果仅靠目见耳闻,那也渠道也太单一了,而获得的知识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去获取知识。

          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虽然不是目见耳闻,但如果经过了系统的推理,经过了前人的验证, 经过了科学的计算,也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就是这个道理。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就医学上来说神农亲尝百草传《神农本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他们为后人积累下来了丰富的中医文化。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屠呦呦在实验室里才提炼出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现在学习中医的人只需记住每个中药材的药性及治病的药方而已。除此之外,宋应星著《农工开物》沈括著《梦溪笔谈》留下了灿烂的农业文化,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历史。前人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知识。经过了代代的实践。虽不是目见耳闻。但也毋庸置疑,对此我们要做好传承和发展。

    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的场地也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和实验室。随着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学习知识变得轻松和愉快。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快捷的共享更多的资源库。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库。科学家 凭借科学的推技术,让宇宙飞船飞向月球,让深潜达海洋五千米,让高铁每小时行驶达三百公里以上,让锂电子为新能源提供动力服务,让导航准确到米。诸如此类,如果放在古代,古人不能目见耳闻,岂可相信为真,而今,我们皆习以为常!

    所以说目见耳闻获取知识和依据互联网和数据库获取知识都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各有千秋,不能厚此薄彼。目见耳闻,千真万确,固然让你信之不疑,但经过科学的验证,严密的推理,得到的知识,也许更丰富,更实用。目见耳闻就如同用双脚量地,而借住互联网等科技就能很快知道赤道的长度,目的不一,不可厚此薄彼!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331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