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家国情·奋斗正当时丨她用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2025-02-06 13:00  浏览:558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广西苍梧,六堡镇茶山在一片静谧中透着绿意,河流从茶园中缓缓流过,这里是茶船古道的起点。

“六堡茶是著名的侨销茶。”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苍梧县六堡镇黑石山茶厂党支部书记石濡菲介绍,六堡茶拥有1500多年的产制历史,百年前自此沿着茶船古道顺水东行至广州,通过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让一缕茶香远飘万里。

“把广西六堡茶做好,把六堡茶故事说好,带动着茶农一起致富。这是我履职的最大心愿!”石濡菲坦言。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传承指尖上的“老手艺”

1987年出生的石濡菲,是土生土长的六堡镇人,这里是六堡茶的原产地。她从小就跟着爷爷上山采茶,跟母亲学着炒茶,在“处处是茶、家家制茶”的环境中耳濡目染。2007年,父亲去世,为了帮母亲照顾茶厂,石濡菲决定回到家乡,传承好六堡茶的制作技艺。

尽管镇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制茶,但六堡茶一度因制茶工艺良莠不齐,茶叶价格低迷,当地很多茶农只是自种自喝,没有形成产业。

“当时跟外地人提起六堡茶,几乎没人听说过,村里的茶园好多都撂荒了,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石濡菲说,“于是,我决定,不仅要把六堡茶分享出去,还要把指尖上的老手艺传承下去。”

从采青、晾青、杀青到揉捻、烘干、陈化,制作六堡茶共有16道工序,全部是纯手工完成,每个步骤都有严格要求。比如说炒茶,锅温要保持在260摄氏度左右,用手直接去翻炒。“刚开始学的一两年经常一烫就起泡,时间长了,手上起茧,也就适应了。”

追随着母亲的脚步,石濡菲走遍了六堡镇每座茶山、每个村寨,了解土质特点,掌握各个节气的气温、湿度规律以及各村寨的制茶手法。对于石濡菲来说,把非遗技艺传承好,是她刻在心里的坚持。

多年来,石濡菲掌握了茶叶的种植、管理、采摘、制作、冲泡、品鉴、包装、储存等每一道工序,自主研发的产品也得到市场的认可。2015年,石濡菲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堡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让一片茶叶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广西不断推动茶产业纵深发展,有着千年历史的六堡茶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石濡菲说:“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通过发展六堡茶产业,我们六堡大山的茶农们过上好日子。”从2009年起,为了让更多乡亲学到六堡茶的制作技艺,为非遗传承发展储备人才,石濡菲着手将传统技艺编辑成教材,每年都开设多期培训班,从种植、采茶、茶园管理、做茶技艺等方面,将六堡茶制作技艺一一传授给村民。

未参加培训前,村民做的六堡茶没有统一标准,有时做得又苦又涩,还卖不出好价钱。参加培训后,村民的茶叶得到了市场认可。石濡菲介绍,她所在的茶厂通过联合茶农、合作社等种植茶园1.2万亩,分布在六堡镇的黑石顶、肇庆顶、石牛顶、三高顶等几个核心产区。年收购茶农茶青超15万公斤,带富茶农180多户,其中80户为留守妇女,靠茶叶产业为家庭增加单项人均纯收入达1500元以上。

漫山遍野的六堡茶园中,茶农们穿梭其间,双手飞快地在茶树上舞动,起落之间,便已把许多鲜叶装进了背篓。

“我们每年至少培训当地茶农800多人次,累计培训茶农6000余人次。”石濡菲说,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六堡茶在市场的口碑不断提高,让更多乡亲通过学习六堡茶传统制作技艺走上致富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让一缕茶香远飘世界

在六堡镇塘平村,越来越多人跟着石濡菲种茶制茶。尤其是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后,石濡菲感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在她的工作室,除了摆放自己品牌的茶叶,还陈列了很多茶农种的茶,希望能为他们增加销路。

“当选人大代表后,我更多关注的是广大农户的心声。”石濡菲坦言,“如果只是自己赚钱,不能带动大家一起致富,不能把群众的心声传递好,我会愧对代表这个光荣的身份。”

一次调研走访中,石濡菲询问茶农,在六堡茶种植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没想到茶农回答,只要销路好,什么困难都不在话下。“现在六堡茶的种植面积已经有一定规模,下一步要更多在品牌建设、产品销售上发力。做好品牌,就是守好广大茶农的利益。”

目前,“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六堡茶制作工艺也是其中代表性项目之一。这给了石濡菲更多信心,她决心要让更多人关注到六堡茶,实现非遗的时代“破圈”。

石濡菲告诉记者,未来,她将继续聚焦乡村振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更多建议。“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可以在重要茶区建设茶文化主题国家公园,做好品牌建设,让茶香沁满群众的致富路。”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征途漫漫

惟有奋斗

致敬每一位奋斗者!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来源/全国人大

编辑/刘斌

审签/明芳

监制/乔虹


发布人:aa24****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