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 [切换]
  • 二维码
    展会网

    手机WAP版

    手机也能找商机,信息同步6大终端平台!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热点新闻 » 正文

    穿越长江不减速!中国盾构,“智”在必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11-26 17:25:44   浏览次数:1  发布人:6c33****  IP:124.223.189***  评论:0
    导读

    在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高山积雪化成涓涓细流汇聚,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形成了中国长江水系。在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另一端,万里长江携带的滚滚泥沙在出海口沉积,发展成了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孤悬长江口,崇明岛正热火朝天推进一项重大工程。施工线路图沪渝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崇太长江隧道更是全线控制性咽喉工

    在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高山积雪化成涓涓细流汇聚,自西向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形成了中国长江水系。在发源地青藏高原的另一端,万里长江携带的滚滚泥沙在出海口沉积,发展成了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的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

    孤悬长江口,崇明岛正热火朝天推进一项重大工程。


    施工线路图

    沪渝蓉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崇太长江隧道更是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戴好安全帽,小新带大家走进这条高度智能化施工的崇太长江隧道。

    “长大高深”的控制性咽喉工程

    沪杭客专公司建设、中国中铁隧道局施工的崇太长江隧道是沪渝蓉高铁的关键工程,起于江苏省太仓市,穿越长江后止于上海市崇明区,正线长15.36 千米,工程主要包括隧道 14.25 千米、路基 1.11 千米、PC 构件中心(管片 6999 环)、无砟轨道 30.72 千米。


    盾构施工现场航拍

    “长大高深”是该工程的显著特征,具体体现在哪?

    崇太长江隧道是沪渝蓉高铁沪宁段全线唯一一座超10千米以上、工期最长的隧道。其能否尽快完工,关乎后续工程的进场施工问题。

    崇太长江隧道需独头掘进11.3255千米,是全球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隧道。“独头掘进”即单方向长距离作业,对设备性能、工程风险控制和高效施工组织要求更高。

    “大”即铁路隧道盾构直径最大。该隧道开挖直径15.4米,管片外径14.8米,是全球最大直径的高铁盾构隧道,这对泥水压力的精准控制、管片的拼装质量、隧道不渗不漏等要求更高。


    盾构隧道

    要保持高时速在长江底通行,对整个隧道的设计施工都有极高要求。崇太长江隧道设计最高时速350公里,为世界行车速度最高的水下隧道,真正实现高铁穿江不减速。与此同时,该隧道地处长江水下最深89米,最大水压0.9MPa,是长江最深的江底隧道。

    针对多项世界级工程首创,中铁隧道局要面对多重困难与挑战。

    盾构开始掘进作业后,由北向南将依次穿越万安村、长江刀鲚保护区、主航道等环境敏感区,盾构在长江水下掘进过程中,穿越粉细砂地层,面临盾构直径超大、承受水压超高、掘进距离超长、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敏感等技术重难点。

    据了解,崇太长江隧道修通后,将结束崇明岛不通高铁的历史。届时,崇明经太仓到上海宝山站预计只要17分钟,还将串联起长三角城市群,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项目概况图

    隧道智能建造迭代2.0

    面对如此复杂、困难的施工环境,中铁隧道局科研团队深入钻研,建成了“7+N”盾构隧道智能建造 V2.0 技术体系,九大智能成果在崇太长江隧道工程常态化应用。

    在智能感知方面,通过多元感知与实时解译技术,实现了工程地质即时探测、设备状态在线监测、有害气体实时预警、隧道结构健康感知,为决策执行奠定了智能化基础。与以往相比,实现了全要素感知。

    在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方面,实现了盾构隧道结构,参数化、数字化设计,工程数量智能提取统计和一键成图。更为突出的是,在工程建设所需的构件上实现了智能化设计与预制。

    崇太长江隧道引入了智能化生产线并结合信息化技术,搭建了国内首套全数智化管片生产线,实现钢筋加工、自动收面、管片蒸养等全过程自动化与智能化。人员减少了 35%,生产效率提升 20%。其中无人化工序8道,占比高达67%.


