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式,造就一种课堂,让更多新老师能快速立足课堂,熟悉课堂,每一个学校或体制都形成一种教学模式,供新老师或新入职模仿,尽快站立课堂。第三周有幸观摩了我校第一轮骨干教师示范课,第一次目睹了“五学教学模式”的风采。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五学模式”与“两部四环”的粗浅认识。
我校数学组经过多年的沉淀与思考,结合增城区十三五规划课题分层作业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为了不增加学生额外课业负担,我们独创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课堂特有模式“两部四环”,即将一节课分为两部分(新授课20--25分钟,巩固练习15分钟),再细化到课前导入,研究新知,巩固提升,课堂总结四个环节。在多年实践运用下, 我校小学数学逐步向高效有效课堂趋近,课堂上不但创造了学生自学意识,合作共研能力,当堂达标,个性化指导的目的,尤其是课堂练习巩固环节,给孩子们充分的练习时间,题目分四个层次(基础训练,提高训练 拓展训练及自创训练),给不同孩子提供成长巩固和挑战的平台,解决优生只做基础的乏味,在拓展,自创中开拓思维,挑战自我的能力,学困生在基础中增强自信,教师点对点的解疑,课堂中也能收获进步,中等生跳一跳也能满足挑战拓展题的乐趣。
本学期在我们小学数学组两部四环的基础上 ,全校开展“以学为中心”,全面铺开“五学”教学模式,即“单元导入,目标导学;合作探究,任务驱动;展示评学,教师点拨;变式拓展,实践用学;课堂小结,反思理学”,其实和我们以往教学模式仔细对比,其实是相通的,不过在合作探究任务驱动方面很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需要在此环节下足功夫 ,问题的设置,每一步的自学引导语就特别的关键,引导语的设置牵扯到学生能否能顺利开展自学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即任务)。而在展示评学,教师点拨环节,小组成员的参与和倾听很关键,就好比小组合作中分工是否明确,是否人人有任务,人人都参与,而不是个别精英的展示平台,对于“学困生”的参与至关重要,展示评学环节,一定要让其他小组提出质疑提问(这样才能让展示评学发挥作用,但展示组不能顺利解答,就要发挥其他小组的力量,或教师的力量),在五学模式中的以上三个环我想应该属于我们“两部四环中的第一部分”,异曲同工,目的相同,只是叫法改变而已。紧接着的,变式拓展,实践用学这一环节就相当于我们的分层练习,巩固提升了,这一环节充分,分层次检测学生当堂新知的掌握情况,题目的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既巩固了基础又拔高了思维,让学困生学有所获,中等生吃得饱,优生得到挑战并活跃了思维。课堂小结,反思理学相当于两部四环中的最后一环,课堂总结,在这一环节,五学更胜一筹,不但让学生总结了本堂课所学知识,更让学生反思寻找自身在本节课学习中的缺陷,便于课后及时的解疑或补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我校“五学”模式的深入学习中,自己深知还有很多不明之处,我愿深入同事课堂,继续耕耘,更加清晰的学习探究“五学模式”,让五学模式真正在课堂发生,为学生的课堂高效学习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