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只有一个牙
2024-01-13 13:12  浏览:1137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与“庭前柏树子”

燕王(李匡威)领兵收取镇州府。
善观天象的人说:
“本地有圣人在焉,不宜兵戎相见。”
燕王和赵王(王镕)遂罢干戈。
二王问:
“赵州贵地,高人是谁?”
有人说:
“一百二十里外,观音院住着嘞,年龄也不知多高了,是有真道眼的。”





庭前孤柏=只有一个牙

二王税驾观焉。
既届院内,师乃端坐不起。
燕王遂问曰:“人王尊邪?法王尊邪?”
师云:“若在人王,人王中尊;若在法王,法王中尊。”
燕王唯默然。
师良久中间问:“阿哪个是镇府大王?”
赵王应诺:“弟子。”
师云:“老僧滥在山河,不及趋面。”
——《赵州真际禅师行状》

注意:
这里的“老僧”,
依旧不是(色身肉体之)老僧本人,
乃谓“”谓“”也。
滥在山河”者什么人?
非人,或天人也!
为这个事,老禅友茱萸是说过天人的:
“寻寻觅觅几十年,也该居有定所了吧。”
古佛云:“那你说那我该住在哪咧?”

所以莫怪老僧没有来得及去拜见王啊。
所以赵州对赵王说的“人话”,颠倒着听、反过来听(“正言若反”)就是法语箴语:
“大道无处不在(“滥在山河”),只是大王你未见到(“”)啊。”
不知回鹘王听懂了这番客套话没有?
不知诸位知道这里的“”指谁吗?

如如不动法中王,举足无非是道场。
不到水穷云尽处,争知觌面是檀郎?
——高峰《示如法禅人》

嗯嗯,与文远论义时,老僧说法就直接了:“我是个驴粪蛋。”
注意,这里的“”已经不是赵州本人了,直指“真如”,隐代“大道”。
活脱脱的道家遗风。为什么?
一家子人啦,“方便说法”、“因材施教”也。

师见大王入院,不起。
以手自拍膝云:“会么?”
大王云:“不会。”
师云:“自小出家身已老,见人无力下禅床。”
——《赵州录》

次日的事更有趣:
大王的手下人临走前想搞点事情。
老头听说后即下床迎接。
手下人不解了:
“昨大王来时(我等站那)你坐那一动不动,今天我来时,你却下床相迎为啥啊?”
老头说:
“等你坐到大王位置时,我就不接了。出门右拐,走好不送。”
原来古佛是有原则的人,他心里分别得门清:
“下等人来,山门外接;中等人来,下禅床接;上等人来,禅床上接。”
原来古佛既教修行,也教做人。

赵州打小就表现出了极高的表述天赋。
在最初记忆里,他到安徽池州拜师时,南泉就是躺在床上接见后生的。
“从哪里来?”
“瑞像院。”
“都看到了什么瑞像?”
“民间的各种灵异传说一样没见过,我只见到如来搁那躺着咧。”
“这是跟谁学的?”
“跟谁学的不重要。在这寒风凛冽的深冬季节里,您老人家还是不要穿得如此单薄,容易伤风感冒哈。”

“近离甚么处?”
“瑞像院。”
“还见瑞像么?”
“不见瑞像,只见卧如来。”






课外作业:
这“卧如来”意旨如何?
参考答案:
是的,那位博士说对了,“卧如来”不就是那位床上躺平的南泉导师嘛。嗯嗯,这位博士也说对了,“卧如来”并不是那位躺平的南泉导师。言而总之,就像日后赵州做导师时他指着“庭前柏树子”(说法论道、直指人心)一样,无论(南泉)横(柏树)竖,不都是同一个“”吗?所谓“常道”、“亘也”——“自今及古,其名不去”、“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后面画面美得非常道、不能看,各位脑补一下:
南泉打了个响指,立刻带他到了大堂行拜师礼了。