    崇太长江隧道预制构件管片厂

    作为“重头戏”的智能掘进,中铁隧道局研发了盾构智能掘进 I-TBM 系统,突破了盾构仓内压力自适应、云端预测数据自决策、掘进姿态自巡航、环流出渣自调整等核心技术,掘进、环流、姿态参数较人工操作更平稳,创造了单月掘进718米的最高纪录,平均月进度达到 600米,成功实现全系统算法控制的无人化掘进的常态应用。


    “领航号”盾构机始发

    好马配好鞍。为高效掘进崇太长江隧道,中铁隧道局量身定制了世界最大直径高铁盾构机——“领航号”盾构机,在耐用性、密封性、安全性、可视化等技术方面攻克了多项问题。


    在智能安装方面,研制了弧形件智能拼装机器人,控制精度为0.5毫米,人员减少 50%;研制的管片辅助拼装系统成功实现管片自动吊运、自动辅助拼装,拼装效率提高15%以上。


    箱涵拼装机器人

    在智能运输方面,研发了长距离智能运输系统,具备人机实时定位、声音影像实时传输、障碍物自动避让功能,实现了车辆无人驾驶、智能调度,显著提升了物料运输效率,保障了运输安全。


    箱涵移动小车

    除此之外,崇太长江隧道还在智能构筑、智能环控、智能管控方面加大研发力度和集成应用。

    与此同时,“领航号”盾构机开启穿越万米江底之旅过程中,将先后穿越长江刀鲚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航道等环境敏感区,在生态环保方面采用了先进的分离设备让“浆不落地、渣不落地”。

    据悉,目前“领航号”盾构机已经突破2600米掘进任务,正在下穿长江刀鲚种质资源保护区,以“有人值守、无人操作”的安全平稳姿态自主掘进。


    盾构隧道

    盾构技术数智发展成果发布

    地下的施工热火朝天,地上的研讨成果频出。

    11月18日至19日,土木工程技术创新与智能建造学术研讨会在沪召开。


    会上发布的《中国盾构/TBM隧道智能建造蓝皮书》(下称“蓝皮书”)指出,中国目前已经成为盾构/TBM全球最大的生产国和最大的市场,2023年生产数量达661台。中国盾构/TBM装备已经出口海外约40个国家和地区,设备多项性能在海外客户评价中名列前茅。

    这样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蓝皮书显示,1965年中国制造出第一台盾构/TBM。1985年,中国首次引进美国制造的开敞式盾构/TBM,开启了中国全断面隧道掘进机装备引进。2007年,中国与法国开展装备联合研制,初步掌握了大直径泥水盾构制造技术。中铁隧道局自2002年12月承担国家“863”计划,首次立项开展盾构机关键技术研究,直至2008年4月成功研发出我国首台复合盾构“中国中铁1号”,才拉开国产盾构的序幕。而后,中国盾构/TBM装备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我国首台复合盾构“中国中铁1号”

    蓝皮书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大幅增加,盾构/TBM年生产数量呈突破式增长,2022年全年生产数量突破700台,年市场销售金额约243亿元。

    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盾构法施工占比达90%以上,水下隧道盾构法施工使用比例超过70%。中铁隧道局崇太长江隧道项目总工程师李斌表示,“智能感知、智能设计、智能预制、智能掘进”等9项智能建造技术,将智能化理念和技术深度嵌入崇太长江隧道建造全流程,引领隧道智能建造进入新阶段。

    “蓝皮书对于智能建设和智能制造相结合的阐释,写出了我国盾构/TBM技术发展的特色,讲出了我国盾构技术发展的关键和本质。”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礼立表示,未来,我国将加快推进传统隧道建造方式与新质生产力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经济。

    ———— /END/ ————

    责任编辑丨苑洪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文/匿名(若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核实发布者) / 非法信息举报 / 删稿)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昵称为 6c33**** 发布的作品,本文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发布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54208694@qq.com删除,我们积极做(权利人与发布者之间的调停者)中立处理。郑重说明:不 违规举报 视为放弃权利,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有个别老鼠屎以营利为目的遇到侵权情况但不联系本站或自己发布违规信息然后直接向本站索取高额赔偿等情况,本站一概以诈骗报警处理,曾经有1例诈骗分子已经绳之以法,本站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若遇 违规举报 我们100%在3个工作日内处理!
    0相关评论
     

    (c)2008-现在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