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迈上几个“万”的台阶今年再增5.5%,上海高质量发展有底气
2022-01-23 22:44  浏览:23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尽管困难挑战不少,但上海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这个目标,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1月23日,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府在世博中心举行记者招待会,上海市市长龚正与记者见面。在谈及今年经济增长预期问题时,龚正给出了坚定回答。而他所说的目标,是“兼顾了当前和长远,综合考虑了需求、供给和预期面临的压力”定下的5.5%的经济增长目标。

对上海来说,挑战不少,但动力很足。

迈过几个“万”的台阶

龚正表示,在过去的一年里,上海不断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打造中心节点、战略链接,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最直观的就是几个重要指标上了新台阶。

“可以概括为几个‘万’——GDP突破4万亿元新台阶,达到4.32万亿元,增长了8.1%,继续保持全国城市首位;外贸进出口总额也突破4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6.5%;第三产业增加值突破3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万家。”龚正说。

这意味着,上海不仅仅经济规模居全国城市首位,并坐稳了最大工业城市王座,而且在持续的开放和创新升级中,作为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

上海社科院应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伟认为,上海正在形成产业高端化的态势,增加值的突破反映了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

在龚正看来,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是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守牢安全底线的过程中取得的,体现了城市的韧性;也是在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民生的过程中实现的。同时,这些成绩还是在加快落实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支持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中取得的。这些成绩,为上海接下来的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基础。

2022年被视为上海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一年。上海社科院党委书记权衡表示,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功能能级提升、体制机制不断深化的过程。目前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还在加强中,未来两三年内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仍是外商投资热土

外资是促进上海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2021年,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上海实际使用外资额再创新高,达到225.5亿美元,增长了11.5%,呈现逆势上扬态势。超出预期的数据还有,2021年,上海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增加了60家,总数达到831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增加了25家,累计达到506家。

“这说明,上海仍然是外商投资的一片热土,是跨国公司布局产业链、创新链的首选地之一。”龚正说。

自2002年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以来,上海就始终保持内地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城市的地位。

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早在十多年前就把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设在了上海,是上海持续高水平开放的受益者和见证者。该集团中国总裁周涛告诉第一财经,疫情背景下,全球的供应链越来越依赖中国。在双循环经济发展的格局下,上海及长三角地区作为集团在全球的布局重点,也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就在最近的两年里,这家昔日的化工业巨头做出了向健康、营养和生物科学领域大步迈进的战略决策。

贺利氏于2014年把在上海的中国区域中心升级为大中华地区总部。贺利氏大中华区总裁艾周平表示,正在深化“五个中心”建设的上海拥有发展总部经济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资源和环境配套,这也是公司陆续把地区总部、研发中心、贸易型总部放在上海的动力所在。

不只是制造业,在金融业的引领开放中,国际知名的金融机构也在以上海为入口,加速布局中国。2021年6月,贝莱德基金正式成为首家获准在中国独资开展公募基金业务的外商资产管理公司;8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获批成为全国第一家外资全资控股的证券公司;11月17日,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批成为中国首家合资转外资独资的人寿保险公司。

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统筹发展,推动着上海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2021年,上海口岸货物进出口总额10.0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继续保持世界城市首位。全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0610.35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703.33万国际标准箱,连续12年排名世界第一。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225.5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5%。

过去一年里,上海五个新城建设全面发力,并将在新的一年里全面推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教授张晓玲认为,作为全球城市价值链顶端的城市,上海不再局限于等级城市,而是网络型城市,这让城市的节点性功能变得愈发重要。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与周边城市的连结越来越紧密,上海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都将越来越显著。

除了继续增强中心节点和战略链接功能,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上海今年将加快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实行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推动率先试点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度型开放举措。

新动能和新突破

对于上海而言,未来的新动能,重点仍将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上。

龚正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上海今年要全力推进三大产业“上海方案”,加快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强化新赛道布局和终端带动。

另外,上海也已在制定新赛道布局方案,尤其要在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领域发力。以绿色低碳赛道产业为例,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1.9倍;新能源增长16.1%;节能环保增长8.8%。

1月23日,龚正表示,近年来,上海已从供需两端推出一批支持政策,近期还将出台实施意见,比如推动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很多新能源汽车都是智能网联汽车,去年下半年开始,智能网联汽车“缺芯”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上海也正在加大力度布局车规级芯片的生产,尽快解决汽车“缺芯”问题。下一步,还将继续统筹推进技术研发标准,制订推广应用数据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新能源汽车大赛道上加快培育发展新优势。

为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海也将全面发力“五型经济”,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深入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首台套设备、首版次软件、首测试场景、首批次新材料等创新成果先试先用,积极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作为上海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龚正在23日提出,目前,临港新片区去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2550亿元,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0%和62%。今年是临港新片区“三年大变样”的决战决胜之年,重点聚焦三个“新”上下功夫。

其中,第一个“新”是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第二个“新”是要深入推进新一轮的制度方案。第三个“新”是要着力培育新功能平台。依托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加快国际中转集拼等功能性平台建设,推动保税维修、绿色再制造等创新业态的发展。

发展新动能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原动力。2021年,上海出台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明确从形成基本框架体系走向实现功能全面升级。

龚正表示,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形成了基本方向,正处于功能全面升级的关键跃升期。上海将以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为战略基点,以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为主线,聚焦机构、设施、队伍这三大重点下更大的功夫,争取更大的突破。

未来的新突破,首先是机构,其次是设施,第三是队伍。龚正说,要加快集聚一流的科研机构,加快建设一流的科技设施,加快打造一流的科研队伍。

目前,上海已经集聚了一大批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去年,在上海的国家实验室已经全部挂牌,还引入了生物医学前沿产业创新中心、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上海也已经建成大科学设施装置有8个,在建的有6个,还有6个已经纳入到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规划。

作为第一资源、第一要素,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是国家队,依托国家级的科研机构,集聚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二是地方队,推动张江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三是民间队,支持华为青浦研究院等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壮大高水平的研发人才和工程师队伍。四是国际队,依托世界顶尖科学家联合实验室,外资研发中心等,大力引进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和团队。”龚正表示。

(记者胥会云对此文亦有贡献)

发布人:3443****    IP:106.39.4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