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发展态势良好。2012年2月,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意见》,随后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了《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指导性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海水淡化产业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日,浙江海洋大学创新应用研究院周英棠教授团队在海水淡化领域取得了新进展。周英棠教授团队设计了一款海水淡化耦合碳基还原多功能器件使海水转化为净水的同时能够将二氧化碳通过光催化转化为其他物质,从而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传统的海水淡化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能量投入来产生清洁的淡水资源。这在无形中进一步增加了能源的消耗,同时也间接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而传统二氧化碳的固化主要是通过人为过程(木材蓄积量、土壤有机碳、工程封存等)与自然过程(海洋吸收、侵蚀-沉积过程的碳埋藏、碱性土壤的固碳等)所收集固化,但这通过这些途径的固碳总量是一定限度的,难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碳排放总量,同时,大规模工业固碳需要投入更多的能源消耗,是一种得不偿失的途径方法。周英棠教授团队充分考虑到相关问题,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与制备工艺设计,在结合3D打印制备的相关器件,将海水淡化与二氧化碳还原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该器件以太阳能为驱动能源,最大限度降低了其对资源的消耗,实现了绿色、节能和可持续的固碳与淡水收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