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公共卫生论与谈·健康科普|每天刷牙,孩子为啥还有龋齿
2023-07-25 17:02  浏览:683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展会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龋齿是儿童和青少年常见病之一。儿童和青少年由于乳牙、年轻恒牙的特点,患龋齿后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牙髓炎、根尖周炎等口腔疾病,引发牙齿疼痛,不仅影响咀嚼功能,还会影响颌骨的生长发育。

有些家长很困惑,平时已经让孩子少吃糖、少喝饮料、认真刷牙,为什么还会有龋齿?龋齿的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孩子吃母乳还是用奶瓶喂养、牙齿发育钙化情况如何、牙齿的窝沟点隙裂是深是浅、每天刷几次牙、饭后就刷牙还是睡前才刷、7岁前是孩子自己刷还是有家长指导、过去一年内主要照料者有无活跃性的龋坏等,都会影响龋齿的发病率。


什么是龋齿

龋齿俗称虫牙,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发生在牙齿的一种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口腔的致病菌在牙面形成牙菌斑,细菌在牙菌斑中代谢碳水化合物产生酸,酸造成牙齿脱矿,导致龋坏。

龋齿的诱因有哪些

易感的宿主、口腔细菌、产酸食物、时间,是导致龋齿的四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1.易感的宿主。营养、内分泌、遗传、免疫状态、牙齿的形态、牙列的结构、唾液的成分、唾液的流速、唾液的流量等都将影响龋齿的形成。

唾液中的一些蛋白参与了牙菌斑的形成,但唾液的缓冲系统和机械冲刷作用又能中和细菌产生的酸,导致酸很难达到造成龋齿的浓度。唾液中的钙磷离子又能为牙釉质再矿化提供原料。因此,唾液分泌少,更容易患龋。

不同牙齿或同一牙齿的不同牙面对龋病的易感性不同。排列整齐、光滑完整的牙齿抗龋力强;牙面上的窝沟点隙裂和邻面容易堆积食物残渣,牙刷又不能有效清除菌斑,这些部位抗龋力就差。

2.口腔细菌。黏附在牙面上的牙菌斑是龋齿的最主要致病因素,游离在口腔的细菌容易被排除出去,细菌只有在牙菌斑中才能引起疾病。牙菌斑中的变异链球菌和乳酸杆菌是主要致病菌。同样是刷牙,刷牙的次数、时间、质量,以及是否用牙线,都会影响菌斑的清洁效果。

3.产酸食物。糖是导致龋病发生的最重要的食物因素,致龋作用与糖的种类、糖的摄入量和摄入频率相关。单糖和双糖更容易被细菌利用产酸,多糖则不容易被细菌所利用。黏度大的固体糖比液体糖更容易致龋。频繁摄入蔗糖为产酸耐酸菌定值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致龋菌数量和代谢产物明显增加,打破了口腔微生态的平衡,降低了牙菌斑生物膜的pH值,增加了患龋的风险。

4.时间。龋齿发病的每个过程都需要时间,首先是清洁的牙面上形成获得性膜,接着细菌黏附形成牙菌斑,然后细菌代谢碳水化合物产酸,最后造成牙釉质脱矿等,各个过程均需要一定的时间。

乳牙龋齿有何特点

1.发病早。多在孩子1~2岁时发生,好发奶瓶龋,一般累及上颌乳前牙的唇面和邻面。长时间使用奶瓶人工喂养,瓶塞贴附于上颌乳前牙,婴幼儿的吸吮运动不够活跃,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变差,导致上颌乳前牙容易龋坏。而下前牙患龋率低是因为临近唾液腺导管开口有唾液冲刷和吮吸时下颌及下唇的运动。

2.龋齿多发范围广。多数乳牙会同时龋坏,或者一个乳牙的几个牙面同时龋坏。这是由乳牙的解剖形态特点决定的。乳牙的颈部明显缩窄,邻牙之间的接触为面的接触,乳牙牙列中存在生理间隙等,容易导致食物嵌塞、菌斑滞留,而且不容易清洁。儿童的饮食多为软质食物,比较黏稠,含糖量高,容易发酵产酸。再加上儿童的睡眠时间又比较长,口腔长时间处于静止状态,唾液分泌减少,自洁能力差,有利于细菌增殖,增加了患龋机会。

3.龋齿发展速度快。这是由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决定的。乳牙的釉质层、牙本质层薄,矿化程度低,抗酸能力差;而且乳牙牙髓腔相对较恒牙大,髓角高,髓腔壁薄,龋齿在短时间内会很快龋蚀牙体,容易变成牙髓炎、根尖周炎。

4.症状不明显。乳牙牙髓的神经分布比恒牙稀疏,边缘神经丛少,导致乳牙的症状不如恒牙明显,家长容易忽视,常常在发展成牙髓炎或者根尖周炎,出现疼痛或者牙龈肿痛才去就诊。

如何预防龋齿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饭后刷牙,刷牙后不吃零食,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强儿童的咀嚼功能,可促进颌骨发育,保证乳恒牙的正常替换,减少因牙替换异常而造成的牙列不齐。

2.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磨牙的点隙裂沟丰富,邻面不容易清洁,患龋率高。正畸的牙齿和排列不整齐的牙齿都存在菌斑滞留区,也都是容易患龋的牙齿。采用巴氏刷牙法,各牙面和缝隙均应仔细刷到,邻面要使用牙线。在婴儿牙齿萌出后,口腔清洁工作由家长完成,规定每餐间隔,避免果汁、巧克力奶等含有大量蔗糖和酸性的食物。婴儿晚上睡觉前必须刷牙。牙膏的建议用量为,无法吐出泡沫的儿童,牙膏用量宜为米粒大小,大概是0.1克;能够吐出泡沫的儿童,牙膏用量宜为豌豆大小,大约是0.3克。

3.每年至少一次口腔检查和治疗。从形成牙菌斑、产酸到形成龋齿,一般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因此,通过口腔检查可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4.及时进行窝沟封闭。窝沟封闭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防龋措施,一般可使龋齿率下降60%~99%。窝沟封闭利用高分子树脂材料的强大防酸蚀能力,像一道屏障,隔绝口腔致龋因素。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是,3~4岁封闭乳磨牙,6~7岁封闭第一恒磨牙,12~13岁封闭双尖牙、第二恒磨牙。

5.矫正错颌畸形。牙列拥挤不齐会引起食物嵌塞,牙刷也很难清洁到。正畸治疗在使面型变美的同时,也能降低龋齿和牙周病的发病率。

6.拔除阻生智齿。位置不正、阻生的智齿,不但容易造成肿痛,更会因为食物残留无法清洁到位导致相邻牙齿的龋坏,因此建议尽早拔除,规避隐患。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主治医师 谢咏梅

编辑:肖薇

审核:刘平安


发布人:dac6****    IP:125.64.37.***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