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干部顾全大局、拼搏奋进,涌现出一大批舍小家、顾大家、甘当“燃灯者”的模范。巡回法庭的干部们弘扬敢于担当、甘于奉献、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深入总结和发展巡回法庭在牢记宗旨、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凝聚力量、振奋精神、激励队伍,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人民法院报2月4日特别推出专版,突出展示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干部克服困难、甘于奉献,为人民司法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风采,敬请关注。
扎根沃土接地气 司法服务展情怀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五庭二级高级法官助理 刘岩岩
刘岩岩2021年初受组织选派到第三巡回法庭任综合办副主任,至今两年巡回期满。两年间,刘岩岩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收获宝贵的巡回历练和个人成长,在学思践悟中筑牢政治忠诚,在司法服务中厚植为民情怀,在综合工作中提升能力见识,在拼搏奉献中磨炼精神意志,2022年获个人嘉奖。
在巡回法庭工作中,刘岩岩更加学会从政治上看待、处理、解决问题,遇事多想政治方向、政治规矩、政治效果,持续筑牢政治忠诚。与基层一线的人大代表调研,与每天骑自行车走几十里山路送信的邮递员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山区群众的司法需求和期待,通过工作积极实践解民忧、纾民怨、促民享。刘岩岩在综合办负责文稿起草、审判管理、新闻宣传、代表联络工作,在起草各类文字材料中提高宏观站位,在审判管理中提升通盘思维,在宣传联络中弘扬法治、传递真情,在任务的分配、统筹、“复盘”中锻炼管理能力、提升协作意识。两年间,刘岩岩整理主审法官会议纪要130余万字,涵盖刑事、民事、行政,收获更多维的审判视角,在高强度高负荷工作中挑战极限、激发潜能,磨砺顽强斗志和成熟心志。
背井离乡、挑灯夜战、拼搏奉献,舍小家顾大家,却要把国家最高审判机关的司法温度和情怀带到百姓身边。刘岩岩在巡回法庭工作会议上作为巡回期满的代表发言时说:“感谢组织选派,感谢巡回平台,司法为民的巡回初心、追求卓越的巡回精神、守望相助的巡回情怀已化作能力和素养、胆识和智慧、坚韧和无畏,将激励自己奋发不怠,勇毅前行!”
书写巡回法庭建设新的奋斗历史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主任 贾传喜
贾传喜先后在立案庭、政治部、民事审判第四庭工作,2023年1月选派到第四巡回法庭担任诉服中心主任。贾传喜表示,设立巡回法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能够有幸参与巡回法庭工作,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为新选派人员,贾传喜认为巡回法庭是推进司法改革、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必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做对党绝对忠诚的表率。贾传喜谈到,一个岗位就是一所学校,一次巡回就是一次历练。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发扬巡回法庭优良传统作风,多做几回“热锅上的蚂蚁”,多接几回“烫手的山芋”,在实践中练就过硬本领,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做履职尽责的表率。对于未来的工作,贾传喜认为诉服中心是巡回法庭的窗口,对外服务群众,对内服务审判,要积极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解难事、办好事,强化宗旨意识,永远心系群众,做为民服务的表率。
新时代新征程,巡回法庭大有可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百年奋斗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奋斗历史”,“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新一批巡回人,贾传喜表示,一定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以水滴石穿、锲而不舍的韧劲,怀着巨大的历史责任感,怀着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幸福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谱写新时代巡回法庭建设新篇章,在新的赶考路上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答卷!
万里巡回描绘中国司法《清明上河图》
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主审法官 冯文生
冯文生为深入把握民商事审判规律,深切掌握审判运行第一手情况,深度探索多快好省办案方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连续奔赴五个巡回法庭,倾心投身巡回审判工作。多年来,他带领审判团队承办、协办、研究案件近3000件,受邀举办争点整理技术讲座10余场。
冯文生团队始终坚持“慎之又慎,精益求精;行必虑正,勿怀侥幸”工作箴言,全面加强团队建设和案件管理,积累了丰富经验。冯文生紧跟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步伐,承继“马锡五审判方式”光荣传统,遵循诉讼规律,发扬诉讼民主,依托庭前会议平台,运用争点整理技术,借助律师专业力量,创新“调审结合程序一体化”审判法,庭前精,庭审清,庭后明,为“繁简分流”“调判结合”提供技术和机制支撑;加强案件管理,分门别类,集中审理,携卷巡回,就地办案。冯文生及其审判团队连年获得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年度奖励,他主持的庭审和制作的判决书分别入选第二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和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
冯文生认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有利于最高审判机关精准履行审判监督指导职能,有力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是最能体现中国特色的新时代重大司法体制创新。这好比中西方传统绘画技法。西方用单点透视法画出了《最后的晚餐》,我们要用多点透视法以实际行动描绘出中国司法的《清明上河图》!
