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周成林,1954年出生于江苏阜宁,1972年入伍,1998年退休,著名书画家。福布斯中国品牌文化代表人物。
艺术格言:“水静心平,不浮不躁,创新不离根,同道之长皆我师,笔耕究法追求美,功到自然成。“小字如行云流水,大字气势磅礴。充分利用”动”与“静“的结合,“力”与”气”共用,把书法这门独有的书写艺术“筋、骨、肉,“神”与“形”表现的淋漓尽致、赏心悦目、风格明显、法自天然、自成一派”。曾先后在文化、文史、文献、文物等出版社以及网络上发表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古诗词、名人名句、格言等六十余部典籍杂志文献。
2008年,曾先后发表周成林填画诗集、格言、感悟词集。周成林“楷书”,书法之“正道”。周成林浅谈书法入道的几个问题:“当代艺术的再思考与探究”;“书法是艺术,靠的是沉淀”;“艺术与风格”等论述都先后发表。多年的历练,写的是书法,出来的是思想、情感。把传统的书法和现代书法相结合,用抽象的奇妙书法技巧,大胆创新,字一笔书就一气呵成,依然蛟龙戏水,巨龙游天,用写意画的用笔方法,融入字中,字中有画,画为字用,行笔错落起伏,气度非凡。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追梦书法之根而不泥于师,同为书法之道,又异于同道,写出了动感,亦书亦画,谓之变也。心无杂念,只向艺术低头,持之以生而弗辞。
2019年,中国收藏,环球时报,国际在线“人物传奇”,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艺术百年”,CCTV-4"百年巨匠”,先后介绍其风格。中国书法研究,荣获2019中国书法终身成就奖,特殊贡献奖!
【作品赏欣】
观周成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已呈现出大家风范,“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高古净雅,功力深厚,一股诗意的美与纯清的书卷气扑面而来,从容自然中传承出传统书法文化的真髓,令观者如饮醇醪,如听仙乐。长期以来,周成林先生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广种博取,古为今用,开拓创新,迈着坚实的步伐一路走来,逐步成为文艺书坛中倡导新时代文化艺术的代表书法家之一。
李白听蜀僧弹琴,能够进入“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境界。而周先生的作品就具有独特的精神气场,能引起观者视野的景深变化,想象力不断得到飞升。观其线条之形,起伏之状,激越时,我们面前仿佛呈现出平沙列万幕,马鸣风萧萧的壮烈、“俱怀逸兴壮思飞”的放达,平静下来,也能象一棵小草一样在微风中抖动。
书法之法深藏于碑帖。后人修炼翰墨,必师碑帖风,觉悟法度,可写正宗。但是如果书法只有碑帖之法,无有创新之奇,书法写得再精湛也有书奴之嫌。得遇当代著名书画家周成林先生的书法作品,顿感满目飞仪,绝是与众不同的翰墨风范!
怀素书法妙于瘦,张旭书法姿于肥,周成林书法神通于特立独行,写成了千古一体!张旭善用墨,怀素善用笔,周成林笔墨皆有神通。他的书法在师贤圣的基础上,发挥个人书道觉悟的超能量,把笔墨、结体的表现力推向了三山巅。中锋行笔铁点银钩,散毫飞白云烟浩渺。结体奇欹,临危居高,秋鹰逐兔,将奔未驰。书之道在于笔墨之妙,先生书性超人妙作笔墨,借古开今,创建而成的“周书”尘外孤标,亘古未有。翰墨奇功,书史彪炳!
凡欲学书之法者,必需远师篆隶,深修楷法,然后恣意于行草,方可以放手写心,写透传统书法的精气神。观览周先生的书法,正是诸书皆成,博涉多优的典范。就算是仅写传统书风,周先生也可以在书坛拥有不俗的影响力。但是生而知之愤发,学而悟之忘餐的动能,让他对书法文化的传承,总有妙中增妙,新中更新的发心!所以他借古开今,开始了“周书体”的琢磨与建树。周体书法,极有笔墨使转的天趣妙哉!
