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马岩松“野泡泡”亮相大地艺术节,2024年最值得前往的艺术圣地,错过还要再等三年
2024-08-09 19:18  浏览:1534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7月13日,三年一届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开幕了,艺术节将持续到今年11月10日,展示包括84件新作在内的311件艺术作品。

越后妻有,是2024年最值得奔赴的艺术圣地之一。

从2000年开始每三年举办一次的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至今已经是第九届,走过了25个年头,成为“没有屋顶的美术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国际性艺术节。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海报(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01

大地艺术节,让衰败的乡村重现新生

大地艺术这种当代艺术形式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艺术家们为了表达对传统美术馆体制和艺术商业化的抗议,同时伴随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发起了大地艺术运动,将远离都市文明的自然环境作为艺术创作的场地,进行了许多激进的艺术实践。




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于1970年创作的《螺旋形防波堤》,是大地艺术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将6650吨玄武岩、泥浆和泥土堆在犹他州罗泽尔角附近的大盐湖中,形成一个巨型螺旋。(图源:Archdaily,摄影:George Steinmetz)

从2000年开始的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舞台位于新潟县中部,以十日町市津南町为代表的越后妻有地区,这里拥有众多良田,是日本有名的“稻米工厂”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流失、老龄化等问题。




越后妻有地区的老人们(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策划人北川富朗先生说过,大地艺术节是“让令人怀念的远古记忆在自己的基因中醒过来”,是“追溯生活、追溯时间之旅”

举办大地艺术节,也是为了让当地的人们重拾生活的尊严与信心,让当地的老人们重展笑颜,并非粗暴地把艺术丢到土地上,而是希望使乡土和艺术更具体地结合。

风景是艺术,大米是艺术,泥土是艺术……土地孕育的与人类创造的一切都是艺术。

1999年,俄罗斯艺术家伊利亚·卡巴科夫夫妇在考察越后妻有时,看到了在寒风中劳作的村民,心生敬畏,从而创作了作品《稻田》。写有诗词的装置矗立在荒废的梯田上,仿佛从田地中生长出来一般,彩色雕塑也生动刻画出当地人民勤劳农耕的形象。《稻田》成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标志性作品




《稻田》(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kamura Osamu)

草间弥生创作于2003年的《花开妻有》,充满生气的造型和草间弥生标志性的波点元素,使作品看上去和四周的山林格外和谐。草间弥生曾说:“这是我最满意的户外作品。”




《花开妻有》(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kamura Osamu)

法国犹太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在2006年第三届大地艺术节时创作的《最后的教室》,作品原来是日本新潟县松代站附近的旧东川小学,1997年,学校在送走了最后11名学生后正式关闭。艺术家采集了村民的心跳声,在二楼拐角的实验室中用多媒体设备将它放大,心跳的巨响充斥在整幢被幕布遮住的建筑物里。




《最后的教室》(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T. Kuratani)

网红作品《为了许多失去的窗户》,框住了远方绿意盎然的原野山川,它可能在告诉我们,不要忘了山川土地中被遗忘的风景。




《为了许多失去的窗户》(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T. Kuratani)

大西治大西雅子为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创作的作品《起身大合唱》,则体现出环保意识,蛙形装置其实是一个堆肥箱,利用微生物的活动将杂草转化为肥料,它提醒我们:人类是自然的重要部分,但只是一部分




《起身大合唱》(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kamura Osamu)

每一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游客数量,基本上都保持着10%~20%的稳定增长,越后妻有地区也得到了不少企业的资助,乡村就这样因艺术而得到了拯救。

02

中国艺术家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

25年来,有超过40位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参加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其中包括蔡国强张永和刘建华徐冰等大师级人物,他们的作品异彩纷呈,备受关注,成为艺术节的亮点。

2000年,艺术家蔡国强将家乡福建一座废弃的德化窑迁移到越后妻有津南町,借当地的山势建造出一座《龙当代美术馆》




《龙当代美术馆》(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Ishizuka Gentaro)

