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并不是机器驱使文明的人走向末日;而是文明的人发明了机器,因为他早就走上了通向末日的路;他寻找手段和辅助工具以更快、更有效地到达那儿。不满足于跑,他宁愿驱车趋赴毁灭。
2、时间的破坏性和没落的宿命是所有神话—宗教传统都拥有的重要母题。
3、我们都知道“黄金时代”(相对于“黑铁时代”)的神话在古希腊以及随后在古罗马是何等盛行,但在显而易见的诗歌—历史猜想领域之外,我们很少意识到颓废概念在古典形而上学中的表现。
4、与我们对历史性颓废的关注更切近的是,柏拉图的历史和社会观概括了古希腊人的普遍信念,即认为时间无非是一个持续的没落过程。
5、将近十九世纪中期出现了形容词和名词“decadent”(颓废的或颓废者),几十年后又出现了“颓废主义”(decadentism)的概念]。
6、颓废因而成为世界终结的痛苦序曲。颓废得越深,离最后审判就越近。
7、在各种各样的革命和乌托邦学说中,可以明显看到一种现代的、世俗化的千禧年主义的活力;这中间包括马克思主义,以及它的共产主义作为人类异化之终结的末世论图景(颓废的观念——有关当代资本主义极度腐朽的观念,有关资本主义垂死文化的观念——在马克思主义中如此重要实非偶然)。
8、基督教的时间是水平地组织自身的,而希腊的时间可以说在本质上是垂直的。
9、同古代人更为消极的态度相比(无论这些古代人是赞成斯多噶派的遁世和冷漠,还是培育了享乐主义的“及时行乐”哲学),基督教颓废观中新的东西是一种敏锐而不安的紧迫感。
10、颓废的意识导致内心不安,导致一种自我审察、全力以赴和作出重大放弃的需要。
11、基督教的启示论即使在它不公开表明自己的时候,也导致一种激剧增强了的时间意识。
12、颓废的意识导致内心不安,导致一种自我审察、全力以赴和作出重大放弃的需要。基督教的启示论即使在它不公开表明自己的时候,也导致一种激剧增强了的时间意识。
13、换言之,文艺复兴时期洋溢的乐观主义只不过是一个神话。
14、一方面是现代性和进步的概念,另一方面是颓废的概念,只有在最粗浅的理解中两者才会相互排斥。
15、进步和颓废的概念是如此紧密地互相包含,以至于如果我们想作出概括,就会得到一个悖论式的结论:进步即颓废,反之,颓废即进步。
16、进步被认为是一个更多地与机械学而不是生物学相关的概念。
17、高度的技术发展同一种深刻的颓废感显得极其融洽。进步的事实没有被否认,但越来越多的人怀着一种痛苦的失落和异化感来经验进步的后果。
18、颓废的真正对立面也许是再生。
19、富有讽刺意味的是,浪漫主义的反对者们在一种文化特别是美学的意义上运用颓废概念——尽管它保有传统的贬义内涵。这发生在法国;十九世纪初期,新古典主义在法国比在西欧任何地方都要强盛。
20、孟德斯鸠提出,恰恰是现代文学丰富多样的成就,可以被看作即将来临的颓废的标志:“在诸多帝国的历史中,没有什么比大繁荣更接近于颓废;同样,在我们的文学共和国中,人们担心繁荣会导致颓废。”
21、颓废的所有重要标志——过度描写,突出细节,以及一般地抬高想象力而损毁理性。
22、尼扎尔理论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特征是,它强调颓废艺术阴险欺骗的特性,即它进行诱骗的能力。颓废艺术的有害性同它的欺骗能力成正比。
23、波德莱尔以更一般的方式思考颓废,并发展了他先前的观点,即认为颓废的主要特征是其打破不同艺术间传统边界的系统化努力。
24、布尔热认为,有“有机的社会”(在其中各组成部分的能量服从于“总机体”的目标和需要)和颓废中的社会,颓废中社会的特征是“无政府”的程度日渐加深,以及社会结构各种元素之间的等级关系逐渐松弛。颓废社会是高度个人主义的。
25、颓废风格只是一种有利于美学个人主义无拘无束地表现的风格,只是一种摒除了统一、等级、客观性等传统专制要求的风格。如此理解的颓废同现代性在拒斥传统的专暴方面不谋而合。
26、这种文学在其垂死的卧榻上,以最完美和精致的形式,在马拉美那儿得到体现。
27、在《逆流》之后,颓废审美主义更加自觉于它的批判—论战功能,而较少把自己当成现代生活令人痛苦的不确定性和矛盾的解救之道。
28、真正的颓废者不仅会使其作品同现代文明最突出的特征相谐调,而且会坚定无畏地表达一种进步的信条。
但他将会以同样无情的坦率去表现‘邪恶事物的正面’:他将会‘证明’那些宗教虚构的有用性和必要性。”[插图]谁知道呢?
不管怎么说,为了理解尼采对于颓废的态度,重要的是要认识到,对他来说,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虚构或谎言,仅就它们自身而言并无任何价值。
29、在下述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人们借以认识到真理是虚构(生活的一种创造,旨在帮助它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视角,和颓废者借以把真理性赋予某种虚构的视角——这种虚构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以生活的名义被证明是合理的。
30、真正触发论争的是哈贝马斯对法国“后结构主义”的攻击,哈贝马斯把它定义为对现代性及其核心价值观念即理性与普遍性的摒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