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是在琴声袅袅、幽静雅致的童学馆内。对她的第一印象,优雅得体,从容自若,这大概得益于多年来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悟。
2012年,于佳将全国知名国学教育机构童学馆从总部武汉引进青岛,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十余载的光阴,她一直在坚持做一件事:浸润孩子们的人生底色,培育孩子们的道德品格,启迪孩子们的人生智慧。
国学润童年,一次选择十年坚持
70年代,于佳出生于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中国文化中的为人处事的原则与底线是父母传承给她的家教。
大学毕业后,她又去到英国南普敦大学进修研究生。在留学期间,她发现,“老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格外偏爱,甚至胜过很多国人,这让她感到十分意外。这也让她产生了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想法,并为她日后的事业选择播下了小小的火种。
回国后,于佳结婚生子。随着女儿一天天长大,她开始思考起孩子未来的教育问题。就像现在许许多多家长一样,她也曾带着孩子去体验各种早教班兴趣班。“一个人,从小的精神喂养,关乎他/她将来的高度。”在通过来来回回的考察后,于佳看到了人格品质和文化素养的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教育。“而只有让孩子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土壤,才能扎下正确的三观根基,养性格,立德行,树志向,强能力,有作为。”
可面对社会上良莠不齐的国学班、读经班,她担心孩子被带偏了。在考察了多家儿童国学启蒙教育机构后,童学馆的“新中式教育”的课程体系打动了她。
童学馆的课程丰富而科学,里面既有能培养孩子懂孝悌、知应对,知书达理、自信大方的文曲星课程,又有能够提高孩子快速记忆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智多星课程,还有能够启发孩子国文国艺兴趣、发展审美能力的诗文通、书画通课程等,文史哲艺面面俱到。而且中西合璧的教育模式,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传统文化,在体验中建设人格品德。从3岁到12岁的每个阶段,童学馆都有专业新颖的课程,来启迪孩子的成长……
童学馆的教育理念,点燃了于佳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热情。2011年底,她放弃了正在事业上升期的“铁饭碗”,来到武汉学透了童学馆的教育体系与理念,并将它完完整整地“打包”带回岛城,让更多的孩子受益。
而作为“一号学员”的女儿,通过十年的国学教育,没有辜负妈妈的一片苦心,不仅坚持学习国学经典,而且乐观开朗,自律勤奋。已升至中学的她,在学校也成为了佼佼者,考试成绩经常名列年级前茅。
经典亮心灯,让孩子“奔跑”时不迷失方向
从《小别离》的中考,到《小欢喜》的高考,再到最近很火的《小舍得》的小升初,为了孩子的教育,“焦虑”贯穿了身为家长的每个阶段。
不是家长不想让孩子拥有一个恣意生长的快乐童年,而是竞争激烈的社会“内卷”现象,让他们不得不赶着孩子拼命奔跑。
这使得家庭教育充斥着浮躁和无奈。于佳认为,如果家长只注重“养形、养技”而不是“养正、养志”,让孩子甘心情愿静下心来学习,太难了。
“不养正、不养志,就像一棵小树没有把根养壮,怎么能指望开花结果呢?很多孩子读书学习没有自觉性,没有好成绩,就是因为他们是为了父母老师而读书,并没养成好习惯,没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也没有成长的自驱力。”
如何“养正、养志”?童学馆把国学经典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接触到许多优秀的人物榜样,知晓为人处事的道理,发现自己的潜能。当孩子找到榜样,确立梦想,理解父母苦心,建立起自律性与自信心,他就能为自己而学习,为自己去负责。
