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小鱼山走失在1930
2024-12-14 14:36  浏览:59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很久没有出门了。大部分时间还是躺在床上,小肚子慢慢隆起来,手和脚的肌肉都开变得松弛。庆幸的是,慢慢可以做一些浮动不大的运动。去医院换药的路上,妻子开车特意带我去海边绕了一大圈。有一条我常去的巷子里落满了梧桐树叶。除了旅游季节以外,青岛大多数时候是一座安静的城市。尤其是小鱼山,比起市区来,这里更加安静,持续的。

十一月下旬,青岛的天气还没完全冷下来,雾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早上。薄薄的雾霭包裹着这座城市,给海边,给小鱼山,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朦胧。太阳躲进云层里,用半片乌色的云,半挡着身子。天空一会明亮,一会昏暗,颜色一直在变化,好象被覆盖在蓝布之下的容器,布一点一点地被掀开,里面的阳光愈加强烈。晴天里的云会很美。

小鱼山,因为“鱼山路”而得名,是青岛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包含了八大关和太平角,几十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来鱼山路,最好是早上六七点的样子。街巷里,还没有完全热闹起来,花园树林里的鸟群刚开始嚣叫起来。清脆的声音,此起彼伏。

简易的早餐推车,老板娘收了嘶哑的叫卖声,着急的上班的男人,吃着简单的早餐,通常是煎饼果子配着豆汁。树林里,有一条灰白色的小狗慢慢地走过。乖悄悄地走到漂亮女孩的身边,蹲在旁边。这时候,如果站在信号山上的凉亭上,整个小鱼山,尽收眼底。






天完全亮了起来,小鱼山,又开始变得无比妩媚,像一枚真真的金币一样,闪闪发光。小鱼山是一个静怡的去处。妻子用一只手扶着我,我用双臂夹住拐杖,用右脚发力,跳着往前走,跳一段,休息上一会。

为了读懂这些出生于 1930年的老建筑们,专程在网上买了钱毅先生的《青岛八大关与太平角近代建筑》一书,学习到很多建筑学的基本知识,也才明白小鱼山是由传教士别墅与教堂、政要别墅、商人别墅、知识分子别墅、外交官别墅所组成,它们是这座海滨城市的文化灵魂,是心脏,穿过它,宛如穿过一道道结满历史往事的回廊。走在郁郁葱葱的鱼山之麓上,一座座红瓦顶的欧式老建筑里,装满了很多生机勃勃的老故事……






1923年,福山支路5号,康有为先生住在这里。高大精美的欧式建筑,很符合他的帝师身份,屋前就是汇泉湾,屋后就是小鱼山。旁边的巷子里,种植着一丛丛的绿色灌木,春天会开满粉色的蔷薇。院子里,有一支淘气蔷薇花,向着外面的巷子里探出了头,和一棵高大的银杏树,在很多个傍晚,天空明亮,微风清爽的夜晚。

康先生躺在竹编的藤椅上,喝着刚采摘的崂山绿茶,看着忽明忽暗的小鱼山,怀里躺着刚娶回来18 岁小妾,写着“海气苍苍岛屿回,山巅楼阁抗崔巍。茂林峻岭百驰道,又入仙山画里来。”

前些日子里,走小路爬了浮山,下山的途中刚好路过南海康先生之墓。回想起来,这位南海康先生前半生投身变法救国,后半生流连于海外,又热衷娶小妾,晚年回到青岛,逝去又被挖坟抛尸,唏嘘不已。






1930年,鱼山路7号,女词人吕美荪女士的住处。这是位才华横溢的女词人,她给住所取了个“寒碧山庄”的名字。 1934年的春天,青岛下了场大雪,延绵下了半个月之久,小鱼山上银妆素裹,玉宇琼楼,吕美荪趁兴写下了“此际酒暖歌风诗,一唱齐和阳春词。”

她不是一个穿着裘皮大衣,戴着黑而大的墨镜,怀里抱着只血统高贵的猫的贵妇人。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一个弱女子,周旋于日本和中国之间,颇有侠女之风,凭借柔弱之躯,做过很多有益中日文化交流的事情。






1930年,鱼山路33号,梁实秋先生的住所。他很爱这座城市,他曾经这样深情写道:“到处都是红瓦的楼房点缀在葱茏的绿树中间,而且三面临海,形势天成……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两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令人流连不忍”。

梁实秋先生受聘为国立青岛大学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在青期间开始翻译影响广泛的《莎士比亚全集》。读书的时候,也颇喜欢读梁先生的散文,尤其喜欢《雅舍小品》,在看似闲散的日常里,道出很多人生的通透。如果他不跟随国民党,浪迹到台湾省,或许真的会在晚年的时候,回到这座舒适的城市一直居住下去。






1931年,福山路3号。有一栋二层依山面海的欧式建筑。沈从文在国立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期间在此居住,巴金来青岛时亦居于沈从文的寓所。 1931年至1933年,作家沈从文在青岛大学中国文学系执教,在青岛期间完成了几十篇小说和散文,包括《自传》、《八骏图》和《月下小景》等。

