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誉为“湍流带不走的先生”“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中关村的明灯”,大家在求学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听过她与“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伉俪情深的故事。12月20日是李佩诞辰纪念日,在此,我们一起回顾她那传奇的人生,感受她用一生诠释的“师者”光芒。
▲郭永怀和李佩在康奈尔
抗日战争爆发后,当时在北京大学经济学系读书的李佩随校南迁,后进入西南联大,曾担任学生会副主席。1948年春,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深造的李佩与学有所成的郭永怀喜结连理。1956年9月,郭永怀和李佩带着5岁的女儿郭芹登上“克里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了归程。
归国后,郭永怀和李佩都进入了中国科学院。郭永怀先是在新建的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负责学术领导工作,后逐步参与到“两弹一星”相关研制工作中,并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为让归国的精英科学家们一心投入事业,李佩成为了他们背后的“绿叶”——她出任西郊办公室副主任,着手建设中关村。李佩动员身边一切力量,领导建立了医院、西点店等服务科研人员的公共设施,成为中关村科学城的重要开创者之一。后因出色的外语能力,几年后,李佩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教师,这正契合了夫妻二人重视为新中国培养人才的理念。也是从这时起,李佩将自己的整个后半生奉献给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多年的聚少离多却换来天人永隔。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因飞机失事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听闻噩耗的李佩鲜有流泪或抱怨,只留下克制到令人心痛的叹息。
教书育人是郭永怀一生的梦想。之后数十载,为继承爱人遗志,也为践行自身理想,年近半百的李佩全身心投入祖国的教育事业,展现出生命的无比柔韧。
▲李佩和研究生院师生合影
1974年,李佩重返讲台,为中国科学院外派留学人员培训英文。4年后,伴随着“科学的春天”的脚步,中国科学院建立起新中国第一个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受时任校长严济慈的邀请,李佩出任研究生院外语教研室主任。此时的李佩已过花甲之年,却依然恪尽职守,常年坚持奋战在教学一线,直至杖朝之年才走下讲台。缺少英语教师,她就请人授课、招聘外教,甚至自己办班培养师资力量;缺乏合适的教材,她就亲力亲为,主编了中国第一套研究生英语教材;为帮助学生适应国际学术交流,她推进教学变革,尤其重视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训练;为培养更多人才,她勇担重任,顶住潜在风险,与李政道等人合力为中国学生打开了自费留学的大门。在这种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下,李佩为新中国和中国科学院培养了一批批卓越的科技人才,她也因此被誉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
▲晚年的李佩
1996年,女儿郭芹病逝,年近80岁高龄的李佩再一次遭受丧亲之痛。周围人担心她承受不住打击,但一个星期后,李佩却提着录音机走上讲台,老人瘦弱的身躯里依然是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
为让中关村地区的离退休老人跟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步伐,81岁的李佩决定开办中关村大讲堂,十几年间组织了600多场带有知识分享属性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朵“中国科学院最美的玫瑰”以顽强的意志对抗时间,不断燃烧自己,深刻地诠释了教书育人的报国志向。
▲郭永怀和李佩合葬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塑像之下
2017年初,李佩传奇的一生走到了终点。生前,她曾希望将来“与老郭埋在一起”,后人遵嘱将夫妻二人骨灰合葬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郭永怀的汉白玉塑像之下。这对科研伉俪终得团聚、不再分离。
2018年7月,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编号相邻的212796、212797号小行星分别命名为“郭永怀星”和“李佩星”。同年底,吸纳了郭永怀塑像的中国科学院“人民科学家·强国奠基石”党员主题教育基地揭牌。从此,他们所代表的科学家精神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传承。
作者:于乐乐,系中国科学院人文学院科学史系博士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