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中部人口第一城“易主”,武汉人才红利在大幅提升
2021-05-28 20:36  浏览:74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虽然中部人口第一城易主,但武汉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量却有大幅提升,“人才红利”排名全国第三。 

根据28日上午发布的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0年,武汉市常住人口达到1232.65万人,比2010年增加254.11万人,增长25.97%。这十年,武汉人口突破千万,平均每年增长2.34%,是自人口普查以来年均增长速度最高的十年。

但比较中部各省会城市的“七人普”数据可以发现,河南郑州以1260万人口力压武汉,首次登上中部人口“第一城”之位。

人口竞争不能以数量定输赢

过去10年,郑州常住人口增加397.4万人,年均增量为39.74万。武汉常住人口增加254.11万人,年均增量25.41万。

郑州的高歌猛进离不开河南巨大的人口腹地优势,但武汉人口增长不及预期也有其自身的原因。武汉大学经济系主任罗知分析认为,这与武汉活力不足有一定关系,具体表现在民营经济比重不高,外向度不足。“吸纳劳动力主要靠民营企业,但过去十年,武汉民营企业占比基本没有变。”

同时,罗知认为,武汉虽然是一座有烟火味的城市,但是不够时尚。此外,房价偏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比中部其他省会城市,武汉的房价对于想回流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太友好的。”

虽然武汉不再是中部人口数量第一大城,但在人口专家看来,人口竞争并不能简单以数量定输赢。人口专家、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认为,一定的人口数量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人口素质和人才层次,是人口、人才与地区发展的适应性和关联度。

“比如,一个地区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它所需要的不会是初中毕业以下的人口,而是更多需要本科毕业、研究生毕业的专业人才。”董玉整说,增加的人口、引进的人才,应该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力量和未来保证。

据武汉“七人普”公告,10年间,武汉市常住人口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5191人上升到33867人,提高了8.68个百分点。仅次于北京(41980人)、上海(33872人),高于深圳(28849人)、广州(27277人)。

可见,武汉还是具有相当的比较优势,人才的现量、储量都比较多。“这为武汉实现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历史性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坚实的基础。”董玉整说。

光谷大走廊人口吸纳力强劲

公报显示,武汉市不同地区的人口分布有所差异。洪山区、东湖高新区、临空港区、江夏区的人口增长最快,分别增加679377人、538549人、393902人和329880人;15~59岁的劳动力人口占比超过70%的区域,也主要分布在上述区域。其中,洪山区、东湖高新区、江夏区都位于光谷科创大走廊。

“这说明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人口、高科技产业吸引人才的人口流动规律得到了现实的体现。”董玉整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上述地区正是武汉实现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打造“高、新、尖”创新创业热土,为企业发展做好坚强后盾,聚集体现新时代特征、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产业带、企业群,对人口和人才的需求动力强劲,有关政策也不断完善。

产业发展固然重要,但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人们越来越多地从宜业宜居宜情宜养的综合高度来选择自己的流向和走向。

“过去十年,东湖高新区是制造业和服务业扩张比较大的地区,而且在积极推进产城融合建设,让年轻人既有工作岗位的选择,也有享受生活的空间。”罗知直言,但武汉经开区10年间人口增长排在了武汉各区倒数第二。“工业产值全市第二,人口吸附力却不强,这说明其产城融合亟待改善”。

除了产城融合程度外,人口分布与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性也很大。罗知说,像临空港经济区、江夏区十年间人口增幅异军突起,主要就是受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影响,“武汉现在中心城区的房价比较高,超出了刚需的支付能力,而临空港、江夏的房价相对较低,再加上武汉近年来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交通便捷度进一步提高,所以吸引了很多人”。

董玉整表示,人们选择在哪里安家立业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发展,还要考虑到全家老小的安顿;不仅要考虑现在的发展,还要考虑未来的养育养老。住房、婚姻、孕育、托育、入学、就业、社保、就医、养老等问题,都会综合统一考虑。“所以,事业发展的平台吸引人,生活安养的环境留住人,要相互协调推进。”

发布人:28e5****    IP:223.213.56.***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