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目见耳闻可求知 借助外物更获识
2024-12-29 19:34  浏览:346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用这句话来批评李渤的浅陋,可也有一些迂腐之人,据此认为苏轼说的很正确,认为一切知识皆要目见耳闻才为真。孰不知这种认识太死板,目见耳闻自可求知,但借助外物更获识,特别是现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科技,如同为思想的飞跃插上了翅膀。

目见耳闻固然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朱熹才会吟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目见耳闻是我们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渠道,也是能让我们获取第一手资料必不可少的途径。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更是我们在与别人辩论时不可置疑的表达,但知识的获取,如果仅靠目见耳闻,那也渠道也太单一了,而获得的知识也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去获取知识。

      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虽然不是目见耳闻,但如果经过了系统的推理,经过了前人的验证, 经过了科学的计算,也是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更远,就是这个道理。 

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古人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就医学上来说神农亲尝百草传《神农本草》,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他们为后人积累下来了丰富的中医文化。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屠呦呦在实验室里才提炼出了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现在学习中医的人只需记住每个中药材的药性及治病的药方而已。除此之外,宋应星著《农工开物》沈括著《梦溪笔谈》留下了灿烂的农业文化,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的历史。前人给我们留下灿烂的文化知识。经过了代代的实践。虽不是目见耳闻。但也毋庸置疑,对此我们要做好传承和发展。

知识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学习的场地也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馆和实验室。随着网络走进了千家万户,随着手机和电脑的普及,学习知识变得轻松和愉快。通过搜索引擎,可以快捷的共享更多的资源库。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专业知识库。科学家 凭借科学的推技术,让宇宙飞船飞向月球,让深潜达海洋五千米,让高铁每小时行驶达三百公里以上,让锂电子为新能源提供动力服务,让导航准确到米。诸如此类,如果放在古代,古人不能目见耳闻,岂可相信为真,而今,我们皆习以为常!

所以说目见耳闻获取知识和依据互联网和数据库获取知识都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各有千秋,不能厚此薄彼。目见耳闻,千真万确,固然让你信之不疑,但经过科学的验证,严密的推理,得到的知识,也许更丰富,更实用。目见耳闻就如同用双脚量地,而借住互联网等科技就能很快知道赤道的长度,目的不一,不可厚此薄彼!

发布人:331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