努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分党组成员、一级高级法官 孙祥壮
孙祥壮,一级高级法官、国际商事法庭法官。孙祥壮先后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期间担任第一巡回法庭主审法官。
树牢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主心骨”。该同志坚持筑牢忠诚之魂,能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深耕公正司法司法为民“试验田”。孙祥壮依法妥善处理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坚持从政治角度看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创设一揽子化解纠纷联动机制。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联动,推动国家重点项目得以顺利完工与审计,成功调解广西三柳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系列案件。
勇做涉外涉港澳台审判“先行者”。孙祥壮着力化解制约涉外涉港澳台民商事审判质效难题,审结多件国际商事案件。牵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区际法律冲突研究”专题调研,推动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转化为立法建议。在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上当选为联合国争议法庭法官,填补了我国在联合国内部行政司法系统的任职“空白”。在第七届国际商事诉讼司法研讨会、第四届国际商事法院常设论坛等外事活动进行英文主旨发言,努力讲好中国法治故事。
在白山黑水间坚守司法初心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 麻锦亮
麻锦亮自2021年2月到第二巡回法庭工作以来,始终把岗位当战位,认真履职尽责,所在民事审判团队连续两年被最高人民法院嘉奖表彰。
工作中,麻锦亮不仅牢记自己的法官身份,更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如何在审判中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是他始终铭记于心、不断实践的课题。2022年5月,麻锦亮以“民商事审判中如何坚持党的领导”为题为全庭干警讲授党课,引起强烈反响。
巡回近两年的时间里,麻锦亮以对历史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坚持办好每一个案件,写好每一份裁判文书。共办结民商事案件220件,其中重大疑难复杂案件40余件,体现了一名法官的职业素养和司法为民的执着追求。
作为主审法官,麻锦亮不满足于就案办案,注重把握审判规律,总结经验成果,加强审判指导。2021年报到伊始,麻锦亮带领团队系统梳理六年来二巡审结的4284件民商事案件,起草《第二巡回法庭建庭以来民商事案件审理情况的报告》《第二巡回法庭2015—2020年度案件发改情况报告》,归纳梳理法律突出问题,强化对下指导。牵头编纂第3期《第二巡回法庭法官会议纪要》,全书共37万余字。这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承载的是长年累月积淀的加班时长,映射的是专业法官会议开至深夜后庭前的皑皑白雪。
在二巡全庭干警大会上,麻锦亮发表离任感言,他说,“巡回法庭工作是一场行稳致远的修行,最难忘的不仅是在的时候做了什么,更是离开巡回的时候留下了什么”。
坚定践行初心使命 献身巡回审判事业
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主审法官 李晓云
2016年,中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在南京、郑州、重庆、西安增设4个巡回法庭,李晓云即来到第五巡回法庭担任主审法官。两年巡回工作结束后,李晓云先后在赔偿委员会办公室、民事审判第二庭工作。2022年初,巡回法庭选任法官,李晓云再次主动报名参加遴选,来到第三巡回法庭担任主审法官。2022年底巡回期满后,李晓云主动申请续期一年。六年来,李晓云在多个部门工作,并先后在两个巡回法庭工作三年,一半多的时间献身巡回审判事业,已历练成为一名巡回审判经验丰富的法官。
李晓云对于巡回审判最真切的感受是,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中央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的重大实践举措,实现工作重心下移。巡回法庭作为“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在巡回审判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一个个具体案件中,投身人民法院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火热实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要求。巡回审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全新实践,需要一批又一批巡回人青蓝相继、薪火相承。既敢于担当、善作善成,又埋头苦干、无私奉献,通过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在司法领域最感急难愁盼的问题,努力实现法律人的人生价值。
赴为民一线 做司改先锋
最高人民法院第四巡回法庭原主审法官 方金刚
