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河 “捡不到垃圾” 的惊喜
——记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康洁
性格开朗,果敢中透露着一股干练,这就是山西省太原市萌芽环保协会环保志愿者康洁。从2015年首次参与太原汾河护岸行动,到2025年获得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称号,这位曾经的全职妈妈,用十年光阴在并州大地上写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绿色故事。
作为十佳生态环境志愿者,康洁站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的舞台中央十分谦虚地说:“我手中这束鲜花,更像是一把丈量城市蜕变的绿色标尺。这份荣誉属于太原所有的环保卫士。”
“以前巡河,孩子捡回来的塑料袋能堆成小山,河水泛绿发臭。上周我们再走北沙河,‘小河长’们竟抱怨‘连垃圾都捡不到’。”康洁说,这些“抱怨”,正是太原近年来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最生动的注脚。随着汾河流域生态修复、“九河治理”工程推进,2024年,太原市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率达83.3%,市民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
改变的不只是河流。十年前,当孩子捏着烟头质问“别人扔的为什么让我捡”时,康洁第一次被刺痛。当目睹孩子从抵触者成长为主动捡拾垃圾、宣讲环保理念的“小卫士”时,她毅然关停经营多年的美甲店,以志愿者身份加入太原市萌芽环保协会。“是孩子让我看见了生活与环境的关联。”
作为生态环境讲解志愿者,截至目前,康洁累计开展环境教育主题活动1000余场。她用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公众传递生态环保理念,带动更多人关注环保、参与环保。
作为协会“环保妈妈工坊”的负责人,康洁把“分类即资源”变成可触可感的生活美学。她带领“环保妈妈工坊”志愿者用垃圾向生命致敬,用5000个一次性塑料勺拼成振翅欲飞的褐马鸡,用8000枚瓶盖镶嵌成华北豹浮雕。在社区开展的“废弃物再生”活动中,她教会孩子们用酸奶盒做分类笔筒、将快递箱改造成带投放口的家庭垃圾分类箱。十年间,康洁累计孵化150余个“分类微创意”。
从“环保小卫士妈妈”到引领3万户“环保小卫士”家庭的“康老师”,她的身份变化映射着太原环保力量的勃发。走在太原街头,常有陌生孩子欢叫着向“康老师”奔来。
2024年3月,她受山西省教育厅邀请开展的“如果垃圾会说话”生态教育讲座,在线观看人数达664.3万,直播期间互动量突破1200万(次),真正实现了“从认知到行动”的环境教育闭环。
这十年,康洁用行动证明:当个人选择与城市蜕变同频共振,每个人都能成为绿色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
来源 | 中国环境报
文字 | 高岗栓
视频 | 单浩田
编辑 | 张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