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蚊虫活跃,不少人在被蚊虫叮咬后出现大面积红疹,不仅奇痒难忍,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有时甚至会出现水疱。如果您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遭遇了丘疹性荨麻疹。
一、儿童尤其需提高警惕
丘疹性荨麻疹,也称为虫咬皮炎,是由螨虫、蚊子、跳蚤、蜜蜂、蜱虫等昆虫叮咬或其毒素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皮肤反应。其共同特征是在皮损部位可见针尖大小的咬痕,以纺锤型风团样丘疹和/或丘疱疹为主,伴有明显瘙痒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昆虫的种类、叮咬数量和个体对叮咬的敏感程度有关。受损皮肤易继发细菌等感染。
儿童是蚊虫叮咬性丘疹性荨麻疹的高发人群。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外来蛋白质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此外,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患有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的人群也更容易发生此类反应。
研究表明,某些特定蚊种如白纹伊蚊、库蚊等的叮咬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这与不同蚊种唾液中蛋白质成分的差异有关。
二、科学预防是关键
预防蚊虫叮咬是避免丘疹性荨麻疹发生的根本措施。物理防护包括使用蚊帐、穿长袖衣裤、在暴露部位涂抹驱蚊剂。选择含有避蚊胺、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产品,效果更为可靠。
环境治理同样重要。清除居住环境周围的积水,如花盆托盘、废弃容器中的积水,从源头减少蚊虫孳生。使用电蚊拍、蚊香等工具辅助灭蚊。
三、规范治疗很重要
一旦发生蚊虫叮咬性丘疹性荨麻疹,应立即停止搔抓,避免继发感染,可以通过轻拍或冷敷来缓解瘙痒。同时,涂擦止痒的外用药。
轻症患者可在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霜,内服抗组胺药物。中重度患者如皮损泛发、过敏反应重者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继发感染时要应用抗菌药物。同时,患者需要改变生活环境,减少蚊虫叮咬。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明确致敏因子,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
不少人认为,蚊虫叮咬后的红肿是小问题,自行涂抹风油精、花露水等就可缓解。但这些产品大多含有酒精、薄荷醇等刺激性成分,对已经过敏的皮肤可能造成进一步刺激。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专业的抗过敏药物。/健康科普
来源:国家疾控局
编辑:刘晓璐、张林林
本文涉及版权图库,转载时请注意,避免侵权。
1.
2.
3.
快点“一键三连”,
一起健康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