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维亚之所以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它与中国的关系紧密。” 6月8日在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本次博览会主宾国领导人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通过视频这样表示。
本届博览会6月8日至1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主要由中东欧展、国际消费品展以及进口商品常年展三个部分组成。
从捷克引进的万丰航空飞机到全球领先的立陶宛激光微加工项目、全球反射率最低的拉脱维亚防反射玻璃……一大批高技术产品和项目在本届博览会上集体亮相。
2012年至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年均增速8%,是中国与欧盟贸易增速的两倍以上。而在疫情肆虐、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的背景下,2020年,中国-中东欧贸易逆势增长,贸易额达1034.5亿美元,增长8.4%。这一势头在今年更是得到了提高,前4月中国-中东欧双边贸易总额同比增长了47.9%。
而中国与中东欧的重要连接纽带——中欧班列,2020年共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首次突破“万列”大关,波兰、匈牙利、捷克、立陶宛、斯洛伐克等已成为中欧班列重要通道和目的地。
小国的隐藏冠军
“首付20万元,总价180万元,不是很贵吧。”斯洛文尼亚的蝙蝠飞机在中东欧商品展馆的中心位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目光,站在一旁的蝙蝠亚澳通航科技(江苏)有限公司总裁吴昊(Danny Wu)正不断向来往的客商和与会者“安利”着自家的产品。
他随后指着前方的波兰企业展厅,幽默地道:“你看,比对面的游艇还便宜呢。”
在澳大利亚长大的吴昊,过去不乏接触各类品牌运动轻型飞机的机会。2008年,在了解到中国将逐步开放低空空域的政策后,他迅速意识到了巨大的商机:“欧美的私人飞机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而东亚和东南亚市场潜力和增速将开始爆发。”他比喻称:“这和我们上世纪90年代的汽车市场是一样的概念。”
成立于1989年的斯洛文尼亚蝙蝠飞机制造公司(Pipistrel d.o.o. Ajdovscina)主要经营轻型飞机的设计和制造,用途包括私人娱乐飞行和飞行学员培训等。截至2019年,该公司已生产超2000架飞机,主要客户遍布欧美。
吴昊表示,中国的低空开放政策已经成为全球最后一片掘金的处女地,并预计这一市场在未来五年将进入黄金期。据了解,目前蝙蝠飞机在中国已售出约50架。
2017年,作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16+1重点项目,投资超5亿欧元的蝙蝠飞机制造厂项目落户江苏省句容市。项目建成后,通用飞机的年产能力将达300架。吴昊解释道,未来在国内生产的两座电动飞机售价有望低于100万元人民币;四座飞机的价格控制在约500万元人民币,后者的飞行半径可达2000公里。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商用客机遭受巨大冲击,私人飞机市场却获得高速增长。
据咨询公司艾睿铂(AlixPartners)的调查统计,到2020年四季度,4至7人座小型飞机起飞次数已恢复到疫情前的约九成。与此相比,商用航空客流量较疫情前水平仍低约55%,接近腰斩。
在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句容也将成为“蝙蝠中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并作为进军东亚及东南亚等15个国家的桥头堡。
不仅如此,中斯两国在航空领域的合作还具有另一独特优势。2016年,中国和斯洛文尼亚签署了《中国民用航空局与斯洛文尼亚共和国民航局关于设计批准、出口适航审定、设计批准证后活动和技术支援的技术安排》,大大便利了两国间小型航空器等产品的双向交流。
吴昊解释道:“一方面,在协议签订后,斯洛文尼亚出口至中国的飞机就有了审定基础。另一方面,斯洛文尼亚作为欧盟成员国,未来在句容生产的飞机可以通过该国进入欧洲市场。”
波兰经济发展、劳动和技术部副部长罗伯特·托马内克说,尽管疫情仍在蔓延,波兰仍有酒类、农产品、食品等20余家企业参加此次博览会,不久后波兰企业还将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些都充分表明波兰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的迫切意愿。
在中东欧筑路架桥
在博览会内设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成果展中,高速公路在青山绿水之间蜿蜒而过的模型,尤为令人瞩目。这是在2019年建成的塞尔维亚E763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全长约300公里,是塞尔维亚连接黑山出海口的重要通道,也是连接巴尔干地区与周边国家的运输大动脉。
山东高速集团国际合作公司欧洲公司业务经理宁效会,在一线参与过该公路的修建。他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是中国企业在欧洲建成通车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双向4车道,设计时速130公里每小时,质量高于当地现有的高速公路”。
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高速公路所在的塞尔维亚南部地区,以丘陵和山地为主,在道路第五标段中还需要挖掘隧道。由于地质结构复杂,开挖过程中遇到了多处山体滑塌。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他们保质保量地完成道路的建设。
在E763高速公路建成后,作为内陆国的塞尔维亚,其商品可以经这条高速公路抵达海港,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塞尔维亚商品出口能力。
在完成了E763高速公路的工程后,宁效会的公司又获得了塞尔维亚国内新的工程。然而不久之后,新冠肺炎疫情就突袭而至,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塞尔维亚的疫情是自2020年3月开始的,后来蔓延形势十分严峻,当地政府被迫采取了宵禁等防疫措施,对工程进度造成了一定影响。
但他说,中方管理团队40多人一直待在塞尔维亚,没有离开,工程也没有停工,他们调集了国内优秀的管理团队前往管理,依然按照施工的进度推进。“最近我们已经打下了第一根钻桩,塞尔维亚方面要求明年年底通车,任务时间比较紧,但是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按时完成。” 宁效会说。
宁效会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塞尔维亚处于中东欧,其材料要求、质量标准等均与欧盟标准相似。在完成塞尔维亚项目后,他们又中标了波黑的基建项目,目前已经开工建设。希望以此为基础,进一步为中国企业进入中东欧国家乃至欧盟国家“铺路”。
在9日举行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高质量发展高端智库论坛上,商务部欧洲司参赞王宏亮表示,工程承包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中东欧开拓当地市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他透露,2020年中国在中东欧国家新增工程承包总额是54亿美元,增长34.6%,总体成绩非常不错。涉及的领域包括公路、铁路、桥梁、隧道和港口等,近几年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也有发展。
不过他也指出,项目的地理分布存在着不均衡,在塞尔维亚有较多集中,其次在黑山、波黑、克罗地亚这些国家,在波兰也有一些,但是在其他中东欧国家就鲜有布局。他建议可以积极探讨第三方合作,利用欧盟等外部资金来规避一些限制条款,更好地展开在中东欧国家的工程参与。
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相互投资不断扩大,正在从机械、家电、化工等传统领域,向物流、数字、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拓展,互联互通网络也更加立体多元。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是中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中东欧国家务实合作,也有助于促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促进中欧关系发展获得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