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集中带量采购在四川省开标,39家企业产品拟中选,价格平均降幅达55%。这次集采无疑迈出了种植牙价格治理的关键一步,期待这一好势头能够持续保持下去。
早在2021年年底,四川省就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吹响种植牙集采的号角。2022年,多地开展种植牙价格调查,目的是把种植牙“贵在哪”摸清楚。此后,又确定价格调控目标,推出“技耗分离”降价举措。此次,由国家医保局指导和协调、四川省医保局牵头的省际采购联盟集采,历经一年时间,中间克服了多重困难,取得如此成效,殊为不易。
产生拟中选结果仅是第一步,在将来执行过程中,还有一些难题需要克服。种植牙集采之所以难,与种植牙市场化程度高、民营医疗机构约占80%的市场份额有很大关系。取消耗材加成、对医疗服务收费实施限价,通常只针对公立医疗机构。如果不能动员更多民营医疗机构参加集采,市场整体降价趋势就无法形成。目前,虽然有许多民营医疗机构参与其中,但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可以对耗材加成,并自行确定服务收费,这可能导致集采的惠民效果打折扣。
还要看到,种植牙耗材市场竞争不够充分,降价的持续性面临挑战。虽然此次国产耗材也有中标,但当前种植牙耗材市场的主要份额仍然被几家知名国际企业所占有,假如不培育起足够的市场竞争力量,将来价格反弹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此外,当前种植牙没有纳入医保目录,医疗机构的采购数量难以保证,这将使耗材保供充满变数,也影响企业以量换价的积极性。这些问题,都需要在集采结果执行过程中得到密切关注,并尽早出台对策。更为关键的是,种植牙价格构成复杂,不仅耗材十分昂贵,医疗服务价格如何确定也是个难题。国家医保局曾明确,将三级公立医院种植牙医疗服务部分的价格调控目标确定为4500元。只有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同步降低,方能避免“按下葫芦浮起瓢”。
万事开头难。在以后的路上,种植牙价格治理可能还有不少困难需要克服,但这次集采至少是开了个好头,对未来,我们应该抱有乐观的预期。
文:唐传艳(医生)
编辑: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