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早晨8点,冬日温暖的阳光洒满北京西交民巷钟楼,给这座见证中国银行、乃至中国金融业百年兴衰的标志性建筑披上了一道金光。
又到了每天一次的调钟时间,王师傅熟练地爬上七级竖梯,习惯性望了望天安门广场,小心翼翼地拨动齿轮。虽然这是王师傅过去三十年每天重复的标准动作,但他今天却格外仔细、异常激动。“一小时后,就要举行中国银行成立110周年行庆大会了,这时间可一秒都不能差。”
钟楼时间即将指向九点整,王师傅的手机里传来行庆大会现场“步步高”的欢快旋律。
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多功能厅,刘连舸董事长在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通过直播传向全球各地:“在中华民族传统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在北京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即将开幕之时,我们相聚在一起、心系在一起,共同庆祝中国银行成立110周年,回顾奋斗历程,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展望光明前景。”
百年沧桑,薪火相传。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110年来,历史的如椽巨笔,在重要的时间节点,记录着中国银行传承伟大使命、传递伟大事业,传扬伟大精神的一个个风雷激荡的历史瞬间。
云程发轫,万里可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国银行秉承金融报国初心,再次锚定了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时代新坐标,更多的辉煌时刻正等待着新一代中行人去书写、去擘画。
传承伟大使命
在中国银行博物馆珍藏的文物中,一封周恩来总理的来信镌刻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红金印记”。
“敝路军自奉命抗战以来荷蒙海外侨胞慰勉有加、热烈援助、慷慨输将予我全体指战员精神上、物质上无限之鼓励与支持。更蒙贵行代为转汇,诸费清神,钦感之。余益当加倍奋勉,为国效命以副期望……”信的落款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潘汉年、廖承志。
彼时,颠沛动荡中,中国银行以民族大义为重,秉承家国情怀,于乱局中倾力稳定金融,于困局中竭力活跃经济,充分发挥国际汇兑银行和国际贸易专业银行作用,利用海内外汇兑网络,积极吸收侨汇、经收捐款、募集公债,将全世界华人华侨以及全国各族各地的捐款,源源不断送往抗日前线。
这只是中国银行110年间,与国同行、勠力奋进的小小缩影。
成立于国家百废待兴之时,中国银行见证了中国金融业在内忧外患中艰难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壮大,直至在新时代奋进超越的光辉历程。以“为社会谋福利、为国家求富强”的理念为起点,中国银行始终秉承为国家富强、为社会进步、为民族复兴的初心,攻坚克难,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百年使命传承之路。
从抗击袁世凯政府停兑令到率先在国际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从争取侨汇支持抗战到在上海外滩挂出长幅标语迎接解放军入城,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银行以“国民经济枢纽”为己任,自觉肩负起振兴民族金融业的历史使命;
从参与稳定物价斗争到统一经营管理国家外汇,从经办对外贷款到支持建立中国首支远洋船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中国银行发挥国家外汇专业银行作用,自觉肩负起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外贸事业的历史使命;
从支持国家基础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到助力国家重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从入选“世界500强”到入围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银行发挥大国金融重器作用,自觉肩负起助力国家对外开放和深化金融改革的历史使命。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银行,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再次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变革的优异答卷,经营业绩实力迈上新台阶,服务国家战略展现新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实现新突破,全球化综合化经营彰显新优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新成效,自觉肩负起“融通世界、造福社会”的历史使命。
在中国银行总行大厦七楼西侧,有一处特殊的拐角。员工路过时,常会驻足观看。在这里,墙面上的“中行职工”四个红色大字异常醒目。
“中行职工”是毛泽东主席唯一题写刊名的企业内刊。从“中行职工”题名到周恩来总理情牵中行的特殊来信,从邓小平同志“面向未来”的殷殷期许,到习近平总书记见证见签的中行时刻,展现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行的关心厚爱,积聚着全体中行人践行使命、砥砺奋进的不竭动力。
“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始终铭记,在旧中国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中行先辈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威武不屈的风骨、百折不挠的勇气,奠定了中国银行在民族金融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我们始终铭记,在建设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宏图伟业中,中国银行紧跟国家战略步伐,革故鼎新、锐意进取,成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不可替代的国之重器!”在行庆大会现场,刘连舸董事长的讲话铿锵有力。
“我们始终坚持,在启航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道路上,中国银行初心如磐,亲历伟大斗争、助力伟大工程、奉献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朝着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战略目标坚定迈进,奏响了金融报国的时代最强音!”