啧啧,完全与世法颠倒的非人之道,古佛(见赵王)这波作派,二百年后的大学者看得神魂颠倒:
“印哥:我要过去玩,请保持你的范,不必接我,见字如见面。坡弟。”
到了那天,久候在寺门外的玩伴,上前热烈地拥抱玩伴。
“你的道行不咋地啊,叫你不要接车,还是不免俗套跑来接个P啊。”
“哪锅来接你了?我还在床上正睡得香嘞。”

赵州当日少谦光,不出山门迎赵王。
怎似金山无量相,大千世界一禅床。
——佛印







896年,古佛被赵王接入镇州。
此为回鹘王首次供养赵州,故斋筵盛大。
斋将毕,是安排设问。
怕累着老人家,故也“从上至下,一人一问。”
“问啥?”
“自是……问佛法呀⊙o⊙”
“我搁这坐咧,你们却要问佛的法?”
ಥ_ಥ

啧啧,这是多大的“自信”啊,
灵魂得“饱满”到什么程度,
才能说出来的话?

“如何是赵州?”
“东门、西门、南门、北门。”

非人的讲话,我们不能用凡夫位的思维模式去理解。
非人讲话是一种超越了世人的思维的思维。
赵州府的四面有四个城门,他挨个数道了一遍,在世人的思维里面,这就是人老了说话就是啰嗦就是絮叨。
而在天人的“世界观”里,在“以身为天下”的道者那里,在“尽大地是自个”的禅人那里,无论其东门其西门其南门其北门有名相之别,总归都是古佛出入赵州的一个门儿——这个没有区别。
而在天人的“世界观”里,在“以身为天下”的道者那里,在“尽大地是个自个”的高僧眼中,赵州城虽然小了点,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东门其西门其南门其北门,合在了一起,不就是一个“”嘛,这个“城”(就是“天下”嘛)就是他赵州家的嘛,所以凌行婆说“赵州眼光,烁破天下。”我不知道说清楚了没有。
或者说,一通百通无所不在。所以凌行婆说清楚了:“赵州眼光,烁破天下。”
换言之,“整个赵州府(代“尽大地”代“天下”)是个赵州(代“”)。”
赵州四门”这个公案,说得就是“天人合一”嘛!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根旗竿。真君赶到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之,见旗竿立在后面,笑道……
——《西游记》第六回

对,十几岁出家到120岁圆寂,这是一百年的修行哈——
没有“天人合一”的深度默契、没有“即汝便是”的心境气场,不在十地菩萨的境界上,是说不出来这个话的:“这不就是。”






镇府大王问:“师尊年,有几个齿在?”
师云:“只有一个牙。”
大王云:“争吃得物?”
师云:“虽然一个,下下咬著。”

争者,唐宋流行方言,怎么的意思。
赵王问“师父一个牙怎么吃饭饭咧?”
赵州说“就凭这个嘞,下口就咬住了,可带劲。”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师与侍郎游园,见兔走过。
侍郎问:“和尚是大善知识,兔子见为什么走?”
师云:“老僧好杀。”

课外作业:古佛这只“兔子”意旨如何?
参考答案:“这个猕猴子捏不死,既死不去,又安得绝后再苏耶?”博山禅师换成“猕猴子”啦啊,呵呵。
好杀”即善于“诛心”,丹派曰“识神退位”,尼姑玄机说,“日出,则熔却雪峰。”
古佛没有一句废话。这是在漫不经心地说“禅机”、闲话之间谈禅宗“大事”、随时随地聊“本地风光”,道曰“天人合发”,所谓不能“当机立断”则“稍纵即逝”、“当面错过”,正如龙牙说:“学道蒙师诣却闲,无中有路隐人间。饶君讲得千经论,一句临机下口难。”(《居遁颂》)

古德六一:
如何是达磨一只履
踏断毗卢顶。
如何是慧可一只臂
等闲捏出虚空髓化作炎天三尺雪。
如何是僧灿一身罪
红炉片雪。
如何是道信一只虎
触着丧身失命。
如何是弘忍一株松
覆荫天下人。
如何是慧能一张碓
一踏到底。
——《即非禅师全录》