2003年,建筑师张永和领衔非常建筑,在田间为当地农民设计了一个“画框”空间《稻宅》,用钢格栅建造的装置,远看是一个取景框,近看是一座有两把座椅的亭子,给游客和当地农民提供了一个休息和观景的场所。《稻宅》使人们意识到四季的变化,它春天向水中投下倒影,夏天浮于稻浪之上,秋天站在稻茬之中,冬天被积雪包围。




《稻宅》(图源:非常建筑)

中国著名建筑师马岩松带领的MAD建筑事务所在2018年首次参与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改造了一条有20多年历史的观光隧道,作品名为《光之隧道》,成为当时艺术节上最具人气的项目




《光之隧道》(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casa & Pratners Inc.)

在光之隧道的尽头,一片水面将半圆的洞口反射成为一个完整的圆形的时光通道,内和外的边界模糊了,波光粼粼的水面也虚化了现实的天空和云,光变成了画笔,水、阳光、天空的变幻变成了颜料,为自然增添诗意。人们身处其中,像是飘在云端,在天地中漫步,山水借景,豁然开朗,是桃花源一般的追寻。




《光之隧道》(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kamura Osamu)

艺术家邬建安2018年的参展作品《中国屋·五百笔》,也是经典之作。邬建安收集了800名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笔画,然后把这些笔画刻下来,剪下来,重新拼组,不同笔画聚合、交织、缠绕,让不同人的缘分相聚在这个小世界中。




《中国屋·五百笔》(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kamura Osamu)

在越后妻有还可以看到中国台湾绘本艺术家几米的展览《KISS & Goodbye》 ,故事讲述了一个失去父母的少年,和小狗一起乘上电车,开启冒险之旅。几米浪漫的画风和奇特的想象力,和当地风景融为一体,仿佛误入了童话小镇。




《KISS & Goodbye》(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Nakamura Osamu)

2024年,马岩松MAD建筑事务所第二次参展,创作了全新作品《野泡泡》

“野泡泡”依附于室野村的一栋百年老屋,像从老木屋里吹出来的泡泡,半透明的结构透出柔和的光,仿佛可以呼吸。




《野泡泡》(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摄影:朱雨蒙)

这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上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还有绘造社创作的巨幅壁画《町的漫步》,以及留学日本的青年艺术家查雯婷《猫龙灯》




绘造社的巨幅壁画作品《町的漫步》(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查雯婷《猫龙灯》(图源: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官网)

03

大地艺术节,如何帮助中国乡村振兴?

近几年,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大地艺术节的模式也来到了中国,各种艺术活动以国内乡村为展览场地不断涌现,探索“大地艺术节”在中国乡村的语境中如何发芽与生长。

大地艺术节为乡村带来了什么,它又能否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懒坝美术馆,坐落于重庆武隆仙女山南麓,在远离都市文明的山野中,建筑师让艺术品、自然和人在同一场景中共存。椭圆形的主展厅,像是漂浮在山中的光环,整座建筑便是一件“大地艺术品”




懒坝美术馆(图源:C+ Architects)

2019 年,这里举办了首届武隆懒坝国际大地艺术季,分为《我从山中来》《大地的声音》《村落共生计划》三个板块。39组国内外艺术家呈现了41组艺术作品,在“把艺术还给人民”的主题下,艺术家们与当地村民积极互动合作,共创作品。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作品《心跳博物馆》(图源:懒坝美术馆)




托马斯·丹博作品《爱的小径》(图源:懒坝美术馆)

2018年,“中国大地艺术节第一人”孙倩联合北川富朗,共同发起了“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先后推动落地了“艺术在浮梁”村落计划、** “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开展。

由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的创始人北川富朗担任艺术顾问的“艺术在浮梁”艺术节,于2021年在江西省景德镇浮梁县举办,26位艺术家就地取材,利用闲置民房、废弃粮仓、茶园工具房等村中的建筑设施,进行在地创作,有些艺术作品的原型就是村中的居民。




