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红色家风丨陈云之女陈伟华:实事求是、低调做人是父亲教导我们一生要遵守的准则
2024-10-08 21:54  浏览:1047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家庭小传

陈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伟华,陈云之女,北京市第九届、第十届政协委员。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担任历史教师。

对于陈云的女儿陈伟华来说,读书学习不仅是一个人一生值得去做的事,也是一个家庭坚持做的事。


20世纪70年代,陈云和女儿陈伟华合影。

“50年前,父亲写给我一封信,他在信中告诉我,他邀请我的母亲、小姨及我的姐姐、妹妹组织一个家庭学习小组,并希望我也参加。”陈伟华对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说,几十年过去了,她对父亲信中的内容依然记忆犹新。

个人名利淡如水 党的事业重如山

1905年6月13日,陈云出生在上海市青浦区练塘镇一个贫苦农家,幼年父母亲离世,在贫困艰难中成长的他,深知人间的疾苦,也更懂得独立自强。

“父亲从小就爱学习,记忆力强,8岁时在私塾接受过启蒙教育,阅读了《三字经》《百家姓》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书籍,文化素养深厚。”陈伟华说,父亲虽历经坎坷,但也很幸运地遇到了恩师张行恭,经他介绍,父亲到位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工作,那年他15岁。

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陈云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了解了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并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父亲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七年,这期间,他勤奋好学,工作之余,坚持上夜校,学英文,珠算能力、文化知识都有了很大提高,还成功地参与领导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从学徒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共产党员。”陈伟华说,父亲的这种转变,是因为他深刻意识到,在当时万分复杂、变化多端的环境下,必须要改造社会,才能解放人类,而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担负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


陈云在延安。

如何做一名共产党员,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1939年,陈云在延安写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一文,其中提到六个标准:一是终身为共产主义奋斗;二是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三是遵守党的纪律,严守党的秘密;四是百折不挠地执行决议;五是群众模范;六是学习。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发展,这六个标准在今天依然是值得学习和遵守的,党员的标准永远不能变。

“父亲在《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里还提到:妇女占人口的一半,没有妇女参加革命,革命就不能胜利,要吸收大批革命的妇女——女工、贫苦的妇女和知识分子妇女到党内。”陈伟华说,在抗日战争时期,父亲围绕党、群团工作写了大量的著作。他认为,一切都应该以人民利益为中心,才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

“父亲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7年时间里,他读了毛泽东同志《矛盾论》《实践论》等大量哲学著作,也总结了书中的很多智慧,其中‘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不仅成为父亲的处事原则,也成了教导子女的准则。”陈伟华说。

陈云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经历了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他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党员,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领导的伟大事业。


“在不同历史时期,父亲担任了不同领导职务,但他始终以一名普通党员要求自己,以坚定的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陈伟华说,从父亲很多著作里,都可以明显地感到父亲坚强的党性和伟大的人格。

“我们是党员,在党的领导下,适合老百姓的要求,做了一点事,如此而已,一点不能骄傲。”“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陈云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无价的精神财富。

携手伴侣五十载 革命初心永不忘

有许多革命眷侣在延安这块红色沃土相识,陈云和于若木就是其中的一对。他们用一块钱举办简单婚礼、在洞房讲党史的故事,成为佳话并广为流传。

在于若木晚年的回忆中,她谈到了与陈云的三次见面,每一次见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是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来到延安,在欢迎大会上做了发言;第二次是在陕北公学党员大会上,陈云讲了几句话;第三次是在陕北公学党员大会不久,陈云给全校师生做形势报告。

“母亲在晚年回忆第一次见到父亲时说,父亲的上海普通话和政治家的风采令她难忘,父亲的每一次发言,都让母亲深深感受到他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后来父亲送给母亲一本列宁写的《帝国主义论》,母亲则送了父亲一支钢笔,这算是他们的定情物。”陈伟华介绍,父母亲的相识是缘分,当时,父亲由于工作过于劳累经常流鼻血,因苏联医生回国,陕北公学挑选已是党员,且学过简单军事护理的母亲去照顾父亲。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互了解,像朋友一样谈心,父亲的博学多才深深吸引了母亲,他们于1938年初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之后,他们携手走过了58年的风风雨雨。


