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光谷加入“新势力造车”,武汉如何布局智能网联汽车
2022-02-16 14:20  浏览:260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作为国家重点布局的汽车产业基地和传统汽车产业重镇,武汉如何抢抓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机遇?

16日上午,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工委(扩大)会上,光谷正式宣布加入“新势力造车”,2022年将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业园,带动“光芯屏端网”扩容升级。

以传统汽车制造业为基础的武汉经开区也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至此,武汉将以武汉经开区和东湖高新区“双龙戏珠”的格局展开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布局。

传统车城谋转型

目前,我国已形成包括顶层产业发展规划、法律法规、路测、商业化应用等在内的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发展战略,并先后确立16个“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的试点城市,武汉位列其中。

长期以来,武汉把汽车产业集中布局在素有“中国车都”之称的武汉经济开发区。武汉经开区现有汽车产量超过100万台,到2025年汽车产量将力争突破200万台,汽车工业产值突破5000亿元。

为抢抓智能网联汽车机遇,武汉经济开发区在去年3月印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该措施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构建、技术研发、产品测试、示范应用等6大方面制定了16条扶持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奖励2亿元。

随后,多个新能源整车厂相继签约落户武汉经济开发区:2021年4月8日,“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小鹏汽车确定在武汉经开区建设智能制造基地;5月31日,央企中首个高端电动汽车品牌岚图汽车与武汉经开区正式签署投资协议;12月21日,作为东风公司“东风风起”计划、“科技跃迁”行动中重要一环的高端新能源越野车项目签约落户中国车谷;2022年1月5日,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标杆工厂落户武汉经开区。

根据“十四五”规划,武汉经开区力争每年引进10~15家新能源电池、高精地图与定位、激光雷达、车联网、芯片等相关企业落户,到2025年,累计引进2~3家新能源整车企业。

光谷造车的底气

与此同时,武汉另一端的东湖高新区也希望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上有所作为。

早在5年前,光谷便有意涉足新一代汽车产业。2016年12月,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武汉东湖高新区、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三方曾签约,拟在光谷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长江蔚来基金”,并在光谷投资不少于200亿~300亿元建设智能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其中包括年产20万辆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研发及标准检测中心等,致力于打造下一代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然而,这一项目意外流产,光谷错失了一次重要的“新势力造车”发展机会。

时隔多年,光谷重燃“造车”希望。去年3月14日,武汉东湖高新区发布“光谷硬核科技十条”,每年拿出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硬核科技”企业的范围就涵盖了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融合应用。

武汉依迅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付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光谷拥有11万家创新型企业,在汽车芯片领域,培育了聚芯微、华引芯等多家潜在独角兽企业,拥有全球第二的EDA供应商新思科技、长江存储、武汉新芯等头部芯片企业;在车载半导体显示领域,光谷重点布局的深天马2020年市场份额达到14.3%,TCL华星斥资75亿元重点布局车载显示器;在车联网领域,光谷集聚了华为、中兴、中国信科等国内前三大信息通讯企业,是车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承载者;在智能座舱领域,国内每10台新能源汽车有6台PTC加热器来自武汉华工科技,空调温度传感器全球市场份额占据70%以上;在车载导航及自动驾驶领域,海微电子是蔚来汽车供应链中除动力电池外中单车价值最高的配套企业,极目智能是中国无人驾驶30强企业。

16日上午,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工委(扩大)会上,东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洁提出,光谷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向3000亿元目标冲刺,占武汉市GDP总量比例力争达到15%;力争新增企业2万家,新增百亿级企业2家,新增上市公司10家以上,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森林式产业生态。

在2022年的重要工作中,刘洁重点提到,光谷将谋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终端产业园,带动“光芯屏端网”扩容升级。

付诚认为,武汉可充分发挥光谷科创大走廊协同创新优势,支持光谷联手“鄂黄黄咸”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引进重大整车项目;推动“光芯屏端网”产业和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光芯屏端网”产业外延、规模,打造“光芯屏端网”+“车路云网图”万亿级产业集群。

“双子星”错位发展

风脉能源董事长叶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上海、广州、合肥正在多区域、全产业链发展新一代汽车产业。相比之下,武汉推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较慢,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力度不够,缺乏打造“造车新势力”的勇气,抢抓汽车产业变革机遇能力不足。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下滑,乘用车产量下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汽车产业布局的起跑线上有所落伍。

付诚表示,光谷加入“新势力造车”,不是与武汉经开区“抢饭吃”,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可多区域、错位式、全产业链布局发展汽车产业,形成合力共同支撑武汉汽车产业发展,为武汉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目前,网联车与行业的对接较少,未形成新的消费场景,这是武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叶毅建议,武汉应加大场景和政策供给,加快推动公共交通、出租车、环境卫生等特殊应用场景率先实行智能网联汽车替代;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动相关市政道路智能化升级,加快建成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双智试点”城市;加大本土产业链企业培育,成立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基金,加大投资孵化力度。

发布人:dd55****    IP:101.229.3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