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项需要情怀、良知、高尚道德来共同铸就的伟大事业,所以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定是心中有大爱的人。教育关系到民族的未来与希望,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
求实笃行,扎根田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在全社会营造
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广泛凝聚建设教育强国的力量
在第40个教师节前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向全社会
发布了2024年“最美教师”
山东大学
考古学院院长、博物馆馆长
国家级青年人才
焦家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王芬光荣入选
聚焦立德树人
王芬教授乐教爱生、甘于奉献
投身以史育人
她作为考古组骨干
讲授国家级精品课
“中华民族历史与精神”
该通识课程让各科学生
在掌握丰厚历史知识基础上
融学术人文、思想政治理论和
道德人格教育于一体
进一步涵养家国情怀
弘扬担当精神和锤炼崇实品格
实现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
另外她还承担
"双万计划"国家一流课程和
山东省一流课程的讲授等
作为教育发展第一资源,强教必先强师,教育家精神是广大教师群体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从精神高度赋予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崇高使命、力量、源泉和价值追求。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田野考古发掘又称
“考古课程的核心和灵魂”
王芬二十多年如一日
着力于文化育人
实践育人和科教融合育人
讲台、田野和实验室
都是她的课堂
她深耕田野考古和实验室教学
先后带领10个年级的本科生
16个年级的研究生长期扎根田野
在山东即墨北阡、邹平丁公
章丘焦家、上海松江广富林和
安徽固镇垓下等遗址
高质量完成考古实习任务
不断探索“田野考古为根基
聚落考古为引领
科技考古为支撑和
博物展览为延伸”的
考古学人才培养和
科学研究新模式
王芬坚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团队围绕重大历史问题
集中力量攻关
长期致力于
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研究
王芬负责的焦家古城考古项目
确立了黄河下游地区
目前年代最早的城址
这是一处实证
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
原生型“古国”的代表
揭示出距今5200-4400年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焦家遗址
表现出
文明要素齐全、文明社会开启
手工业专门化出现等多重特征
立体化呈现了
中国文明起源阶段的历史图景
极大地延伸了历史轴线
增强了历史信度
丰富了历史内涵
活化了历史场景
是在黄河流域
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
典型案例
新时代教师要更加注重弘扬中华民族崇文重教、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历史传统,提升自身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涵养,立志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把学生培养成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躬耕教坛,立德树人
聚焦考古科技创新的同时
王芬也在多学科交叉融合方面
走出一条学术新路
依托山东大学的
科技考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
古环境重建与生业考古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平台
综合运用动植物、人骨
同位素、地学等手段
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团队
开展地貌变迁、资源利用
生业经济、史前农业发展
陶器生产与流通和族群关系等研究
多有创新性成果产出
为阐释早期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
提供了基础性证据
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让文物活起来?
2018年
“礼出东方—山东焦家遗址
考古发现遗址特展”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这是高校考古实习成果
首次以遗址特展形式
走进国家博物馆
展览精选230余件文物
分横空出世、王者之城
礼制先河、工艺流变四部分
运用场景复原、三维成像
数字视频等
多维度讲述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展览历时两个月
吸引大量观众观展
2023年在良渚博物院举办
“东方五千年——
焦家遗址与良渚遗址联展”
在山西博物院举办
“东成西就——
两个十大考古发现与
中华礼之源”等展览
让文物和考古走向大众
以文化滋养公众精神世界
引领社会文明风尚
王芬长期奋战在
考古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一线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潜心于考古学国家急需人才培养
着力培养学生
宏观的田野理论构架能力
过硬的田野遗迹辨识能力
精细的田野信息提取能力
综合的分析阐释能力
让考古事业
后继有人、人才辈出
“扎实学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新时代传承人!”
策划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
来源 |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山东大学供稿
更多教育信息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