尤其著名的《边城》也是生活在青岛期间创作的。那个时候,我想,应该正是沈先生爱情和事业双丰收的一年。他走在青岛的街头上,穿着一身用绸布做成的长衣大褂,用一条灰色的围巾结成十字,折上一圈,围在脖子上。

他遇到活泼好动的青岛女孩,夕阳的斜晖打在女孩的半边脸上,几颗孤零零的小雀斑,两条黑长的辫子,用一根简单的头绳束起,让他想起湘西老家纯净的船家少女,拼凑成一个叫着翠翠的女孩,用来托付沈先生青春的情愫。

去年的夏天,专程去了趟湘西的凤凰古城。那个夜晚,我沿着古城的石板桥,姗姗而行,身边是喧嚣只顾拍照的旅客。我听着脚步声、青石和溪水叩叩声时,心中是无比宁静的。耳边,有一声亲切的回忆,翠翠说:我要一个爷爷欢喜,你也欢喜的人来接收这只渡船。那个夜晚,沱江上,细雨落个不止,溪面一片烟,一个不太圆满的爱情故事,随着河流流入海里。






1931年, 海洋大学校园西北角,有一处独立院落,那是一幢红瓦黄墙古朴典雅的二层小洋楼,爬山虎自由的攀爬整面墙,这是闻一多先生的住处。很多次,他走在海大校园里,有时候是在梧桐树下,有时候是屋前的银杏树下,通常是很忧愁的样子。他一定是个民族责任感很强的男人,他太爱自己的祖国,又对那些外国侵略者深恶痛绝。

天凉的时候,他会围着暗灰色的围巾,头发很长,背着手,走走停停,构思着他的唯一的散文《青岛》。心情好的时候,他会和学生臧克家讨论些现代诗歌。先生有一系列诗歌叫着《七子之歌》。现在六子都子都已回到母亲的怀抱,台湾这个最小的儿子,还是那么顽皮,漂泊在那澎湖列岛之外。






1934年,麓福山路1号,是一个我很喜欢的戏曲家,洪深先生。我站在楼下,抬头顺着台阶往上看,穿过雕花的铁栅栏大门,迎面而来的是一段宽阔的台阶。桑树的叶子从很高的树上摔下来,从1935年的天空里坠落而下。仿佛影后胡蝶就在这个院子里,唱着这首《劫后桃花》,一个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女声仿佛从战火中倾泻而下,一声,只一声,就会让人骤然有一种灵魂之门被撞开的颤栗……

当战争结束,祝太太带着女儿回到青岛旧居门前,早就人事全非,只有庭院里桃花依旧盛开,那是些有些红扑脸蛋的娇艳之花。胡蝶在院子里呆了很久,直到最后一个花瓣凋落,她化成蝴蝶飞走了,消失在一片很高的云里,再也无处找寻。






1934年,黄县路12号,老舍先生的故居。老舍先生于1934年来青岛受聘于山东大学,直至1937年离开青岛,大部分时间都居住于此。 老舍格外喜欢青岛的五月份,那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樱花的香味会灌满整个城市的街巷,海棠,丁香,桃,梨,苹果,藤萝,杜鹃都忍不住盛开。

那一定是个很平静的下午,先生坐在院子里,靠在樱花树旁,有几束花瓣掉落在价格低廉的宣纸上。外面的街道里,会响起人力车噶吱嘎吱的摩擦声。车夫是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长得高高大大,叫着祥子。人生真的会有很多坎坷,当我们像祥子一样经历“三起三落”,我们是否还是那个善良质朴向上的少年?






1934年,鱼山路36号,高大的铁里门里,有一个大院子,院外种着几棵香椿树,里面有好几栋楼房。那个时候,这里总能住得满满当当,童第周先生也住在这座房子里。他是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他曾先后三次来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在民国里,做一个生物学家,大概不会是个很好的差事。只是不知道,在童老先生克隆的那些鱼类里,有没有关于美人鱼的探索......我想,离青岛很远很远的地方,应该有一座玫瑰岛屿,上面有一座雄伟的城堡,里面住着六位人鱼公主,她们都十分美丽,尤其是最小的公主,她留着金色的长头发,比姐姐们都漂亮。她最喜欢听姐姐们说许多岸上的新鲜事。有一天,小公主终于忍不住了,就游上了岸,变成了青岛女孩。






走到了龙口路36号的山坡上,有一座红房子,很唐突地矗立,高高大大。房子上爬满了爬山虎,交错复杂,翠绿色的。房子里,住着穿绿色军装的男人。他的眼眶很黝黑,红色灯丝一样的血丝布满他的眼瞳。他看了一眼表,是3月16日下午 17 点。海边涨起潮来,天空也暗的格外早。

这个叫着戴笠的男人。安排侍从送走最后两位客人,一个人靠在窗前抽雪茄。内部派系纷争不断,让他很疲惫,或许他早已经习惯。他的眼睛里有火,橙色的瞳孔,汹涌的火光,很炙热,随时都可以把人吞没。