伟大使命,奋斗不息!
传递伟大事业
光荣使命的百年传承,滋养出一份赓续不断的伟大事业。
1928年,中国银行改组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时任总经理张嘉璈骄傲地写下了这样一段随笔:“自拒抗袁世凯停兑命令起,至改组中国银行为特许国际汇兑银行止,经过十六年之奋斗,内则扩展业务,外则周旋抗御,兢兢业业,惟恐陨越,幸将中国银行之独立保全。一般舆论,认为中国银行与海关及邮政局并驾齐驱,成为中国组织最健全之三大机关,实亦中国资本最巨与最成功之民营股份公司……”
次年,张嘉璈在英国为中国银行设立分支机构而奔走,促成伦敦经理处11月4日正式开业。这是中国银行全球化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现代金融业成功迈出国门、在国际金融中心开设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一部中国银行史,就是半部中国金融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回望过往,浩浩荡荡。中国银行的110年,是坚守初心、金融报国的110年,是筚路蓝缕、勇毅前行的110年,是守正创新、开拓未来的110年。在110年的接续奋斗中,中国银行不断在前行的道路上奔向一个又一个新的伟大事业。
那些“唯一”和“第一”令人难忘。1980年首开国内出口卖方信贷业务;1984年首次在海外(东京)发债;1985年发行国内第一张信用卡;1987年率先安装使用国内第一台ATM机;1990年率先在国内推出电话银行;1992年率先在国内推出国际保理业务,并签订我国第一笔出口买方信贷业务;1994年首次在香港发行港元、1995年首次在澳门发行澳门元,成为大陆迄今为止唯一仍有钞票发行权的商业银行;1996年成为国内首家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的银行;1999年率先在国内推出网上银行服务;1999年欧元启用后办理了中国首例、世界第二例欧元对美元的外汇交易。
那些革新与成绩使人振奋。2001年,整合香港地区13家机构,成立中银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于2002年7月在香港联交所上市。2006年6月1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H股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超过754亿港元,成为当时中国公司中最大的股票发行项目。2006年7月5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64.9亿股,创造了国内首次公开发行最大规模的新纪录。
那些尽责与担当催人笃行。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创造“客户零投诉、服务零差错”的佳绩。2022年,再次作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官方银行合作伙伴,按照“三个赛区、一个标准”的要求,组建200多人的冬奥金融服务队伍,续写“双奥银行”佳话。2014年,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打造“一带一路”金融大动脉,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布局最广的中资银行。同年,率先推出“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为境内外企业搭建交流平台,帮助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价值链。
那些坚守与深耕让人感怀。以最高评分获得港珠澳大桥主桥项目独家银团贷款牵头行资格,于2011年成功牵头筹组项目银团,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并在2018年10月大桥通车后,参与大桥通车收费、联检口岸及东人工岛金融服务等全方位、多领域的运营配套金融服务。作为唯一战略合作伙伴,2018年以来连续四年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银行发展蓝图再添新色彩。这一年,全行上下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热烈庆祝建党一百周年,认真传达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配合中央巡视工作,党的建设持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
这一年,“一体两翼”战略发展格局加速构建。国内商业银行主体稳健发展,集团“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日内瓦分行开业,境外机构覆盖62个国家和地区。区域业务协同全面推进,综合化优势进一步发挥。
这一年,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制定下发,“八大金融”“四大场景”争创上游。企业级架构战略解析全面铺开,手机银行APP7.0全新上线,打造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新范本。
这一年,《中国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方案》落地生根,形成以“融通世界、造福社会”为使命、“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为愿景、“卓越服务、稳健创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赢”为价值观的文化理念体系,持续激发百年老店生机活力。
建党100周年前夕,刘连舸董事长来到北京蒲黄榆一处普通的公寓,看望中行退休员工、百岁老人陈宝玲。
陈宝玲,1921年4月出生,1949年8月在上海考入中国银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随总行迁入北京。陈老的父亲1914年进入中国银行,陈老的儿子成人后也步入中行。一家三代,伴随中行跨越一个世纪。
刘连舸董事长动情地说,在中国银行迎来110周年行庆之际,要回望中国银行与国家风雨同行的奋斗历程,更要把陈宝玲等中行前辈作为榜样,将中行百年事业赓续传承下去。
陈宝玲欣然提笔,饱含深情地写下:“祝中国银行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
伟大事业,生生不息!
