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央视新闻重点关注: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25-02-22 17:28  浏览:155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5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人民陪审员工作情况及第二批人民陪审员参审典型案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直播间”“朝闻天下”“新闻30分”“午夜新闻”“热线12”等重点电视栏目等予以重点关注,聚焦人民陪审员法实施近七年来,人民陪审员的代表性显著增强,参与审判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实质参审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履职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等方面,展现新时代人民陪审员工作的积极成效和生动实践。

01

人民陪审员队伍“扩容”

代表性显著增强

在我国,符合年满28周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等条件的普通公民,有机会通过随机抽选的方式被任命为人民陪审员,以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维护司法公正。

近年来,各地法院、司法行政机关细化选任程序,放宽选任入口,以随机抽选为主体、个人申请与组织推荐为补充。人民陪审员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社会生活经验丰富,能够与法官的专业性形成优势互补,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李成林: 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前,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总共不到9万人,截至2024年底,全国法院共有人民陪审员34.1万余人,人数规模达到基层法院法官总数的3倍以上。一大批群众基础好、社会责任感强、参审热情高的公民进入人民陪审员队伍,性别比例更加均衡,年龄结构更加合理,职业分布更加广泛,司法领域的人民民主持续扩大。

02

人民陪审员深度参与审判

广泛吸纳民意

人民陪审员不仅是“陪审”,更是“参审”。近年来,各地法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熟悉社情民意的优势,将涉及群体利益、公共利益,人民群众广泛关注以及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纳入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保障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以来,全国法院人民陪审员共参与审结一审案件1406万余件。其中刑事案件304万余件、民事案件983万余件、行政案件117万余件,参与组成七人合议庭审结案件3.5万余件。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李成林 : 在社会高度关注的重庆姐弟坠亡案、余华英拐卖17名儿童案中,人民法院引入4名人民陪审员和3名法官组成七人合议庭,对案件事实、刑罚适用进行分析研判。特别是人民陪审员用群众的朴素良知作为法官专业判断的有益补充,在案件审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严厉惩处了突破人伦底线的犯罪行为,有效提升了裁判结果的社会公信力。

03

专业与民意相结合

司法裁判更“接地气”

近年来,各地法院在推动人民陪审员参审实质化、均衡化,细化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程序,保障人民陪审员参审权利。严格落实个案随机抽取要求,推动实现广泛均衡参审,确保每名人民陪审员都有平等参审的机会。根据审判工作需要,在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案件中引入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民陪审员,更加准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主任 李成林: 在某实验动物养殖机构工作人员感染猴疱疹病毒工伤认定案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围绕因工患传染病的工伤认定,从职业角度和公众朴素认知出发独立发表意见,在司法裁判中既融入社情民意,又充分发挥了专业特长;在九门口长城文物保护案中,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客观分析侵权行为对长城所承载历史、文化价值的破坏以及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增进了司法裁判的社会认同。

来源:央视新闻

编辑:于淏淳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发布人:1bd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