童学馆的国学启蒙课程不仅有“大道理”也包括了文史哲艺等多个方面的国学通识。为了把孩子领进“门”,让孩子们喜欢学习中国文化,童学馆研发了一套独特的梯度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融合了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等多学科知识,根据不同年龄段,以及孩子心理特点、生理特点,给孩子安排适合各自年龄段的课程内容。不同于舞蹈、钢琴、英语等单一技能培训,在童学馆,孩子们接受的是从心到智的综合培养。
像孩子们最习惯去死记硬背的古诗古文,绝大多数孩子都是读其文而不知其意,更不解其趣。而童学馆就像一个“助手”一样,用图片、动作、表演、音律等方法生动而详细地将这些内容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孩子们快乐理解并牢记心中,有的还能活学活用写诗咏情。
不仅如此,童学馆里的小弟子会对国文经典有热情,有理解,甚至有自己的思考。人物的个性、故事的来龙去脉、经典文句的思想,孩子们都会去学习,还会去讨论、辩论。可见,经过十六年的打磨,童学馆的国学课程体系已经非常成熟。
青岛童学馆孩子们的诗作
双轨制赋能 学馆教育+家庭教育:1+1>2
在访谈中,于佳还提到了童学馆选拔教师的一个硬标准,“爱国家,爱孩子,有活力,年轻化。”
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的老师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什么童学馆对老师的要求之一是年轻呢?“年轻人有他们自身的优势,他们可以与孩子们更好地打成一片,完成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用‘老学究’的方式,培养出一群循规蹈矩的小学究。”于佳说。
目前,童学馆采用的是半日制学时安排,每次上课5个课时,包含了国韵诵读2课时、德行成长2课时、口若悬河1课时。在课堂上,老师们通过问思、扮演、玩乐、模仿、探究、唱歌、舞蹈、武术等形式进行传统文化教学。年轻老师们的亲切与活力,可以更好的一步步吸引着孩子们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给孩子授课的同时,童学馆也非常注重对家长的引导和培训,开设了免费家长课堂,提出:家长进步1%,孩子进步100%。鼓励家长朋友言传身教,带动孩子一起进步。
在这样的氛围里,孩子们悄悄发生了改变,他们懂得了亲爱父母、尊重秩序,懂得了礼仪和自律,不仅变得心气平和、彬彬有礼,还爱上了阅读,喜欢上思考,整个人变得更加自信,开朗。
一位是15岁少女周天然的妈妈,周妈妈讲起天然学国学以来的变化滔滔不绝。采访了解到,周天然是童学馆的第一批学员,由于馆里的课程体系非常科学系统,丰富有趣,所以她从第一次来上课就表现的很感兴趣。“天然这一学就是十年,几乎未间断过,十年来她的变化非常大,从小学到中学,她在学习上很主动,从来不让大人操心。而且,她还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曾在六年级参加学校组织的现场作文比赛时,用一篇临场发挥的文言文作文让全校老师大为青睐,喜获满分,所在学校为此还专门发稿重点表扬了她的文学素养呢。”说起天然这十年来的变化,周妈妈满是骄傲和对童学馆的感激。
周天然的文言文满分作文
另一位家长是6岁半小女孩满满的爸爸,说起孩子学习国学以来的变化,他的开心溢于言表。据满爸讲,当初他也是斟酌再三才选择的童学馆,“满满在童学馆学习的这近三年来,变化明显,可以说我当初的选择是非常正确的。她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明显优于同龄孩子,而且她也建立了良好的是非观,这让我感到很欣慰。另外,满满刚入学童学馆才半年多时,就已经能在家和我们大人玩‘对诗’了,那时我和她妈妈就经常败下阵来……”从满爸的言语间,能感觉出他是打心底里欢喜。同时,他也在采访中多次表达出对于佳校长和童学馆的感激。
学而有乐、学而有法、学而有识、学而有思、学而有获。在趣味学习中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人生智慧和深厚的人文底蕴,构筑孩子的精神家园。通过国学的浸透与熏陶,书籍和礼仪的教导,让孩子懂得自立和懂礼,这些童学馆可谓做到了极致。
最后,于佳表示,传承国学教育的道路上需要勇气和创新,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可以重视到国学教育,参与国学教育,能够让孩子们在儿时扎根沃土,体验和浸润在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中,将来成为浩然正气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