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会新闻
【2021CPPL】沈奕斐:后喻时代,家校共育的挑战
2021-06-03 17:59  浏览:149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2021年5月18日,第四届CPPL中国民办教育校长职业化高峰论坛在成都西博城盛大召开。本次峰会由朗培教育集团主办,以“新局·共生”为主题,汇聚国内外近百位教培专家、政界权威、资本大咖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可能性,畅谈民办教育校长职业化发展新风向。

  在峰会现场上,复旦大学家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沈奕斐发表了主题为《后喻时代,家校共育的挑战》的演讲。重点探讨了在后喻时代,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更多可能性。

  中西方教育的混合

  经济高速发展的现在,需求的多样化和人生目标的改变让个体社会呈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同时,代际关系也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家庭关系、亲子教育、家庭教育的定义和格局也更多样化。

  国内典型五类家长:

   受西方育儿思想的“佛系”家长,强调孩子的快乐和天性;

   以权威教育为主的直升机父母,强调孩子的习惯/成绩;

   放权给祖父母的潇洒父母:不要来找我(父母互相推卸责任)

   奔波型父母,在权威和放任之间摇摆,从严格到不得不放手,从自由放任到鸡血;原则不清晰的家长。(担心学业,但是又不希望孩子知道自己在乎他的学业)

   无力型父母:缺乏支持体系,自顾不暇(父母无能为力)

  后喻时代和文化反哺对教育的提出挑战

  社会学家周晓虹提出,中国进入后喻文化时代,出现文化反哺:长辈不如晚辈的现象从个体到主流,从某一专业领域到涉及价值观、生活态度、行为模式和器物文明等日常生活的所有领域。

  前喻文化: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

  并喻文化:晚辈和长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

  后喻文化:长辈反过来向晚辈学习

  1.成长目标的改变

  在信息化的时代下,孩子的成长目标不再简单的“活下去”或者“活得好”,而是“活得有意义、有意思”。孩子们更多的去探索和寻找“自我”以及归属感: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我对世界有什么贡献?这些问题成为了当代孩子的追寻。

  2.纠错教育的问题

  很多人想到教育就是“纠错”,但其实很多错可能只是过程,盲目的说“不”是没有用的。反复纠结“纠错”的实质就是不信任,并且最后会破坏孩子的归属感,让孩子习得性无助。这样的不当的教育造成了问题,增加了焦虑,加剧了事业和家庭的对立。

  3.父母为什么焦虑

  (1) 对孩子和成长本身的不了解

  (2) 对现代社会不确定性的恐惧

  (3) 追求效率的习惯和教育节奏的不匹配

  (4) 处在现代和传统的夹缝中,没有合适的方法

  4.父母陪伴孩子学习的重点

  (1) 明确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差异

  (2) 父母给予情绪平和和能量,父母要注重自身的解释风格

  (3) 父母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认真观察孩子的需求

  (4) 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乐趣的途径

  (5) 给与学习资源的提供和学习方法的提升,比如笔记能力等

  5.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性和差异

  共性:完成儿童和青少年的社会化,培养一个完整的人

  差异:学校教育: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集体化教育、选拔机制

  家庭教育:情感支持和人格培养、个性化教育、爱育机制

  两者在今天还是十分混杂,权责利并不明确

  父母在学业上的努力方向

  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上最重视的是孩子的学业情况,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优秀的成绩。那么,在家庭教育的视角下,父母在学业上该如何努力呢?父母应该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动力,这个动力的形成有三要素“兴趣、成就感、自己的目标”。首先要观察孩子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和方式,引导孩子参与学习过程,并鼓励孩子,让其感受到有成就感。除此之外,父母也要给自己和孩子都设定小目标,这样自己和孩子才能站在一个战线上,形成一股同向的力量。

  学校的改变和教育的改变

  从学会到会学,不同学习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幼儿园:用游戏来发展能力

   一年级:喜欢或不反感学习和学校

   二年级:理解学习任务和完成的节奏

   三年级: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势

   四年级:开始寻找方法处理自己的弱势,发挥优势

   五年级-六年级:找到学习方法和学习结果的因果关联

   初中:自觉学习,提高效率,调节情绪

  

  重视家校合作,迎接教育挑战

  1.家校互动存在的问题

  (1) 老师与家长的角色混乱

  (2) 互相不信任

  (3) 权责利不对等

  (4) 对集体生活的误解

  2.家校互动可能的方案

  (1) 统一教育大方向,差异化家庭和和学校的教育

  (2) 明确家庭和学校分工体系和各自的权责利

  (3) 细分学生和家庭类型,建立对弱势学生的支持体系

  3.家校互动的具体操作

  (1) 家访区分家长类型,家长会的两种话语体系

  (2) 建立家校合作的研究小组,整理原生家庭相对弱势的学生名单,建立不同力度的支持体系:(两头重点关注)

  (3) 常见问题的解决体系,危机的问题的外包

  (4) 家委会与家长学校的运用

  (5) 改变纠错教育

  敲黑板:你无法改变家长

  4.家校协同的核心

  (1) 权责利三方(学校、制度、家庭)明确

  (2) 预防为主,长远目标和现实目标结合

  (3) 合作育儿的支持体系构建


发布人:964e****    IP:183.195.44.***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