陈云与于若木。

“母亲非常贤惠勤劳,她一直以普通人自居,严于律己,从来不享受任何特殊待遇,坚持骑自行车上班。她后来从事营养学研究,有人说,父亲能够长寿,离不开母亲细心的照顾与陪伴。”回忆起母亲,陈伟华的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钦佩之情。

于若木不仅在营养学方面造诣很深,而且对医学,尤其是中医药学有一定研究。陈伟华谈道,父亲身体稍有不适,母亲便给他做理疗,做足底艾灸。在饮食上,母亲建议父亲多吃胡萝卜,于是,父亲每天午餐都吃两块胡萝卜,他风趣地把胡萝卜比喻成小人参。在生活上,父亲衣服鞋袜破了,都是母亲亲手缝补,母亲做得一手好针线活,各种针线俱全,去哪儿都随身带着。父母亲之间的爱情看似平淡,却情深意长。

“在父亲的影响下,家人都非常爱学习,母亲晚年把单词写在卡片上,贴在床头边、桌子旁,还坚持学英语,为了了解世界先进的技术和理论,提升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营养和健康水平。”陈伟华说。

在于若木的努力下,为促进青少年儿童营养与健康,国家有关部门开展了“护苗工程”“大豆行动计划”“学生营养餐”及“学生饮用奶计划”等营养促进行动。

“在我和陈云同志一起生活的50多年中,陈云同志总是循循善诱,不断提高我的思想和觉悟水平,逐渐弥补我们之间因年龄、职务、生活经历的不同而造成的差距。也正是在这一共同理想和思想基础上,我总是不仅把自己当成他的妻子,而且还把自己当成他的学生和下级。我欣赏他的智慧和工作的果敢,更敬重他那像水晶一般透明的党性和人格。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的家庭生活自然是融洽和谐的。”晚年的于若木曾这样回忆。


陈云夫妇和陈伟华在杭州西湖。

求真务实记心中 低调做人代代传

“先学毛主席的《实践论》,分两次学读这篇哲学著作,这个星期先学上半部,即选集259页到267页第六行为止……”这是陈云1973年8月7日写给陈伟华的信,在信中很详细地说明了要读什么书,怎么读。

“我按要求认真阅读了《实践论》。父亲一生喜欢看书,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而学习哲学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如何读书,学好哲学,陈伟华心中有着深刻的理解,在20世纪70年代,父亲写过的两封信中都谈到读书学习,这让她明白,学好哲学终身受用,无论身处什么境遇,都能坦然面对。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是陈云一生的15字哲学,这句话也深深地影响陈家第三代人。

陈云孙女陈晓丹在《陈云家风》一书中写道,“对我来说,从小到大体会最深的就是爷爷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这句话,我觉得这句话让我从小就意识到对每件事情都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还有就是对事实的尊重和对真理的追求”。

耳濡目染,陈伟华对父亲立下的“三不准”牢记在心:不准搭乘他的车,子女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子女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


陈云与家人合影。

“我大姐陈伟力的女儿初中在校几年,没有人知道她是陈云的外孙女,有一次,报纸上登了一张她用毛笔写‘祝爷爷长寿’的照片,父亲就在旁边看着她写。同学们看到后才知道。”陈伟华说,低调做人是父亲教导我们一生要遵守的准则。

陈伟华谈道,她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郊区当乡村小学教师。父亲嘱咐她在农村学校安心教书,好好工作,与乡亲们打成一片,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就这样陈伟华在农村工作了很多年,那段农村的生活经历更锻炼了她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品质。

1982年,陈伟华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国家人事部工作,当时父亲了解到教师社会地位还比较低、待遇也比较差,教育系统非常缺乏教师的情况后,说她是师范专业毕业的,应该回到教育战线去。就这样,她到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当了一名历史教师,对于这样的选择,她不后悔,也非常理解父亲的做法。


陈伟华与学生在一起。

“尽管父母已离开我们多年,但是他们的音容笑貌永远在我心中,他们的好品格、好传统将会代代相传。”陈伟华说。


来源/中国妇女报

作者/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姝

编辑/刘世康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发布人:e020****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 百合
  • 2024-10-08浏览:1738
  • 好凉
  • 2024-10-08浏览:1215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