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造车新势力融资浪潮基本上成为了是否能够进入比赛下一阶段的门槛,虽然并未在2020年完成IPO,但是总额为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不仅让威马拿到了单笔最高融资的冠军,也让它的技术和资金储备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与此相对应的是,威马汽车在9月份的“Tomorrow Talk 智话未来”沟通会上,向外界展示了一篇宏大的愿景,也就是威马汽车发布的由Intelligent Cockpit(最懂中国用户的智慧座舱)、Digital Architecture(业内首个全新自研数字化架构)、EIC(超级平台化三电系统)、Autonomous Driving(自动驾驶核心技能)组成的全新科技战略——IdeaL4。同样在9月,威马汽车在“2020百度世界大会”发布了其与百度共同开发的AVP自主泊车技术,并亮相了首款搭载AVP自主泊车技术的全新量产车型,这项技术借助L4级无人驾驶技术和实时大数据,实现了停车场景下的高度智能化、无人化,提供了“最后一公里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也让威马成为了国内最快落地、最快量产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品牌。
仅仅过去六个月的时间,曾经的技术概念便得到了具象的落地,威马汽车向市场献出了一套完成的技术落地路径以及量产产品。
2021年4月16日,“IMAGINE DAY威马畅想日”品牌发布会在上海盛大举行。发布会上,拥有“最实用无人驾驶”、“最好玩场景编程”、“最灵敏语音交互”的全新车型威马W6重磅上市,新车共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为16.98-25.98万元,并正式开启交付。
总所周知,所谓“无人驾驶”是指驾驶辅助技术能够达到L4-L5级别,而威马W6率先搭载高通8155芯片、率先达到L4级别无人驾驶、率先实现SOA技术应用,三个“率先”不仅彰显了威马汽车“技术立身”的基本发展战略,威马W6本身也是所有造车新势力今年上半年唯一交付的一款新车。
既然谈到了率先达到L4级别的无人驾驶,就有必要重点推出一下威马W6所搭载的两项尖端技术——HAVP(自主学习泊车)和PAVP(高精地图泊车),我们曾经专门针对这两项技术作为详细的解析,两项技术都是非常典型的场景化技术,解决的也都是特定场景下的用户痛点,两者的底层技术其实都来自于AVP自主泊车技术,而因为对应的场景不同又衍生出两条技术路径。
PAVP技术在商场等无固定车位公共区域的应用方案是:停车时,用户下车后车辆可以开启自主巡航,通过车位智能搜索、阻碍物识别及绕行最终实现智能化的全自主泊车;取车时,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召唤车辆自动驾驶至用户所在位置。而HAVP技术在家或者办公室这种有固定停车位的场景下,可以让车辆先完成一次线路学习,自此之后用户在停车时都可提前下车,由车辆自主寻径完成泊车入位;取车时,用户同样可以通过手机召唤车辆自动驾驶至用户所在位置。
具体到威马W6车型上,HAVP技术已经在车辆上实现了落地,而PAVP功能则将在年内通过OTA升级推送给用户。从两项技术的解析中我们不难看出,HAVP+PAVP的组合能够完全覆盖我们日常生活中办公+家庭的各类泊车痛点,可以说是最快量产也最实用的无人驾驶技术应用。
驾驶辅助技术提升的先决条件其实还是强大的硬件体系,威马W6率先搭载了高通SA8155芯片,算力提升8.5倍、图像处理能力提升20倍,在3D图像和特效处理等方面获长足进步。在传感器方面,5个77GHz毫米波雷达、2个高清前视摄像头、4个高清环视摄像头、12个超声波雷达高效协同。
而在“传动”方面,威马W6配备的新一代转向电机能够快速响应方向盘转向,让车辆精准行驶在记录的路线上;高效能集成电机带来更强悍的动力输出,转化效能高达95%;i-booster+博世9.3版ESP具备迅敏的毫秒级控制反应,实现即停即止的制动效果。
基于这样的硬件配置,威马W6不仅用HAVP(自主学习泊车)和PAVP(高精地图泊车)技术实现了特定的低速+封闭场景下的无人驾驶,在日常过程中也针对中国路况开发了全功能L2级智能辅助系统并且进行了全面的迭代升级,搭载了全新的Living Pilot 3.0智行辅助系统,提供20项驾驶辅助配置。新增拨杆变道(ALC)、交通拥堵引导(TJ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NLP)、前方穿行预警(FCTA)、后方穿行预警(RCTA)、后部穿行制动(RCTB)、开门碰撞预警(DOW)、遥控泊车(RPA)等实用功能,让车辆成为安全、自由的出行空间。
与此同时,威马W6在智能交互维度也交出了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与通常堆砌功能的智能化方向不同,威马W6的智能化更强调“定制化”,更强调将“定制的权力”交给用户。威马W6是国内首台基于“用户定义汽车”理念打造的量产车型,更是国内率先实现SOA技术应用的量产车型。用户既可以直接体验官方预置的“小憩片刻”、“亲子空间”、“智能节能”、“性能模式”、“高速省心”五大场景模式;也可以选择亲自操刀,通过威马智行APP开启自主编程,实现驾驶辅助、车窗、座椅、空调、驾驶模式、音乐、氛围灯等多项主被动软硬件模块的自由组合与设定,还可以自己制作不同出行风格的“场景卡片”。这种自定义的“场景卡片”,将自动添加到一块12.3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幕上。这块悬浮式屏幕将与另一块12.3英寸全液晶数字仪表盘共同组成双联大屏,加上底部8英寸i-Touch车控屏,营造出科技感爆表的三屏互联效果。三块屏幕分别对应车辆的信息呈现平台、信息控制平台、车内环境控制平台,分工合理,便于用户识别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