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我想,对散文我一定是有着独特情感的。
又是周末,同一位置,只是这次捧的书不同——《正是橙黄橘绿时》。隐约记得,苏轼的那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是要人们记住“橙黄橘绿”的季节,也就是我理解的秋季——丰收的季节,又美又让人觉得心里踏实。
以前,了解最多的是汪曾祺老师的散文,后来读李娟老师的,觉得生活的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写出那种味道的。
每次来图书馆,觉得时间有限,所以第一选择都是小说。毕竟,读小说是可以囫囵吞枣的。也许是缘分使然,这次就想看看散文。不得不承认,散文是会给我灵感的。
好吧,以上都是废话,开启正文。
肖复兴老师的这本《正是橙黄橘绿时》是编于2022年的一本散文集,突然就觉得离自己有些近,虽然这可能只是错觉。捧在手上,仅封皮的排版和画面就让我觉得甚是喜欢。翻开扉页,又是一副意境悠远的画,瞬间让我觉得肖老师和汪老师一样,是一位了不起的“生活家”。
果然,读完第一篇《绉纱馄饨》,前篇的描写有种听博闻的老爷爷娓娓道来的感觉,画面感就那么层次明了的呈现在眼前了。结尾处,虽算不上笔锋已转,但给人的“失落感”还是久久不能平复。尤其是梁太太“痴呆呆”的那个样子,仿佛我的面前就坐着这样一位面对心爱的女儿落入尘埃后无能为力的母亲。
这篇散文,调动了我内心里的一些模糊记忆。隔壁的婶子,父母是高知,却也嫁给了农村里的四伯,幸好,四伯也是有文化的农村人,一辈子对婶子呵护有加;我的奶奶,解放前是地主的女儿,而且是整个家族里唯一的女儿,嫁给了我爷爷——当时的贫农,一贫如洗。我爸回忆,他小时候经常饿的哇哇哭。也幸好,我爷爷虽然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但是对奶奶却比别人多了不少的耐心和温柔。
“邮局”这个词对于80以及之前的人来说是一个地方,因为那里承载了太多的青春记忆。老先生的那篇《邮局,邮局》把我的思想从那些模糊的记忆里又拉到了90年代。那时候的通信主要是写信。而我的青春里,主要是给文友们写信,我们叫笔友。那时候青春懵懂,很多的事情是不能给身边的人诉说的。所以,很多的青春悸动或青春烦恼就全部写在了信里,飞到了那未曾谋面或许一辈子都不可能谋面的笔友手里。
还有邮票。从信封上剪下来,放进水里,等它脱落的那些美好时刻,以及期盼着一封有着不一样的邮票朝我飞来的心,完全把我也带进回了曾经的美好里。
是的,总有一些瞬间温暖了远去的曾经。越读,越觉得时光美好;越读,越觉得应该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有一天,回忆时,也尽是温暖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