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八篇文章,讨论了异常采购订单产生的原因、危害和解决思路。
其中,最重要的影响之一为计划调整对采购的影响,接下来,我们重点讨论异常计划(生产)订单产生的原因,以及背后的解决思路。
在讨论计划之前,我们先把思路再扩展下,从指标切入,结合计划流程项目,PSI(产销存)谈谈计划的顶层思考。
以前的文章中,我们讨论过流程框架以及企业重要的流程清单,真正产生直接价值的流程为LTC(商机到回款),这条流程为企业带来营收(回款)。
而要顺利的产生回款,我们首先要为客户创造价值,对计划体系而言,就是要准时交付,换成指标就是DDP(客户订单履约及时率)。
但是,要确保DDP的达成率,交付能力(交期)又是基本功,换句话说,交期快,DDP达成才有保障;而交期慢,DDP达成就没有信心;
就像一个人一样,反应很慢(背后有习惯、专业能力等多种原因),怎么可能好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呢?
按上推理,交期似乎成为了DDP的前置指标。
于是,在优化计划流程时,把大部分的精力投在如何研发及售前前置、如何推动产品的标准化、如何将生产过程串改并等,以确保整体交付流程的效率;这有问题吗,当然没有。
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客户满意才是我们初心。
就像质量的定义一样,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提出,从客户角度出发,产品质量就是产品的适用性。
即产品在使用时能成功地满足用户需要的程度,适用性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质量的内涵;而不是产品功能越多、品质越好才叫质量。
同样的道理,如果过于追求交期的缩减,到了一定程度后的改善是需要成本的,还不排除动作变形。
例如,为了缩短交期,提前大量备库(备原材料、备半成品、备成品等),客户正式订单下达后,直接调单发货,交期可以短至2~3天;
这是客户需要的吗,大部分情况,显然不是;本质上客户不关心交期,它关注准时交付。
提前备库益处多多,例如可以削峰填谷实现均衡生产(客户订单往往具备周期波动性),可以快速交付客户的订单(指标上交期表现也会不错);
同时,在财务表现上也会有收获,例如规模、产值、人均效率和制造费率等,均会趋良飘绿(与股票恰好相反);这种家里有粮,心中不慌的做法,结合指标趋动,被大多数企业所热衷。
马云说过,接一万个订单不是能力,接一个订单才是能力。提前备库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会掩盖诸多问题,例如制造不良品、设备异常、生产异常、采购交付异常、库存资金积压等,以及对现金流造成的影响;严重地讲,是一俊掩百丑。
真正的能力,是客户订单来了,我们整个供应链(企业内部价值链+外部供应商等),以库存最低,流程反映最快(软势力),这样的快速的交付响应能力才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
所以,我们要谈的计划改善基于的土壤,不是按库生产模式(MTS:make to stock);
而是按单模式(MTO:make to order),甚至按设计生产模式(ETO:engineering to order);当然,面向订单装配(ATO:assemble to order),在特定的场景也是可以应用的(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