真壁陆二作品《浮梁共生之家》(图源:艺术在浮梁,摄影:刘新征)




文那作品《解签“地精”》(摄影:刘新征)

艺术节中最出圈的装置是建筑师马岩松设计的《大地之灯》,村里茶山至高处的几棵针叶树,被一圈白色薄膜围起,每到夜晚,装置会被点亮,四种颜色缓缓变化,遥远呼应村庄的灯火,装置犹如村落的灯塔一样神圣,成为浮梁的新地标。




马岩松作品《大地之灯》(图源:MAD建筑事务所,摄影:田方方)

2022年11月18日,“艺术在樵山”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正式开幕,134组艺术家呈现了71个艺术项目。




沈烈毅作品《鱼跃鸢飞》(图源: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摄影:田方方)




朱哲琴作品《西樵禅钟 · 朱哲琴声音艺术装置》 (图源: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摄影:田方方)

马岩松的装置作品《时间的灯塔》这一次仍然吸引了众多目光。三层建筑结构被反射材料所包裹,高耸的多媒体灯柱披上了七彩轻衣,为村落增添了超现实的梦幻色彩。




马岩松作品《时间的灯塔》(图源:MAD建筑事务所,摄影:田方方)

推进中国大地艺术节项目时,在艺术之外,“大地艺术节中国项目计划”的发起者孙倩格外关注服务生态的构建,她建议在艺术节举办的地区增设公共卫生间,首先解决当地公共设施不足的问题,希望艺术的融入能和乡村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期间,当地街道的环境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图源:广东南海大地艺术节,摄影:田方方)

结语

艺术可以让乡村得到新生吗?答案一定是积极的。

一场场大地艺术节,唤起人们对乡土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当人们因为大地艺术节而对乡村的发展投入更多的关注,当千百年来植根土地的自然与人文积淀被艺术激活,便是一种积极的改变。

艺术里的村庄,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参考资料

《今年日本最大的艺术与设计盛宴,三年一度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来了!》(“青年建筑”)

《MAD 事务所参加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马岩松“光之隧道”展五行自然观》(Archdaily)

《大地艺术节的依托,是人们脚下的土地》(《三联生活周刊》)

好书推荐

《乡村景观改造图解》






“源于乡村,回到乡村”,本书梳理了我国典型的乡村景观原型,从创造式历史保存、乡愁景观的保存与恢复、公共艺术介入、多功能设施联结情感和乡土植物选用的角度,按街巷、埠头、檐廊、桥、驳岸、公共活动场院、宅院、书院、祠堂、过渡空间和田园景观等类别进行详细的图解分析,归纳出具有共性的模块,总结出具有普适性的设计策略和建设模式,方便广大读者参考借鉴。

《城市再生 城市更新行动实践》






中国房地产增量时代过去后,存量时代的关键是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空间和运营价值,这应该成为创新中国的重要内容。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要关注城市空间的再生,也要关注城市产业和城市生活的升级,这需要城市设计师的创造力、公共艺术家的想象力、区域管理者的运营力多方面共同推动,催生新的城市价值体系的形成。在当下的城市更新实践中,中国已经涌现出许多成功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更新案例,本书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汇编成册,分享给更多的设计师和管理者,作为进行城市更新运营管理的参考依据。

《城市更新景观改造》






本书案例遍及世界各地,既有现代景观设计史上的经典项目,也有富有时代感的项目。基于城市更新的视角,借鉴国内外实践成果及图文并茂的分析方法,向读者展示出如何创造具有包容性、可持续性和韧性的景观。书中内容分为8大部分,分别是小微空间(口袋公园)改造,社区花园改造,城市街区改造,菜市场改造,城市公园改造,桥底空间、架空层改造,旧厂房、仓库改造和滨水区、港口改造。

发布人:0036****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