吾人平生要修炼的、要磨砺的、要打理的,不就是这“一个牙”么?
不就是赵州府观音院里的那一株“庭前柏树子”么?
不就是这“一只履”、“一只臂”、“一身罪”、“一只虎”、“一株松”、“一张碓”么?
不就是那一履西归一根拐杖一根手指或“一只白拈手”么?
及那“云门一脚,蹈地云干。”
及那“瞿昙热乱,达摩忙来。到头落得,一只皮鞋。”
及那“临济门下一支箭谁敢当锋。”
及那“尽大地是个破草鞋尽大地是个破木杓。”
及那“不要猜了,麒麟只有一隻角。”
及那“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及那“少室人不识,金陵又再来。临济一只眼,到处为人开。”
及那“正法眼藏么,一个破草鞋,无底亦无对。”
及那“静处闹处皆着一眼看,是甚么道理?”
及那“德山老汉只凭目前一个白棒佛来也打祖来也打。”
及那“如何是大机?师竖一拳。”及那“同道唱和,方名独脚。”
以及那“和尚生身阖阁之中却向毗卢顶上二十余年撑一只断头船子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还接同类。”
以及那“和尚生身阖阁之中却向毗卢顶上二十余年撑一只断头船子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还接同类”,以及那“师与侍郎游园见(一只)兔走过”,以及那“日出则熔却(一座)雪峰”……

艾玛,高山仰止了!
笔者把以上历史上无数知名和无名禅德的“语录”,这些堆入云端的各种“公案”,交给“码字猴”,人猜下“猴”看到了是什么?
对,有点像“屎山”——陈年累月且复杂低效的代码,因为改动成本巨大,所有人避之不及却又避不开……
“老猿”还会告诉“新猿”:“驾驭屎山的唯一方法,是把屎山扒拉开,每块闻一闻,找出和你要改的功能对应的那坨屎,把这坨屎包起来(封装),你就可以假装它不是屎,是巧克力。然后,在旁边拉一泡新的屎,等它风干成型(测试通过)就可以收工了。”

找出来了没有?
佛说“一粒粟”州曰“庭前(一株)柏树子”。
“屎山”最初的构思者,是具有开拓思维的智者……
“屎山”每一代的建设者,也都是颇识时务的俊杰……

“什么是佛?”
“麻三斤。”

这个答复殊无意味!
这个没有意味,意在告诉同学:
逻辑“不断,则“轮回”不断。

“什么是佛祖西来意?”
庭前柏树子。”

而赵州回答的不是无意味,实在是意味深长!
假如他回复个“一”(或“道”),一些人(在理上)就略有所悟了。
假如他用“柱杖”在空中或地上“画一画”,一些人(在理上)就略有所悟了。
假如他用“一根柱杖”予以当头棒喝,一些人(在理上)就略有所悟了。
而古佛就这里恁么省略了(一棵)两个字,就彻底几乎把僧俗两界所有学者围住了!
置人于极大的困惑迷津纷纷猜疑中:
令其没顶!
令其没顶!!
令其没顶!!!
进而促使学人一心一意地去参——出——元神、真我、法身、佛性——来!
向死而生”、“坐碍反通”——这是禅宗修行的基本模式。
从老头引以傲娇的“只有一个牙”那话头里,人就知道他意味深长地说了三遍的(古刹庭前的)一棵树,除了=(本人口里的)一个牙,还能=甚么?
空荡荡的院落里,竖着那么显眼醒目的、“覆荫天下人”的那么一个“”——只因为这个它躺平了,人就不认得了这个“”了么?州曰“只见卧如来。”

把禅人们一系列的关乎一个、一只、一条、一株等等、等等各种名相的“话术”,放在文化传统的层面上看,是“一眼”就能看清楚的:
这是印度传统的“独一无二”论的“泛滥成灾”……

