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升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大众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核心主题之一。近日,某社交平台设立的企业智库发布《2024年社交趋势洞察报告》,将“Z世代”(1995年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也称“网络世代”)在“泛社交”过程中展现的新趋势概括为“懒系健康”等十个关键词。
所谓“懒系健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追求“以最少的时间/精力,养最健康的身体”。具体来说,年轻人在养生产品、方式的挑选上追求便捷、简单和高效,希望在干某一件事的同时完成养生(而不需要额外的时间与精力),从而在“偷懒”中实现养生的目的。例如一些年轻人对“养生枸杞牛乳茶”“熬夜人参水”等的热捧,就是“懒系健康”的一种表现。
从健康社会学的视角看,“懒系健康”体现了“Z世代”对健康的态度发生转换。20世纪9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施瓦泽借鉴“自我效能理论”,提出了健康行动过程取向理论模型(HAPA模型)。HAPA模型是一种较新的社会认知理论模型,通过将健康行为改变过程细分为动机阶段、意向阶段和行动阶段,系统地解释了健康行为从动机、意向、计划到行动产生及行为维持的整个过程。具体到年轻人健康行为方面,从最近流行的“脆皮年轻人”一词,可以看出年轻人对健康的重视,易生病和受伤的身体是“脆皮”,年轻人感知到的对自身健康的威胁,驱使他们改变现在的生活方式;在增进自身健康的意向形成后,年轻人会愈加注重自身健康,着手制定养生计划;而在制定计划之后,他们会根据计划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动,促进自身健康水平提升。基于这一理论,虽然社会大众对当代年轻人“懒系健康”可能会有不同的评判,但“懒系健康”本身可以理解为年轻人在健康风险感知下开展健康管理,通过投资身体健康来提升身体韧性的一种积极的健康行为。需要指出的是,防患于未然、平时注重吃简便化养生产品的“懒系健康”,还体现了年轻人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这背后蕴含着他们健康观的深刻嬗变。
从另一个角度看,年轻人对“懒系健康”这种健康行为方式的选择也体现了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健康社会学关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强调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变迁对个体健康观念的塑造。“Z世代”成长在一个信息爆炸和文化多元的时代,他们更加容易接触到各种健康信息,但同时也更加容易受到现代传媒在传播健康观时塑造的“健康焦虑”氛围的影响,这使得年轻人更容易出现追捧养生产品的现象。作为一种潮流,“懒系健康”不仅体现了年轻人普遍追求健康的群体特征,还体现了他们过滤繁杂健康信息、简化健康实践、追求高效轻松生活方式的群体特点。但同时也应看到,“懒系健康”往往只注重短期的便利与舒适,忽略了健康生活的本质,也较少关注长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一些年轻人属于在社交网络上看到别人分享的成功经验或产品就盲目跟风,表明年轻一代是容易受到社交网络影响的群体。
总之,“懒系健康”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对此应当辩证看待。针对年轻人的“懒系健康”潮流,健康教育与促进工作不妨借力开展,以积极发挥其优势。比如,宣传正确的健康观,向年轻人传递准确的健康知识,培育年轻人的批判意识,提高他们辨别养生方式、产品真伪的能力;重视个体的差异性,培养年轻人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其能够科学制定适合自己的“懒系健康”计划;建立完善社会支持系统,鼓励年轻人分享“懒系健康”的有益经验,营造互相激励的科学养生氛围,从而增强他们主动开展健康实践的积极性。
来源:中国人口报
文:西北民族大学 李心恬 常进锋
策划:李冰
编辑:陈远 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杨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