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特殊教育领域内,涌现了一批卓越的领路人,他们坚定特教信念,具有扎实的特教理论和过硬的特教技能,在特殊教育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盏盏“明灯”,照亮特殊儿童成长的道路。
今天我们将走进成都市学美学能儿童关爱中心,对话创始人岳定呈老师,听他分享关于特殊儿童康复服务的教育理念。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政治家斯大林的这句话,在成都市学美学能儿童关爱中心创始人岳定呈老师身上得到了极佳的体现。
如果说教育是天下最为伟大的事业,教师是天下最为荣光的职业,那么岳老师从事的特殊教育,更因多了非同一般的付出,更加令人敬佩。
岳老师教育的转型
谈及办学的初心时,岳老师表示在大学毕业后,按照父母意愿当了一名英语老师。“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头地,出类拔萃”,是他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的话。
然而一次返乡彻底改变了他对于教育的看法。在他印象里原本聪明伶俐的小孩,变成了不会言语不会正常生活的“特殊”孩子。向村民打听后才知道这个孩子在四岁时候生了一场大病,病好后就成了现在的模样。
那时候岳老师才明白:不是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出类拔萃的,还有一部分父母只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做一个平凡的人!
因为此事的触动,岳老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辞职,在朋友的推荐下他进入一家特殊教育机构,系统化科学化学习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知识。
他渴望被需要的感觉
从普通教育转型到特殊教育,于岳老师而言是:“被需要的感觉”,而这份“被需要的感觉”正是推动岳老师投身于这份事业的源动力。
采访过程中,有老师提到岳老师这些年个人为学校投入了非常多,但这一点他不太愿意多谈, 说只是做了些教育工作而已,反而一直在强调收获了许多来自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爱,这些都不是钱能衡量的。
多年的特殊教育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岳老师经历了家人的反对,朋友的冷眼,还有各种艰辛与痛心,但是为了他肩上的责任还有那些孩子父母期盼的眼神,他从未想过放弃,为了孩子们的训练效果更加有效,他也一直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
因为他不忘初心,要让更多的特殊孩子到专业的机构接受训练,而不是因为家庭经济问题而被残忍放弃。
如今,他已经将自己的生活与特殊儿童的命运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他帮助孩子们尽早的提升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