常态化的笔法运行,无非是提摁顿挫四大动作,通过这四个笔墨运动的组合,生动中锋行笔为主,侧锋为辅的线条特点。再看周先生的书法,提摁顿挫已然娴熟精湛,然后又有“使”与“转”的挥洒自如。笔锋可作八面出锋的表现,亦可以作铰力自转的表达,笔锋的变化因为使转与铰笔的灵活应用,可以在一划之间变起伏于锋梢,在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
线条的变化已经是万千无量,总是有令人捉摸不定的运动魅力,不但有平面内线条激楚浪以成纹的动态,也有空间里侧入中行,中行转侧锋的立体视觉效果!如虬龙之蜿蜒,似鸾凤之徘徊。人常论书法是线条塑造的艺术,周成林书法的奇绝之处,就是基于线条的塑造,再进一阶,成为空间内线条、块面、光影相互映照的综合艺术!真是可以把笔墨铺陈得如龙跳天门,亦如虎卧凤阙!
这样的书法根在传统,却是亘古未有的新形象,新气象。先生作书法,有速度,有力度,更有气度!这既是他书法创作可以“行气而书”的原因。万物因气而活,书法亦不例外。但是气为抽象,意在体验,难以描述,贵在表达。周成林正是把抽象的气表达成了书法的气韵生动。笔墨起落,精彩焕神,因气而活,类万物之象,同自然之妙有,果然是写得心手双畅,智巧兼优。他的书法因有气,则为神!古人论书法,求的是形神兼备,尤贵于神。周先生作书法,恰合此论,当为真谛,成为神作翰墨的大手笔,这正是依气而觉悟书道的证见!
笔墨飞仪写天趣,怡心悦目作丹青。周先生有妙写翰墨的好功夫,随类赋彩作丹青必然会有以书入画的大精彩。骨法用笔的特征相当明显,对境造意作兰花,应物象形气韵生动,流丽渲染总是令人赏心悦目。一幅兰花饰雅舍,清芬无限,魅力无穷。画寿桃色彩生动,形象愉心,既有文化品位,也有吉祥寓意,雅俗共赏,上得了庙堂,接得了地气。画之渊妙,代不绝人。非文人不能执此修,非书圣不能立此功。雄才风范,一目了然!
——著名书画评论家 史峰 2020年9月9日
娓娓道来,自然天成。自然是个大艺术家,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而艺术是个小自然,古往今来,伟大的艺术家们都把“艺术的自然”作为最高目标来追求。这种追求不是靠技法,而是靠超越了技法之后的心灵、情愫和生命的跃动。在周成林先生的作品中,减少了笔法的刻意,而增加了笔性的天机;减少了人为的摆布,却多了自然的流宕;减少了谋篇的设计,而娓娓道出心中的天籁。苏东坡曾言“无意于佳乃佳”,徐青藤也说“信手拈来便自然”。
清风徐送,文雅闲适。中国书法艺术风格多样,流派纷呈,灿若星河,而品味最高者,当属“文雅”,所谓“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周成林的作品传承了晋人的形与神,汲取了宋人的情与意,但他更多地理解了晋人对自由生命和唯美生活的追求,更多地洞彻了八大、弘一、谢无量、徐悲鸿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况味,故能由谨而专,由专而博,规矩通审之后而意气平和,使笔下流溢的既是前贤的古法,又是个人情性对古法的涵咏与掩映,继而彰显出文的魅力和雅的境界。如“壶中岁月最清长”一帧,字字珠玑,不离古法,又沉浸于情感的溪流中,潺潺流泻,水波不兴。
笔墨学养的大境界。“笔墨”作为中国画的精髓,乃中国画审美情趣的重要载体。周成林先生作为一名中国书画艺术家,除对生活要有独到的见解、真挚的情感外,具备笔精墨妙的绘画表现技巧及多方面的文化修养均是极为重要的。常言:“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而一幅好画,同样也会令人难以忘怀。其魅力所在,除去能看得见的形象外,更在于其笔墨之外看不见却可以感知的某种气息,而这种气息较之画面更为重要,它乃作品的“意境”、乃作品的灵魂所在。
在画面显现上,周成林先生的画清澈通透、疏朗简静,极具灵性。对于绘画而言,可以画的精微细致,但要画出通透性灵之特征,却并非所有人都能达到的。灵性的作品具有“只可赏观不可亵玩焉”的高贵品格,内蕴着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同时这也是画家本人内在文化修养的图像化显现,从而使得其画作一旦进入我们的心目,瞬间就能成为我们内心的文化精神之骨。另外,先生的画还具有静谧洞达之特征,他在静观自然万物的同时,又以犀利敏锐眼光洞达了古人、体验了现在、感受了生命、审视了自我。因此,我们不得不佩服周成林先生绘画的高妙,其形式语言的清晰准确、境界的高迈不俗,无不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真理要义和新时代精神的审美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