方金刚,男,1965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任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审判长、第四巡回法庭主审法官、三级高级法官。2017年10月17日下午,方金刚在合议案件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年仅51岁。2018年1月4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是方金刚作为一位纯粹、忠诚的司法人的梦想,为了回应群众对公正司法的期待和要求,他在庭领导的支持下,积极进行改革创新,在四巡力推“当庭宣判”。在广泛调研、深入论证的基础上,他执笔起草完成《第四巡回法庭当庭宣判规则》,并积极践行这个规则,2017年3月,带头敲响了当庭宣判第一槌。
在工作上,同事们为方金刚起了个外号叫“二真法官”。方金刚性格率真,不虚不假,说话从不拐弯抹角。每当有改革文件、调研报告进行讨论,他提的意见往往直指要害、不留情面,有时甚至让人感觉“下不来台”。在从事涉外判例翻译时,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的疑惑,他都要查阅资料、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审查案件看到原审判决有差错、有瑕疵的地方,他时常会拍案而起:“怎么能这样呢?这不行,一定要纠正。”
“人生辉煌在四巡!”方金刚曾经这样表达对四巡工作的热爱。虽然在四巡只有短短10个月,他积极参加主审法官会议,办公桌上也总是摆满案件卷宗,突发疾病倒在工作岗位上时,他已经连续合议了10个案子。“我们要替老百姓说话!”这是方金刚留给世间的最后一句话……他把所有的灿烂和热情都给了他热爱的司法事业,他把忠诚融入了对初心的坚守、对法治的追求,将生命化成了法治天空上的绚烂色彩。
在祖国的西南大地践行初心使命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审判员、二级高级法官 王朝辉
根据院党组安排,2021年2月至2023年1月,王朝辉在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担任主审法官,主要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王朝辉始终牢记作为一名人民法官的初心使命,坚持立足岗位、勤勉履职、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其负责的团队收结案数连续两年居五巡各民事审判团队第一,团队连续两年获得最高人民法院先进办案集体荣誉称号。
王朝辉始终坚持把讲政治的要求贯穿工作全过程,坚持以党小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依托,带领团队每月按时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多次结合自身工作生活经历讲授党课分享体会,以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取得明显成效,带领团队获得2022年五巡首批“两融合”优秀团队。
作为民商事审判主审法官,王朝辉勇挑五巡民商事审判工作重担。两年来,团队共结案230余件,其中疑难复杂的二审案件和再审案件约占四分之一。王朝辉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巡回法庭在矛盾化解中的优势,多次亲赴西南山区调查取证,了解案件情况,主持调解工作,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案件办理过程中,王朝辉始终兼顾法理分析和穿透性审判思维,强化裁判文书说理,并注重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为总结审判经验,提高巡回区法院办案质量,王朝辉负责撰写“发改提指”案件季度通报,两次牵头筹办巡回区审判工作年度通报会议。
两年巡回工作,王朝辉深刻感悟到,新时代需要新的审判理念、新的工作作风,需要翻越关山、服务大局、便民利民的高质量奉献和保障。他深信,巡回法庭是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法院队伍的时代熔炉,巡回审判是成为最高人民法院优秀法官的必由之路。
始终追求和坚守公平正义
最高人民法院第六巡回法庭主审法官 吴 笛
2021年,根据组织选派,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审判员吴笛来到第六巡回法庭,被任命为六巡的主审法官。两年来,吴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决落实党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党组的决策部署和六巡分党组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巡回法庭司法改革“试验田”“排头兵”作用,认真履行审判职责,切实提高审判质效。
作为六巡的刑事主审法官,吴笛牢固树立新时代正确刑事司法理念,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开展刑事申诉案件的审查工作,对符合再审条件的依法启动再审,为保障人权、维护公正、保护产权、促进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并在六个巡回法庭设立少年法庭巡回审判点。吴笛负责六巡少年法庭巡回审判点的日常工作。两年来,在院少年法庭工作办公室的指导和六巡分党组的领导下,吴笛充分发挥“家门口的最高人民法院”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积极探索改革创新,不断总结经验做法,认真完成少年法庭巡回审判点各项工作。
吴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将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用每一件案件的公正办理捍卫法律的神圣与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来源:人民法院报
编辑:段茜茜 蔡云帆丨美术编辑:盛方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