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雷滚滚我好怕怕
劈得我浑身掉渣渣
突破天劫我笑哈哈
逆天改命我吹喇叭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这个春节,烟熏妆、鲨鱼牙、手揣裤兜、特立独行的哪吒再次一炮而红,《哪吒2》也成了中国影史首部票房破120亿的电影。
被百姓厌弃排挤,并且产生自毁情绪的“魔童”,究竟是如何在父母的“回应式照料”和“有效陪伴”的影响下,成为守卫百姓、愿为家人吞下灭魂丹的“小英雄哪吒”?在3岁吒儿的成长道路上,蕴含着值得父母关注和学习的科学育儿方法。
充分的接纳
是孩子安全感的来源
面对魔丸转世、狂妄暴戾的哪吒,李靖夫妇全然接纳,甚至上天求解天劫咒。殷夫人更是通过满足哪吒的生理、心理需求,提供积极恰当的回应和照护:在哪吒哭闹时,将他抱在怀中安慰、提供安全感;在哪吒无聊时,陪伴他踢毽子。不断理解、尊重和回应他的需求,用积极、科学的行动告诉孩子:无论你是什么样子,父母都会始终如一地爱你、接受你,帮助你越来越好。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鲍比尔依恋理论表明,0-3岁获得充分情感回应、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孩子,在未来会有更高的情绪调节能力,同时降低73%青少年期行为问题风险。父母充分的接纳,是为婴幼儿建立安全型依恋的关键。这种接纳不是放任,而是用温柔怀抱承接生命最初的情绪海啸。
科学树立规则
是成长隐形的翅膀
蒙特梭利教育法指出,1.5-3岁是儿童的秩序敏感期,明确的规则反而能带来安全感。当幼儿出现"魔童"般的破坏行为时,父母需要像太乙真人那样,用坚定而不含敌意的态度设立边界。这种规则意识的内化,将帮助儿童在未来形成自我调控能力。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慧育希望养育师胡桃珍也曾遇到过“ 魔童”式孩子,爱跑爱闹,难有片刻安静,孩子的家人只能求助于养育师。胡桃珍仔细观察孩子的喜好,为他找来可能会感兴趣的绘本,从兴趣出发,不断立下“规范指读、安静坐好”等阅读规则,同时请家长用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阅读、立规矩。在科学指导下,孩子不仅坐得住,更爱上了阅读,家长也感受到了科学育儿的乐趣与幸福感。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大胆表达爱意
是孩子懂得爱人的关键
在《哪吒2》中,面对即将远行的哪吒,殷夫人张开双臂拥抱,即便被害羞的哪吒拒绝,她也依旧用力奔跑,声声叮嘱。母亲炽热浓烈、毫无保留的爱,父亲深沉如山、历久弥深的爱,成为了哪吒与命运抗衡、不断突破自我的底气。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片尾曲《在故事的最终》视频截图)
0-3岁是儿童发展的关键窗口期,这一阶段的早期发展对个体的终身成长有不可逆的深远影响,儿童在这段时间认识物体恒存概念、符号思维、习得语言、发展认知,优质的早期教育成效,将高于后期教育干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充满爱意的眼神交流、语言对话、共情回应,在儿童大脑中雕刻着影响终身的神经通路。这种科学养育的本质,是用爱和智慧重塑生命最初的神经元剧本。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从魔童到灵童的蜕变,揭示出了育儿的真相:每个孩子都是带着无限潜能降世的“魔童”,只要科学引导,就可以成为“灵童”。在养育师的帮助下,家长可以充分学习科学育儿,通过改善家庭环境、优化家庭养育,更好地成为孩子命运的改写者,也是灵魂的雕刻师。当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回顾古老传说,发现每一步都是专业与温度并存的生命工程。在儿童0-3岁的黄金发展期,用充分接纳、制定规则、勇敢说爱和回应式照料,帮助孩子找到想走的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图片来源: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海报
注释:
1. 鲍尔比依恋理论最初由英国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提出,他试图理解婴儿与父母相分离后所体验到的强烈苦恼。鲍尔比观察到,被分离的婴儿会以极端的方式(如哭喊、紧抓不放、疯狂地寻找)力图抵抗与父母的分离或靠近不见了的父母。依恋行为系统促使个体面对威胁和不安全产生如下反应:(1)寻求、监测,并试图和提供保护的依恋对象保持亲近;(2)将依恋对象作为“安全基地”而使用,去探索陌生的环境和体验;(3)将依恋对象作为“安全港”,面对危险情境和受到惊吓时逃向于此。
2. 蒙梭利教育法是以意大利的女性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年)的名字命名的一种教育方法。出自《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教育方法》一书。
慧育希望项目介绍:针对欠发达地区婴幼儿缺乏早期干预的问题,在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支持下,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自2022年起实施慧育希望儿童早期发展项目,通过培育本土养育师队伍,建立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提升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帮助欠发达地区的婴幼儿激发潜能、健康成长。
截至2024年底,项目已在贵州省、江西省、江苏省、福建省4省8市(州)13县(区/市)建设了90个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培训了180名养育师志愿者队伍,惠及3.47万人次。通过专业的养育指导服务,传递普及科学的教养观念和方法,有效提升家长的科学育儿观念,促进婴幼儿在认知、语言、运动和社会情感方面的综合发展。
慧育希望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为北京陈江和公益基金会于2019年发起,截止到目前,项目已建设125个儿童早期发展活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