在看禅人对“独一无二”的不顾一切的追捧时,
道人们也就“一眼”就该看出来个庶几乎了:
为什么终其一生也炼不出来他们追求了一生的“一粒金丹”咧?
原来吕祖的“一粒粟(中臧世界)”就是古佛的“一个牙”和“庭前独柏”,以及那著名的“无根树”的变异名相;
原来就是达摩归西时,挂在禅杖上的——那仅有一只又无鞋底的“破皮孩(鞋)”。
道曰“同出异名”禅说“异名同体”。

而每一代的攀爬者,其中大部分都在遭遇屎崩后被永远埋地在了万丈山底,只有极少数人能活着出来:
佛说“一粒粟”道曰“半升铛”,又曰“无根树,花正浓,认取真铅正祖宗。”

一切佛法悉入一法令一法入一切佛法。
一切诸人入于一人令一人入一切诸人。
一切诸根入于一根令一根入一切诸根。
一切诸根入非根法非根法入一切诸根。
一切诸相悉入一相一相入于一切诸相。
一切语音入一语音一语音入一切语音。
一切三世悉入一世令一世入一切三世。
——《华严经》卷三十四

小参云:兄弟大功才转,借为诞生。一色若消,方名尊贵。细中移足,鹤出银笼。位里回头,月铺金地。正不孤滞,偏自双行。放开则三世,都无空缺处。所以道,尽十方世界是尔一只眼,尽十方世界是尔自己,尽十方世界是尔光明,尽十方世界是个解脱门。什么处不是尔成佛处?什么时不是尔说法时?不见道“护明不从兜率降,一轮圆满十方周。”
——《宏智禅师广录》

户牖者,孔窍也。
喻如混沌之生也,块然而已。
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矣。
人有七窍,收视于内则生,纵之于外则死。
故有无之说,人能为之。若用于无而无所不为,无中生有,得其用也。有里生无,妙合先天。然谓有,则谓无弊。能于有无之中具一只眼,方是到家的人,无之以为用也。
庄子曰: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纲维是,孰居无事推而行是?
——《道德真经集义》

元旦,上堂:
“入新春,说新法。
眉毛宽,虚空狭。
拶得开,全机活。
无根树,花齐发。
花即且置,如何是无根树
?”
拽拄杖,便下座。
——《古雪哲禅师语录》







人一旦把著名的“无根树”,还原到它的最初的文化丛林里,人就可以看到了:
在禅德眼界里:
这无根树原来就=达摩归西时拎着的那只破皮鞋=行脚僧的仅剩一只又没有底儿的烂草履
=在毗卢顶上撑了二十多年的一片断头船子
啧啧,注意,还是无底的船……

无根树,花正圆,结果收成滋味全。
如朱橘,似弹丸,护守提防莫放闲。
学此草木收头法,复命归根还本原。
选灵地,结道庵,会合先天了大还。
——《玄要篇》

“无根树”被高道借去后,噫,再与“如朱橘,似弹丸”一关联,高僧的话头+高道的话头,这谁能受得了?这可怎么玩?
说过,白真人说过“吕真人譬喻金丹大如弹丸、色如朱橘”。(《橘隐记》)
噫——,内丹道的“话头”隐蔽不?坑大不?山高不?

“你受大王如此供养,怎么回报大王?”
“念佛。”
“念佛我也会。”
“好的,一会叫人给你一百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笑……死人了-`д´-

“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将什么报答?”
师云:“念佛。”
云:“贫子也解念佛。”
师云:“唤侍者将一钱与伊。”







对话里显见,“贫子也解”的,仍是以世人的思维模式解的。
他没有契入古佛的那个“尽大地是自个”的认识模式。
或者说,他没有到过古佛经常问的“到过本地么”的“本地”。
那么古佛要付的“一钱”,这时“贫子”还接不住——在本地法界能买到那一株“庭前柏树子”或者一颗真龙牙!
寻思他也不会接,在当地赵州集市上值不值老头一张嘴里只剩的那个糟牙?

发布人:4c25****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