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网译:孔子说郑国的子产,“有四种行为合乎君子之道:他的行为很谦恭,对待上级能够做到敬重,对待老百姓有恩惠,役使他们合乎时宜。”
在《问谥》篇,卫国的孔圉死后谥为“文”。
孔圉与孔子有交集,算是同龄。子贡对孔圉的谥号有疑问,孔子对既成之事,“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不再说仁,不再说德,而以孔圉能“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作为“文”释。
依照孔子本意,仁为本为根,仁无本无根,礼为非礼,仪为非仪,但孔子以大小仁把孔圉给匡了出来,是以孔圉“文”之有理。
孔子已是古稀之年,虽自言已“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但子贡心里念叨的估计也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云云。
子贡有疑问也只能适可而止,不再追问,如果是换做宰我,或许又用“丑”或“纵”把孔子给怼回去了。
但编《论语》时,孔子已经死了。
编到这里,孔子刚把孔圉的“文”解释完,又把郑国子产给编上来了。
不知道是编写组是有心还是无意,还是孔子说的话,不知是何意。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
子产者谁?
子产死于公元前522年,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姬姓,公孙氏(一说国、东里亦为其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谥成子。
子产是郑穆公之孙、公子发之子,前554年为卿,前543年执政,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
子产死的时候,孔子三十岁。
传说,子产死时,家中无财为其办丧,其子只得用筐子背土筑坟。百姓知道后,纷纷捐献珠宝玉器,但子产之子不受,于是百姓把捐献的财物,抛到子产封邑的河中,以悼念。从此河被称为金水河,也是现在郑州市的金水河。
百姓为子产之死痛哭三月。
《左传》:“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后人称子产为“春秋第一人”,“春秋第一伟人”。
子产在内政方面,不禁乡校,人畅其言,宣泄有道,则民心顺;善善恶恶,以民为师,则民心凝。封沟洫,作丘赋,为民求生,为国理财;财丰民安,财聚国强,此增生机。铸刑书,此树秩序。
在外交方面,审时度势,或陪简公朝晋,或随定公会盟,周旋应对,要求合理纳贡,平等相待,不失尊严,又不开罪强国,有胆、有节、有理、有利,不卑不亢。
在个人思想品质上,子产信德而不信邪,主张修德免灾。
病危交代薄葬,廉洁终生,并以为政宜宽猛相济为嘱。
子产主张依法治国,是春秋法家第一人;提出人性观念,认为“夫小人之性,衅于勇,啬于祸,以足其性而求名焉者”,成为中国哲学史上探讨人性问题的开端。
孔子与子产道不同。
孔子不伐异道。
孔子评价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如此之子产,死后谥“成”。
孔子焉不知“成”之于“文”要差好几个量级,是以子贡有疑。
六艺是孔门必修课,子贡懂谥。
春秋礼乐崩坏,只能说到孔子离世时更崩坏了,以至于孔子只能中庸。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