传扬伟大精神
“敬爱的周总理,我们今天通过银行给您汇去英金一万两千镑。这些钱是我们这些年来从工资内节省下来的。我们早就打定了主意,要把这些陆续积累下来的钱交给国家,用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
1967年,周恩来总理意外收到这样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随信寄去的还有一张1.2万英镑的汇票。根据当年的汇率,一万两千英镑折合成人民币价值八万两千三百零八元。
面对这笔巨款,周总理对工作人员说:“精神可嘉。但个人的收入交国家,国家不能收。”随后,这笔款项用特殊户头存在银行,待查清后退还本人。
三十年后,在一次内部审计过程中,当年的汇款人终于浮出水面。他们正是中国银行员工刘本堃和妻子刘道蕊。
刘道蕊原名叫Dorothy MaySmith,是土生土长的英国人,二战期间在中国银行伦敦分行工作,与中国银行外派伦敦分行的员工刘本堃相识、相爱,1949年结为夫妻。
新中国成立,身在伦敦的刘道蕊发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焕发出的先进性与当时一些西方国家的歪曲宣传形成强烈反差。中国,对她的吸引犹如磁石。
为了能和丈夫一起回到中国,刘道蕊大胆决定:放弃英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经过多方努力,她于1957年成为中国公民。1967年,夫妻二人变卖家产回到北京工作,把所得资金和积蓄匿名汇给周总理。
经过20年不懈追求,刘道蕊1986年如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中国度过了晚年时光。很多人问她为什么不回英国?她的回答始终坚定:“我的面孔是外国的,但我的心是中国心。”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10年来,从“高、洁、坚”的行员座右铭,到“勤、俭、信、义”的职业操守,从“服务第一,信誉至上,廉洁奉公,为国创汇”的道德准则,到“卓越服务、稳健创造、开放包容、协同共赢”的新时代价值观,一个个如同刘道蕊一般爱党爱国、咬定青山、敢为人先的中行先辈,在奋勇向前的历史进程中,作出了执着于信仰、执着于追求、执着于未来的有力表率。
如今,千千万万中行人接过了先辈的接力棒,谱写了新的时代故事。有扎根雪域高原、坚持工作为民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达贵;有坚守服务初心、将平凡事做到极致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蔡淑娟;有扎根乡村一线、决战精准扶贫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王汉文、周洪宁;也有永葆敬业之心,从点钞吉尼斯纪录创造者转型投身基层党建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袁卫华。
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时代这位出卷人向全体中行人提出了又一个时代之问:什么样的伟大精神能够让百年中行赓续辉煌、基业长青?
“必须始终坚守初心、坚定信仰!”
“必须始终心系民族、奉献国家!”
“必须始终根植人民、卓越服务!”
“必须始终胸怀天下、开放包容!”
“必须始终遵循规律、稳健创造!”
“必须始终勠力同心、协同共赢!”
刘连舸董事长在行庆大会上的总结,敲击着每一位中行人的心灵,也有力地回答着时代之问。
伟大精神,历久弥新!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在中国银行110周年华诞之际,回望波澜壮阔的历史,令人感怀,使人坚定,催人奋发。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中国银行已经踏上奋力建设全球一流现代银行集团的新征程。阅读时代、紧跟时代、奉献时代,方能不负时代、不负国家、不负人民。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的中国银行,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辉煌中续写新的辉煌,在伟大中孕育新的伟大,以更大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金融力量!
世纪荣光跨越百年,伟大征程勇毅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