还好明天中午就可以抵达上海,就可以见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女人。那是个叫着胡蝶的女人。他的嘴角露出了少有的笑容。他想不到的是,这是他留在人世最后的一个晚上,他给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留下了一座色彩浓郁的“戴笠鬼城”。

在小鱼山,每一处建筑的身后都深藏着一个栩栩如生的故事,高雅的,低俗的,光明的,黑暗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毕竟是历史的过客,不需要到那些往事里定居。建筑里,种植各种各样的植物,重要的是这些植物都和建筑物很般配,植物和那些有着异域血统的建筑物,融为一体。

1930年的小鱼山,除了这些生满忧愁的先生们以外,一定还有长着樱桃脸的女人们,穿着瘦瘦窄窄的旗袍,配着皮草披肩,头发盘起,波纹式卷发。在别墅里的草坪上,端坐在小圆桌旁,喝着滚烫的咖啡,看着民国特有的少女杂志《玲珑》,懂事的宠物们乖巧的依偎在一旁。






向左,向前,转弯,妻子扶着我,走进一条狭长的巷子里,一个黄岛路17号的里院。深深的院落里,晒着开满菊花的白色棉被,上面分布着不规则的印记,是茶渍、是眼泪、是红墨水,是女人的经血、是男人匆匆忙忙留下的精液,是这栋老房子里各种各样的经历。

它噪杂、凌乱、拥挤,这个叫着“平康五里”的地方,是青岛那个时候最高档的妓院。有个叫着于小脚的女人就住在这里。我在一本陈旧的回忆录里,遇到过这个女人。她有着桃花般红晕的脸,皮肤是和那个时代很不相衬的白。

她烫着那个时候很流行的卷发,穿着一身性感的黑衣,躺在屋子里的摇椅上。手里通常叼着三九牌香烟,烟雾在狭窄的房间里盘桓,进到对面男人黝黑的皮肤里。她起身,掐灭烟头,半掩着门,去里面的房间,放热水洗澡。散开头发小心翼翼地取下珍珠耳环,屋子里放着胡蝶的《劫后桃花》,窗外有一只小鸟忽然奋力飞向天空。那是青岛1930年的天空,春意浓浓的天空,阳光打落在樱花瓣上,变得闪烁不定。






最后一个地方,是圣弥厄尔大教堂,江苏路15号,因为要写一个美好的结局。不管什么时候过来,总能遇上拍婚纱照的情侣,只是不知道,很多年过去以后,住在照片里的两个人,是否还记得这个下午的誓言?如果能有一个人,注意是异性,愿意过来,坐下来,听你讲话,不停不止,不卑不亢。

有温暖安静的男人,有愿意聆听的女人,干净的房间,有一只猫咪,有窗帘被大风吹起的映满绿色树荫的露台。在失眠的夜晚,可以彼此拥抱。我想,大概这就是爱情吧。每一次路过教堂,都会停下来,向着住在塔尖的主教,要一个愿望,管它灵验不灵验,反正是免费的。






有一年,我在观海二路有一个工作室。每天,从一栋栋老房子门前走过,看到各式各样的人和事,看看不一样的花和树,走上一段安静的台阶。屋子外面挂着彩色的风铃,在风里,摇呀,摇呀,一整年都不会停止。

不忙的时候,会看着猫咪在阳光下嬉闹,看着刚出生的猫咪,慢慢长大。搬走的那一年,母猫死了,伤心了好一阵子,就好像我们成长的路上,总是要用很多宝贵的东西用来交换。






傍晚,我们从外面开车回来,忽然下起雨来,雨水摔在地上的声音非常响亮,扁扁的,带着委屈,少许的倔强,极不情愿地降落人间,搅乱小鱼山的安静。小鱼山还有很多名人故居,鱼山路9号甲的海洋学家赫崇本故居、福山支路6号戏剧家宋春舫故居、龙山路7号国立青岛大学校长赵太侔故居等等。

回来的路上,在外面的街市里,买了一盆刚开始盛开的蝴蝶兰,是一种花期可以长达 5 个月的花。妻子扶着我上楼,身上染上些疲惫,回家,换了身衣服,关上窗,城市的所有纠扰都在窗外环绕。

忽然想起冬日过去,就是春天,心里不由欣喜起来。要知道,春天是一个花开的季节,整个城市都会被装扮成白色的、红色的、粉色的,空气里充斥着樱花香甜的味道。我坐在沙发上,用一块米黄色毛绒毯盖住腿。空气里有清凉和潮湿,吹进了凉风。

女儿和儿子又开始睡觉。他们摊开四肢,睡得很熟。我在读韩江另一本小说《植物妻子》,翻开第一页,然后往下阅读。翻看书里的故事情节,又把头靠在放在沙发边上的毛绒玩具堆里,闭上眼睛.....我舍不得睡着。我在想,如果不是骨折,我真的会有时间,去了解我生活的这座城市吗?

发布人:22e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