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批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是安徽省唯一破千的高校类科技创新主体;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学科数位列全国高校第46位……2023年,合肥工业大学多项办学指标达历史最高水平。
教育教学方面,合工大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11门课程获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杨善林院士牵头的高端装备制造教材建设团队入选教育部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团队。学校在《全国普通高校创新创业类竞赛研究报告》中获评A+,位居全国高校TOP1%。“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毕业标准后的首批毕业生实现全员达标。
科研综合实力方面,合工大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5项、安徽省科学技术奖35项、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项、中国电源学会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年度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均创历史新高,发明专利授权量首次突破千件大关,是安徽省唯一破千的高校类科技创新主体。“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理论及应用”获第三届“成思危全球奖”。
学科建设方面,合工大顺利通过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期自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成为第9个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工程科学保持全球排名前1‰,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进入全球排名前 2‰,化学进入全球排名前 3‰。“2023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上榜学科数位列全国高校第46位,4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0名,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2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名。学校获批新设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数量居全国高校前列。
2023年,合工大在科技创新平台方面再获丰收,获批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5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3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被认定为安徽省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此外,学校全职引进各级各类人才38人,新增国家级人才13人、省部级人才29人,学校自主培育高层次人才创历史新高。梁樑教授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杨善林院士获第四届“安徽省突出贡献人才”称号。
“工大智谷”投入使用,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系统、智能装备、智能网联”等领域,打造“工大智谷-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级贯通的企业孵化成长体系,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用“合工大模式”持续深化,年度产业创新引导资金协议规模突破亿元。作为教育部直属“双一流”建设高校,合工大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